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悄悄传习母语的温度

2009-04-24窦桂梅

人民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诗词歌赋母语文字

窦桂梅

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究竟是什么?也许不是一座屹立千年的古城,不是一幅流传百年的画作……这都只是一些外在的表现形式,其核心必是母语,世界上所有民族都热爱并传承自己的语言。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经典当推代代相传、汗牛充栋的诗词歌赋,而这其中大部分皆是古人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而成,有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李白“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杜甫“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歌吟终日如狂叟”……既如此,当然只有吟诵才能还原诗、赋的活态。吟诗咏赋,曲水流觞,是为我国之文化。

因此吟诵之传习尤为重要。一为教师的“传”。对于教师而言,我们须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只是反映语音的符号,那平长仄短、高低清浊、轻重疾缓的错落之声;那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音韵之美,那复沓回环、对偶互文的形式之妙都藏在凝固的文字里了。

让我们怀着对母语的热情吟诵起来吧!重拾起这摒弃多年的基本功,做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何其幸福!只有那些能感受并传达母语温暖的教师,才有可能借助并运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虽传习吟诵不易,但相信经日久天长的浸染,学生们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二为学生的“习”。

对于儿童的发展而言,诗词歌赋是多大一笔遗产啊!它提供了健康、美好的母语营养,构筑了一个温馨、亲切的语言生长环境。这既是强健儿童语言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精神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语言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人性风帆。

就这样吟诵着、传习着,不需要更多繁琐、低效的分析,只悄悄地在孩子心里注入信仰和幸福,那“先天下之憂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澄澈,“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达观都将一一习得,母语的可爱也将深入人心。诗词文赋之于师生的生命成长,就像一粒种子播撒在土壤中,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沉淀,润泽于每一次阳光、雨露般的吟诵,最终,长成一棵棵茁壮的大树,并以年轮的方式,铭刻在生命的记忆里。

猜你喜欢

诗词歌赋母语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BADROMANCE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梦中的文字
浅析汉语言文学在诗词赏析中的韵味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初中语文诗词歌赋的教学研究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