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研究性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2009-04-23楼程富颜洽茂陆国栋顾建民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平台构建研究性学习实践能力

楼程富 颜洽茂 陆国栋 顾建民

摘要:本文在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研究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浙江大学近年来构建的研究性学习知识平台、网络平台、政策平台和实践平台以及实施多维研究性学习后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研究型课程的有机结合。推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养成多元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在“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组织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示范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为契机,着力构建并不断拓展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平台、网络平台、政策平台和实践平台,积极推进多维研究性学习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研究性学习的“一课堂”和“二课堂”关系,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制度环境与条件保障等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明确了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等特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围绕各门课程确定的教学目标,以问题探索形式为主,让学生追溯与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对问题的兴趣与生成意识,掌握对探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增强对开放性作业的理解与参与,从而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专设课程”,它是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其实质是一种基于课题、项目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推行研究性学习必然涉及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政策制度的整体变革,也是研究型大学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平台

开发研究性课程和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改革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我校在2002年全面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时,率先设置了224门研究型、设计型、讨论式课程。在2006年对112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优化时,又设置115门研究型课程,108门讨论型课程和36门自主学习型课程。为使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研究性教学,转变学习观念、模式和习惯,尽快由中学的传授式被动学习向研究型大学自主式研究性学习转变,我校从2005年开始,积极组织教学名师和各学科专业教授,为低年级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和学科导论课。近三年共开设新生研讨课178门,修读学生达3 600多人次。同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学校专门设置了学科导论课,近三年共开设了各类学科导论课程1085多门次,修读学生达1万余人次。通过新生研讨课和导论课的开设,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启迪创新思维,了解学科进展,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大批研究型、设计型、讨论式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为广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多学科的知识平台。

三、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

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积极为学生开展自主性、搜索性、探究式学习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学校建有规模宏大的数字图书馆(现有233万册中英文电子图书、2万余种外文电子期刊和1万种中文电子期刊)、精品课程网站、双语教学资源中心网站、文化素质教育网站、本科生学习网站等。2006年,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在原有教学资源网的基础上,立项进行本科教学大型分布式网络教学平台“浙江大学本科教学课程中心”建设。该软件平台具有强大的网上教学支持功能,通过虚拟课堂、网络课件、互动答疑、在线作业(测验、题库)、课程讨论等,实现网上辅助教学目标,目前已有112多个专业近2000门课程在该平台上运行,有力地促进了课程建设的网络化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广大学生开展自主性、搜索式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为进一步推进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学校又于2006年立项开发了本科生创新网站,该网站设有创新竞赛、创新训练、创新教育、创新成果、实践基地等栏目,为学生广泛开展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以及推进网络化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政策平台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校针对本科教学改革建设和推进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制订和修订了20余项有关管理制度文件,以保障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制定和实施《浙江大学本科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促进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一批综合型、研究型、讨论式、项目化课程,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在《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实施力度等。同时,成立“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SRTP和学科竞赛等工作组和专家委员会。为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和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我校从2002年起在制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明确规定本科生毕业必须完成4个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并制定了《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规定了第二课堂活动范围、学分认定和计分办法、第二课堂学分的申报审核及监督检查等。据2006、2007和2008三届毕业生统计,获得第二课堂学分优秀(记分为5分以上)的学生比例分别达42%、48%和60%。为激励广大教师投入教学改革建设和开展研究性教学,我校制定了《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对教学改革项目,指导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教学技能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以及学生竞赛获奖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给予相应奖励。并对科技创新成果特别优秀的学生给与推荐免试研究生或本博连读的资格,2005~2008年学校共给予193名本科生进一步深造机会。

通过近几年教学教务和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也为广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宽松有利的政策平台。

五、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平台

(1)建立了国家、省、学校和学院四级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是推进研究性学习

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1998年启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活动以来,通过近年的积极推进,校院两级SRTP的立项数已达2100余项,参加学生达4000余人次。2006年我校成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试点高校和“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实施学校,从而在全国高校率先构建了学院、学校、省和国家四级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2006年我校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63项,2007年立项70项,2008年立项60项;2006年获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42项,2007年立项44项,2008年立项54项;2008年又新增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8个。近三年来,我校每年四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达2 200多项,参加学生达5 000多人次,指导教师2 300多人,为广大学生以项目化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实践平台,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2)不断拓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性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近几年的积极推进,我校学科竞赛种类由2004年的9种增加到2008年的19种,特别是2005年我校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2008年又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有55所高校505支队报名参加。近三年,我校每年投入150多万元组织各级学科竞赛19种,参赛队5 292个,参赛学生达11 614人次;组织参加省级学科竞赛10种,参赛队92个,参赛学生达2 220人次;组织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10种,参赛队299个,参赛学生达1 029人次;组织参加国际性性竞赛5种,参赛队84个,参赛学生322人次。2006年学校还投入300多万元建立13个学科竞赛实践训练基地。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浙江大学本科生创新成果展馆,两年多来参观展览人数达4万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校组队参加国际(亚洲)级别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成绩优异,共荣获国际特等奖2个队,世界杯冠军1个队,国际一等35个队,国际二等奖29个队,国际三等奖17个队,获全国特等奖2个队,全国一等奖34个队,全国二等奖33个队,全国三等奖9个队;获省特等奖18个,一、二、三等奖236个。机器人竞赛是多学科、交叉性的综合学科竞赛项目,学校从2002年首次建立《浙江大学本科生机器人科教实践基地》,在短短的6年时间,从组织校级竞赛到参加国家级竞赛和最后进入世界级竞赛,竞赛成绩不断提升,2008年首次荣获2项世界冠军。

(3)举办“蒲公英”创业计划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我校从2002年起启动了两年一届的“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05年报名参赛团队147个,参加学生1 029人,2007年报名参赛团队145个,参加学生1 015人,两届共评出校级特等奖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6个。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挑战杯”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立项活动,2005、2006、2007和2008年分别立项238项、430项、350项和592项,合计参加学生达9 400多人。评出校级特等奖14项,一等奖97项,二等奖112项,三等奖132项。六、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成果丰富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平台、网络平台、政策平台和政策平台”的构建,有力地推进了研究性教学和多维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成了具有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色的研究性学习体系。大批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近三届毕业生海内外深造比例达40%以上。同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四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各类学科竞赛的全面开展,近四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部级奖254项,国家级奖78项,国际性奖81项,“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奖130项,获国家级奖15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262篇,获专利89项。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平台构建研究性学习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视角下校企合作平台构建
安徽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校园创业平台构建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