APP下载

扬尊重之风 创和谐校园

2009-04-24赵刚

人民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班级学校文化

赵刚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一所学校只有具有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哲学信仰,学校教育才会显现出生命的灵动。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

近年来,学校开展“尊重教育”,把“尊重师生的人格、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师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师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作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执行者、组织者、实施者。

尊重教师 讲究和谐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前途。我校以“培养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踏实肯干、气质高雅、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建设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和谐团队。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实施了“学习引领、制度规范、榜样示范”三项策略,使师德教育克服了抽象说教的弊端,逐渐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打造校内专家团队,带动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为了进一步凸显学科带头人的学术领袖地位,学校评选出10名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安排他们对教师进行说课、上课、评课的示范和学科业务培训,切实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实施了“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的“三子”策略。安排他们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担任政教两处的干事或年部干事,使他们尽快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的常规运行情况。

安排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组织青年教师说课、上课比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选派他们参加市区乃至全省的课堂教学大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加快他们成长的步伐。

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踏实肯干、气质高雅、勇于探索的教师团队逐渐形成,为七十六中学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尊重规律 讲究高效

基层学校必须秉承课程改革的理念,尊重教学规律,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学力提供保证。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于2007年开始依托校本研修,开展好课研究,构筑高效课堂,增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其实施策略是:构建流程,有效研修;遵循流程,分步实施;提供载体,实践体验;质量监控,成果检验。学校通过开展好课标准的討论,使教师们形成了关于好课标准的共识。大家认为: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探究精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在此基础上,学校分学科重新审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出了“四要四不要”的课堂教学要求。“四要”指的是要讲解题思路,要讲解题方法,要总结提炼规律性知识,要增加学生思维密度。“四不要”指的是学生自学看书能掌握的,教师不要讲;学生自己能理解和讨论出来的,教师不要讲;学生自己能审的题,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自己能总结出来的,教师不要代替。

“四要四不要”的有效实施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学校依据“研究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研修理念,总结提炼了“1-9”式课堂教学研修模式。即通过分析现象、整合问题、提出专题、学习引领、教学设计、教学研练、群体互动、个人反思和行为矫正九步环节的实施,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这一直接目标。“分析现象”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学情分析;要关注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做好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学设计”环节依托学校科研课题《初中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与实施研究》,做好自备、集备和二次备课。“教学研练”和“行为矫正”环节依据顾泠沅教授的“教育行动理论”的“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磨课活动,帮助教师树立精品课意识。

教学精彩、高效课堂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七十六中的学生也因思维灵活、发展潜力大受到上一级学校的好评。学校已经连续6年获得区最佳教学管理奖和最佳教学成绩奖。

尊重学生 张扬个性

对于学生的教育,我校始终以尊重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育活动中体验尊重、学会尊重,成为一个有个性、有修养的人。学校根据尊重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实际,将主题教育的内容确定为“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生命、尊重朋友、尊重自己”。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向全校学生进行尊重教育的有效载体,国旗下演讲向学生阐述尊重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

每周四的话题班务会由学校统一确定话题,班主任以讲述小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学生在故事的感染中学会了自尊自信,懂得了诚信宽容。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重大事件发生时,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也会定期进行。例如父亲节和母亲节的“三个一”活动,为纪念汶川大地震而开展的“我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人世间的真情和生命的可贵。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充分发展特长的平台。“春晓”民乐团、“成长”校报、“心语”广播站、“风华”篮球队、“小百灵”合唱团、“科技之星”科技社团、“飞扬”健美操队等,不拘一格的个性化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精神的家园。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我校通过“携手同心”家校联系本,构建家校相通的桥梁。

每学期初,老师们会根据本学期的特点送给学生一份新学期寄语,寄语中有严格的要求、殷切的希望和温暖的嘱咐。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一份“心灵驿站”便会如约而至,那里书写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融入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每当期末考试结束,每个学生都能收到一张“爱的叮咛”,上面是各科老师写给学生的评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学生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这些不间断的爱的话语,在学生心中播下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种子,学生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为一个懂得爱的人。尊重赢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七十六中的学生在市区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2009年,“春晓”民乐团参加甘井子区庆祝教师节文艺汇演受到好评。“飞扬”舞蹈队连年参加大连市服装节巡游表演,备受市民关注。

培育文化 传承尊重

学校应当是最美的世界,学校之美主要在于文化。针对学校实际,我校提出建设以“尊重”为主题的学校文化,主要从学校管理文化、教师与教学文化、学校班级文化、校園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我校依据“法儒融合”的管理思想,以法家的思想规范师生的行为,以儒家的思想浸濡师生的心灵。当学校处于整合时期时,学校以“管理即控制”的思想,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使政令畅通,实现管理的最优化,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当学校在同类学校之中脱颖而出时,学校以“管理即服务”的思想,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变监督、检查为学习、指导,更多地关注教师研究氛围的创建、教师主动性的发挥和教师人格人性的释放。

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勤奋工作,敬业奉献,倡导符合时代潮流的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和事业态度,我校针对女教师占90%以上的实际状况,定期开展了“魅力女性”评选活动,引领女教师朝着智慧、贤德、坚强和高雅的职业女性素质努力,使她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文化。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中,班级文化管理对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学校设计构建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流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实施个性化教育,突出班主任个性化管理,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提高班主任自主有效实施德育的能力。

每个学期初,各班级在班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并反复研讨逐一完善。然后根据方案进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各班根据效果反馈做好方案改进和活动小结。

学校通过对班级活动的评估,检验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使班主任逐渐增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获得专业素质的提升。50多年的风雨洗礼,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沿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办学目标稳步前进。高扬尊重之风,创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教育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班级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班级“无课日”
谁远谁近?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学校推介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