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2009-04-24蒋新生

人民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泰州二中主人

蒋新生

位于江苏省古城泰州东城河畔的泰州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02年。一百多年的文化积淀,孕育出学校“主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即“莘莘学子,在校是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跨出校门就要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驾驭自身命运的主人”。近几年,学校甚至响亮地提出:“教学生3年,要考虑学生今后的30年,要给每个学生一个成功的未来。”何谓成功的未来?就是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之材。如何做到个个成材?这不仅仅是教育气魄、教育理想,更是教育实践、教育现实。

坚信:个个可成有用之材

校长邰国安认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成功,首先要让学生个个都有信心成材。他之所以这样认为,很大程度上缘于二中的生源状况。泰州二中是一所三星级高中,当地分批次、划地域录取新生的规定,决定了二中的招生只能局限在主城区这个较小的范围内,生源整体差异较大。面对这样的实际,二中的领导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把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入手,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长处,认识到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扬长避短,拼搏进取,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材。

参观校史陈列室是二中新生的必修课,旨在让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确立发展的自信心。校史室里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有中科院院士支秉彝、夏道行、李德仁,有革命英烈李宜春,也有大批在工厂、在农村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普通劳动者……校友们的事迹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灵,他们逐渐明白,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今天我以二中为荣,明天二中以我为荣”就成了二中学生的一种自觉追求。

“主人教育”的基础是“自信”,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较好的发展”。实践告诉二中的教育者们,要使学生自信,首先要让他们自尊、自律。于是二中有了“无人监考荣誉考场”。

由班级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在教室门前张贴上醒目标志。在“无人监考荣誉考场”,学生的自尊、自律得到空前的提升,“主人意识”极大地增强。学校在学生中建立起“文明先锋队”,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从值班到日常行为规范,从宿舍、食堂到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以及自行车的摆放等都由学生来管理。

在各项自主管理中,学生们深层次地体验了“学校主人”的角色,看到了自己潜在的能力,自信心随之一天天生长出来。学校定期开展“泓园之星”(学校始建址于泓园)评比活动,学生只要有某个方面特长都可以被评为“泓园之星”。按照同学推荐、自荐,然后由大家投票确认,最后报学校批准的程序进行评选,最多时竟有300多人自荐参评“泓园之星”。

“泓园之星”评比的过程成了学生们找回自信和增强自信的过程。“生活并不垂青任何人,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会有数不清的失败和痛苦。成功者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就因为有一颗自信的心,坚信自己就是命运的主人。”

这是校友严舒在与母校同学交流时说出的肺腑之言。请校友回校现身说法,是想让学生从校友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坚定每个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严舒可以说是众多的成功校友之一,他在无锡有自己的热能机械厂、服装店,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这一切的获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无数的失败面前,是二中的教育让我百折不挠,使我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宰。”

多位像严舒这样的校友先后重返二中的校园,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在校的学弟学妹鼓起生活的风帆。在校友们的身教、言教以及学校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们对什么叫“人才”渐渐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二中的校领导认为,教育行为的主导者是教师,要让学生坚信自己能成为有用之材,还要让教师坚信学生个个都能成为有用之材。

为让每一个教师能自觉地践行“主人教育”的理念,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大家真正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牢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道理。学校通过组织调查、汇编校友的事迹,探索他们成长的轨迹,让教师们感悟学校教育与受教育者“通向成功”之路的关系。通过学习、调研,二中的教师们逐步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认识到教育是关乎未来、创造未來的事业;民族未来的高度就在我们手中奠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不是别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成功,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

如今,走在二中的校园里,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随机找几个学生,和他们谈起未来,他们一个个都是信心十足,一脸的阳光。“满怀信心向未来”正成为泰州二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让人人学有所得

2008年10月的一天,刘燕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她刚拿起话筒,对方就迫不及待地说:“是刘燕老师吗?我是2004届的小蒋,还记得我吗?我向您报告一个好消息,我在部队考取军校了……”小蒋的一番话勾起了刘燕老师对往事的回忆:那年刘老师接手高三(8)班时,小蒋是个后进生,成绩不理想,上课时常不是讲话就是睡觉,下课喜欢与同学打闹。作为班主任,刘燕细心观察着他的一切。不久就找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热爱劳动、有集体荣誉感、思想比较单纯。

