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电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与课程教学的一体化

2009-04-23

新媒体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高职

徐 梅

[摘要]职业技能培养与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职业技能证为导向,突显高职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 电专业 职业技能培养 课程教学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57-01

强化与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分水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仅对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制约着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进而影响到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此,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作为职业教育,必须要改变目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育模式,应该遵循人的认知学习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由于校内实践条件、师资、校外环境的限制,理论教学相对较强,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欠缺,工学结合还没进入实质性阶段,致使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教学方式距离教、学、做一体化的距离还比较远。为了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针对电专业应该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课程教学的一体化。

要想实现上课、训练、工种等级证书鉴定一条龙培养、零时间就业,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电专业就必须以“必需、够用”为度,将原来较为单一的“理论教学+验证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应用性理论讲授+课程实验+技能实训”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1)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2)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3)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采取“学习工作一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证理论和实践课教学学时之比约为1∶1。此外还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开展教学改革,以“核心技术一体化”为指导,围绕电专业的核心技能,分步实施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核心技术强化、综合技术应用和企业实习、顶岗实习,实现技能训练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同时,开发出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认定机构核准的电工和维修电工等技能实训模块,纳入教学实施计划具体实施。参考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将国家职业证书纳入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技能的“嵌入”。如下图。

近年来,国家电工技术等级的考核内容已有重大的修改,增加了相当多的电气自动控制应用技能的内容。就中级工开始,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已列入考工项目之一,至于维修电工的高级工及技师考证项目,基本上已全都是PLC、变频调速等电气自动化应用技能的内容。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对于高职院校的电专业,我们应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以应用为主旨构建创新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入学,参观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明确专业岗位,根据兴趣选择加入兴趣小组(协会),一直关注,有指导老师辅导,培养学生的专长。将考证训练运用于课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在实训过程中,有些课程如PLC、变频调速等课程可按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训练学生,并让学生考取证书。采取大方向教学,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中,给出一个大方向,具体小方向由学生自己选定,自主查找资料,让学生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发挥独立思考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例如根据学生掌握的电机拖动、机电一体化、检测与传感技术知识、计算机知识等,设立调速电机起动过程分析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学完《电机与电力拖动》和《电气控制及PLC应用》课程,在完成规定的实训任务后,进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鉴定,使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考核同职业资格鉴定全面接轨;学生学完《电气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在进行开关检修实训、电气装置实训和模拟变电站实训,完成规定的实训项目内容后,进行“特种电工上岗作业证”职业资格鉴定,为学生取得“双证书”打通通道,有力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

一体化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高级技能人才的措施,当然一体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从事的职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的内容很多,创新的空间更大,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的进程。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具体问题,对此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

注:(淮南联合大学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ZD0820)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2]王英杰,当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走势田,职教研究,2000,12.

[3]郭红云,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V01,2.

[4]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闭,职教论坛,2005,8.

作者简介:

徐梅,女,安徽淮南人,工学硕士,工作于淮南联合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教学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