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悟性试探

2009-04-23牟克节

文学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静思悟性启迪

悟性指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它是人在生活经历和心理体验后用心感受、思考而获得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超越和升华。由于主体与客体情况不同,相关的各种条件不同,悟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首先,悟具有主观差异性。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然悟有深浅,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这种感悟的差异性与感悟主体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认识水平等因素有关。《红楼梦》在描写黛玉听《西厢记》一段唱词时,把她的感悟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始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觉得十分感慨缠绵;继而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觉点头自叹,感到趣味无穷;接着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如醉如痴,站立不住,想起古人诗句“流水花谢两无情”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时,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林黛玉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是与她寄人篱下的身世、多愁善感的性格密切相关。

其次,悟有层次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初读柳宗元的这首《江雪》时,看到的是鸟兽绝迹、人所罕至的寒山瘦水,一个披风戴雪的渔翁,驾着一叶扁舟在独自垂钓。再一琢磨,似乎觉得此诗在于反映渔人的辛苦;当我们再往深层次探究的时候,就会发现,柳宗元写这首诗时正值被贬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正是诗人身处冷峻环境的写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恰恰表现了诗人的孤傲不群。此时,我们从诗的意境中出来,重新审视这首诗,一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又复现,然而,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感悟的升华。

再次,悟有阶段性。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古代词概括了作文的三个境界,它形象地说明了感悟产生的过程。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感悟主体专注于某一特定对象,心不旁骛,凝神静思。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感悟主体冥思苦想的过程。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茅塞顿开,认识上的飞跃。

启迪悟性的方法有如下几种做法:

1、泛览博观。泛览就是大量阅读,广泛涉猎。鲁迅在谈到写作的体会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还说:“这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博观,是指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审视社会人生,去读世间这本无字的活书。《红楼梦》里有一句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陆游一生诗作最多,但他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曾告诫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导学生泛览博观,这是启迪悟性的第一步。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人是难以大彻大悟的。

2、传授读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悟性,仍需要一些辅助的方法,如教会学生静思、对比、联想等。悟是潜意识的活动,静思使由于紧张浮躁而调不出来的信息和堵塞了的渠道在某一瞬间开通了,于是,思维的火花四射,所构之方案等恍然而出。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常用方法,在对比中,特别是在鲜明的反差中,人们才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思想境界的高低相比,往往能带来心灵的震撼。联想是“开启”的基本功,汉字的简明和高信息密度,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智慧的语言。汉字能使人联想,它使中华民族具有一种独特的悟性,若能引导学生用心品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拥有宽容的态度。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故事,受教育者“开悟”往往发生在意料之外的情境之中。当学生听烦了唠叨,听惯了训斥的时候,宽容反而具有使之“开悟”的力量。高明的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以充分的理解,使他们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面前和宽松环境中自省。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老师宽容了学生,拥有了悟性。

牟克节,甘肃会宁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静思悟性启迪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静思》 《泪》
静思 萧声意无言 赏游
关于“想”的成语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
自然的启迪
孙科长解人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