刘老师有针对性地多次找他谈话,为他确立奋斗目标,鼓励他积极进取。短短的时间,小蒋各方面就有了进步。虽然后来他没能如愿进入高校,但有幸进了部队。

如今小蒋在部队担任了分队长,他在给刘老师的信中写道:“是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信念和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为我今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二中很少有人提及“升学率”这个词。他们认为,尽管社会上常常以升学率来评判一所学校的优劣,虽然素质教育也不排斥升学率,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来实现。“

我们所追求的首先是让人人学有所得,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谓的升学率完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副产品。”邰国安校长说。二中的校领导们认为,“主人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人学有所得,让每个人的发展都能做到最大化”。

为了将“让人人学有所得”落到实处,学校实行“五个一起抓”: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德智体美劳一起抓;面向全体学生“优、中、差”生一起抓;重在素质提高,智力、非智力因素一起抓;改进教育方式,教书、育人一起抓;协调发展,课内、课外一起抓。他们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让人人学有所得,面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实际,学校創造性地提出了“三抓三求”的分层教学模式。

一抓优秀生,求突破。从知识到能力,从态度到心理,从过程到方法,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二抓中等生,求发展。

学校要求教师以这一部分人为主体,设计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始终让他们处于“跳起来摘桃子”的状况。三抓关注生,求稳定。关注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有一定缺陷。

学校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转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分层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无论处于哪一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2005届毕业生周腾飞可谓是个典型。

他进校时语文基础较差,教师根据他的语文学习状况,采取低起点、小坡度的办法,首先提高他学习语文的兴趣,随后他的语文成绩也提高了。高考后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录取。周腾飞的成功,鼓舞了二中的学弟学妹们。

对“让人人学有所得”,邰国安校长自有他的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发展区,教师的职责就是发现学生的最佳才能发展区,并使之发扬光大;要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就必须在发现学生的最佳才能发展区上下功夫。”为了找出学生的最佳才能发展区,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如,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摄影、体育等各种比赛,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坚信自己是可造之材;也让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

胡柯妍文化课学习成绩平平,但在一次文艺汇演中她的表现非常出色,沈维琴老师发现后悉心指导,使她在艺术上的发展很成功。二中老师在对学生的最佳才能发展区的挖掘中,善于化腐朽为神奇。于敏同学喜欢上网,甚至成瘾。

计算机老师发现了他的天赋,就因势利导,引导他学习计算机编程,一下子就让于敏找到了感觉,进步很快,在参加省计算机编程比赛中夺得一等奖。结合学生实际,给学生准确定位提供方便,学校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定期请专家、学者来给学生上课,从多方面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特长,寻找其最佳才能发展区,为他们走向成功创造条件。邰国安感到,实现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最重要、最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是“贫困生”和“留守学生”。

在二中,应该说每一个“贫困生”和“留守学生”都有很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如今已是江苏经贸学院三年级学生的2006届毕业生小汪,一谈起自己的经历就激动地对人说:“没有泰州二中就没有我的今天。”小汪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长期跟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辛。

2005年,就在小汪积极迎接高考时,父亲因患肺气肿生命垂危,为了把仅有的几个钱省给儿子读书,他就自寻了短见。家庭的突然变故,使小汪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关键时刻,班主任王勇发动全班同学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班委会号召全班同学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关心小汪。

学校安排他住校,免去了各种费用。王老师还把他的亲属请到学校,开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会议,动员亲属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王老师给他以心灵的支撑,鼓励他做一个自强、自主、有用的人,不辜负父亲来,学习更加刻苦,同时也关心他人,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学校专门设立了以校友周腾飞名字命名的“腾飞班”,凡在“腾飞班”就读的学生,学费、书本费、食宿费全免。对低保家庭的子女,对有病患、单亲、残疾等情况的学生,学校除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照顾减免学费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倾注了更多的爱心,专门建立了这部分学生的“档案”,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同时要求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密切关注他们的发展趋势,遇到问题随时解决。“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教”,这是泰州二中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毕业于2002年,如今已是泰州市首屈一指的杏锋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科科长的沈强至今才弄明白,自己在学校读书时个子那么高,孙国言老师为什么还把他安排坐在第一排,而且每堂课都要提问他几个问题的缘由。原来,老师就是向他传递一个信息,老师一直在关注他,老师没有因为他的学业成绩不好而放弃他。教师的敬业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

校领导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师德教育,始终坚持教学“五认真”的流程管理,坚持中层干部听课制度,坚持“党员示范课”制度以及“青年教师的亮相课”制度。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师者乐教,学者乐学”,在泰州二中已成风尚。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邰国安认为,“主人教育”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驾驭自身命运的主人”;“走向成功,更应该是未来的成功”。因此学校着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这是泰州二中始终如一的坚持。

