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有氧运动护理
2009-04-23彭春艳
彭春艳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方法,具有与饮食控制一样重要的地位。实验证明,每散步1500 m,大约可消耗400 kJ,即i00 kcal的热量,相当于能够使血糖下降1~2 mmol/L;慢跑、游泳、太极拳、骑车、做操、慢节奏舞蹈、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30分钟,约可消耗1200 kJ,即300 kcal的热量,相当于能使血糖下降3~410mmol/L。另外,做适当的家务活动也有助于降低血糖。
运动疗法的原则
糖尿病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石之一。
原则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糖尿病运动疗法应做“有氧运动”,每周3~5次。
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依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球类运动等。
运动护理方法
准备活动5~10分钟,如步行、太极拳、保健操。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增加关节肌肉的活动协调性,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
运动锻炼通常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跳绳等,持续20分钟。
运动后的放松活动5~10分钟的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活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昏厥或心律失常。
运动类型推荐
步行简便易行、有效。不受时间、场地限制,运动强度较小,安全性高,特别适合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行走时应全身放松,眼观前方,自然而有节律地摆动上肢。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可选择:快速步行(2.7~3.0 km/30分钟)、中速步行(2.1~2.7 km/30分钟)、慢速步行(1.2~2.1 km/30分钟),步行距离可由500 m延长至1000~1500m,中间可穿插一些爬坡或登台阶等。
快慢步行: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钟,然后慢速行走(相当于散步)5分钟,然后再快行,这样轮换进行。步行速度亦可因人而异。身体状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120~150步/分: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110~115步/分;老年体弱者可慢速步行,90~100步/分。开始0.5小时/日即可,以后逐渐加大到1小时/日,可分早晚2次进行。
慢跑较为轻松、跑步中不至于出现明显气促,属中等强度。适合于年轻、身体条件较好,有一定锻炼基础、无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效果明显,运动量容易控制,不受时间、地点或器械限制。但要注意此活动可使下肢关节和踝关节疼痛,一定要量力而行。也可采用间歇跑、慢跑和步行交替进行的过渡性练习。常规慢跑速度一般为6 km/30分钟。
室内运动蹲下起立:开始每次做15~20个,以后可增加至100个。仰卧起坐:开始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适合体质较弱的患者。
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以慢跑、跳绳、上楼梯、爬山、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运动时间
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开始时10分钟,逐渐延长至30~40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每周锻炼3~4天为最适宜。
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效果及积累作用将减弱,收不到预期效果。
如何掌握运动量
以减肥为目的坚持每日上下楼梯(或中速跑步)60~90分钟,或以普通速度步行2~3小时。
以降低血糖为目的将每天摄入能量10%~15%列为运动中消耗。例如,50kg成人20分钟运动,上下楼梯(或中速跑步)消耗100 cal,普通速度步行消耗50 cal,游泳消耗200 cal。
达到安全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来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
最大安全运动心率(次/分)=220-年龄。一般要求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为宜,即运动后心率(次/分)=170-年龄。
如果情况良好,可逐渐增加。应以身体能耐受,无不良反应,达到健康锻炼为度。
譬如,患者年龄60岁,则运动心率达110次/分时不再继续增加运动强度,持续30分钟即可。
以代谢控制指标衡量定期复查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到理想控制为佳。
注意事项
运动有节律,强度由低开始如果进行长时间强烈运动,应监测血糖并注意遵医嘱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进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清晨未注射胰岛素前,体内胰岛素很少,运动可引起酮血症而加重病情,应避免运动。运动减体重应缓慢进行,每周减体重<400 g。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避免高强度运动高血压的病人不宜举重屏气;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应走一休息一走相结合;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宜举重,头不低于腰: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控制饮食:注意足部护理。
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切忌空腹情况下进行运动,并且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应告知患者出现低血糖时的症状,如心慌、出汗、眩晕、恶心、呕吐,以及有明显的饥饿感等现象。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马上停止运动,立即服用糖果或尽快进食,从而使低血糖症状得到及时的缓解。
密切观察运动后身体的反应如果每次运动后感到食欲和睡眠良好,精力充沛,清晨脉搏平稳,且有逐渐减慢的趋势,说明运动适宜。反之,运动后食欲、睡眠不好,应停止运动,接受医生的检查。
适合运动疗法的糖尿病患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和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稳定期1型糖尿病患者。
不适合运动疗法的糖尿病患者各种急性感染期,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并且活动后加重,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新近发生的血栓、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16.8 mmol/L、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等以上病症的患者。
运动疗法的作用
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并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运动促进了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运动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葡萄糖,所以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葡萄糖的消耗而使血糖持续下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也可降低。一般认为,中等量运动降糖作用可持续12~17个小时。
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利用增强,可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运动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水平:对于体重在正常范围的糖尿病患者,长期坚持运动疗法也是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重要措施。对于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在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以及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适量的运动可增加肌肉组织的重量,也可使体重逐渐上升,甚至达到正常范围。由于运动使体内脂肪代谢及利用增加,可以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血脂水平。对伴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坚持运动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措施之一。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血管弹性。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有预防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作用。
运动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及精神状态,减轻焦虑,改善及平衡神经系统的功能,糖尿病患者的记忆力也得以提高。
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由于合理的运动强度以及持久而有规律的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体力,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使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动脉硬化等都得到改善,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心肌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