他们要求学生未成材,先成人。强调“活”的德育,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实现德育时空上的开放。学校先后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泰州烈士陵园、泰兴杨根思烈士纪念馆、黄桥纪念馆、泰州市博物馆作为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增强责任心。

学校将德育活动系列化。每年3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和成人宣誓活动,4月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5月举行“我为团旗添光彩”活动,6月举行社会实践活动,7月开展建党纪念活动,8月举行纪念建军节和军训活动……让学生在系列化的活动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养成教育在泰州二中是一项重点工程。

常言道,3岁看小,7岁看老。他们认为,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行为习惯教育对学生终身有益。于是通过“泓园之星”评选活动、国旗下主题发言、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他们还通过制度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000年毕业,现任某特种玻璃回收公司经理的小邵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倾吐的是另一番感慨:“是二中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为我今天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小邵生活在一个父母离父异母的妹妹。

由于缺乏家庭关爱,从小就很自卑、孤僻,有攻击性,自暴自弃倾向严重。针对小邵的情况,班主任主动与他接近,在交流中让他明白,生于什么样的家庭自己无法选择,但命运自己可以掌握,关键是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多次的家访,也让家长更重视自己承担的责任,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

班主任还发挥小邵的运动特长,让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增加他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增强他的责任意识。各任课教师也给予他更多的帮助,从多方面为他提高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创造条件。慢慢地小邵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正如他毕业后在同学聚会时所说:“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有用之人,什么事只要去奋斗,就一定能有收获。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小邵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并有所成就。健全的人格比优秀的学业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小邵只是学校这一理念的受益者之一。

学校特别注重健康心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为此成立了“心理健康志愿者”大队。每个年级为一个中队,每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同学为心理健康志愿者。他们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及时反映同学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及时把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任务、目标传达给同学。

学校每年都进行优秀心理健康志愿者的评选活动,获选者,全校张榜公布,召开表彰会,并给家长发喜报。通过心理健康志愿者,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可主动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化解矛盾;通过板报比赛、主题班会、演讲竞赛、与网瘾彻底决裂的誓师大会等,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给一些陷入迷茫的同学拨正了前进的方向。

2006年毕业的小张,进入高二,由于青春期的突變以及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力,一度成为问题女孩。旷课、化浓妆,与老师顶撞,与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一度自杀。班主任老师请来泰州师范专业的心理老师给她做心理疏导,班主任老师也经常找她谈心,对不便面对面交流的内容,则采取笔谈的形式,慢慢祛除她内心的障碍;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切断她与社会上的不良来往,保证其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老师还鼓励她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成功当选学校宣传部长,使她逐步走出了生活的阴影。

她现已供职新加坡航空公司。她满怀感激地说:“是二中的老师让我从恶梦中醒来。”小陈同学,家庭经济较为宽裕,一度学习跟不上而产生了弃学打工的思想。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关系亲密的同学,这个同学刚好是心理健康志愿者,随即把小陈的想法报告给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经过及时疏导,小陈心理压力解除,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名声在外,不但江苏,江西、山东、湖北、都有学生或家长来信、来电咨询。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知识,引领我做一个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让我不断进取……”这是小李同学在“感恩征文竞赛”活动上朗诵的一段文字。二中的校领导认为,不懂得感恩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多年来,学校始终把进行感恩教育作为关系学生未来发展的必修课。

他们将每年的9月定为感恩月,组织学生给父母写感恩信,感谢父母在自己成长中付出的辛劳;通过为父母烧一次饭、梳一次头、洗一次衣服、剪一次指甲等活动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谢意。学校还把下岗的学生父母请来为同学们作报告,讲述培养子女的不易。爱国、爱校从爱家、爱父母、爱身边的人开始。

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尤捷同学不幸患上白血病,同学们闻讯纷纷解囊,捐款6万多元;还有个同学不幸患了恶性肿瘤,全校师生一次捐款7万多元;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全校师生累计捐款24.7万元……当四川地震受伤的学生转移到泰州治疗,在老师的安排下,同学们轮流到病房去辅导他们学习;插班上课后,更是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二中相当多的同学也都是社区志愿者,平时会挤时间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艺术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利用寒暑假组织文艺宣传队,送戏下乡……一个未来公民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学生时代就已深深扎下了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的泰州二中,“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追求。我们可以相信,在“主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从泰州二中走出来的学生,在迈向“成功”的大道上定会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泰州二中主人
主人有的我也有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霍邱县教师书画作品选登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弓的主人
我当小主人
泰州学案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