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的创造思维训练

2009-04-23王丽霞

文学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大海诗人农民

创造性阅读,是建立在理解阅读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不单是一种解读,更主要的是创新,它不完全是追索,甚至有时根本就不顾及作者的原意,而是在理解作品的同时,对原作加之联想、比较,甚至逆转,从而达到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不但能加深对原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种教学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在抛砖,其意在引玉。

一、多角度地阅读

对一篇作品的阅读,有时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解读,这样更能真正理解作品所包含的多种意义,更准确地解读作品,并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培养思维的创造力。例如《陈奂生上城》一文,既可从歌颂社会的角度读,也可从暴露社会问题的角度读.。

(一)从歌颂的角度读

(1)歌颂了十大三中全会给农村、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陈奂生能够上城卖油绳了,再没有原来那种走“资本主义”的帽子压在农民头上了。

(2)陈奂生不但不是昔日的“漏斗户主”,穷得揭不开锅了,生活有了转机,而且开始有了精神生活需求了。

(3)反映了那时干群之间的一种亲密的关系。一个朴实的农民,居然坐上县委书记的车,县委书记亲自送他看病,送他住招待所,并说陈奂生是他的“朋友”,从中足见干群关系的亲密,有这样干部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

(二)从暴露问题角度读

(1)一个农民要买一顶帽子都是如此艰难,连买一顶帽子还是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不然在“漏斗户主”时连想都不敢想。可见当时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生活贫困到何等程度。

(2)农民住了一夜招待所,引起他如此强烈的精神刺激,进一次县级招待所比刘姥姥进大观园所引起心理震动还大得多。他的一系列搞笑的行为,看似在嘲讽人物的心胸狭隘,其实何况不在暴露社会的落后?五块钱呀,睡几小时的招待所,在当时中国农民身上要流一个多星期的黑汗呀!

(3)陈奂生花了五块钱才在那床上“躺尸”了几个小时,对于他来说,明明是出了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这一次上城是倒透了霉,可是当他回到家后就比原来神气多了。因为从此身份显著提高了,村上人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一次亏了本的生意,五块钱却买了精神的满足,这反映了当时农民精神生活是多么的匮乏。

老实说,陈奂生这一切,都让人发笑,应该是带泪的笑。从他身上,我们似乎发现了阿Q的影子,解放了几十年的中国社会,居然还未走出阿Q的影子,因此,这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出当时中国农民面貌的改变,中国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的确任重道远呀。

从不同的角度去读作品,就能开发出作品不同的深意,如果能选好角度,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二、比较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比较的方式去分析研究、评价,这样会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全面。这种比校的方式运用较为广泛,既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内的比较,也可以是走出本文外,与其他文章的比较;既可以是人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景物描写之间的比较;既可以是结构的比较,也可以是写作手法的比较。总之,通过比较以达到更好的解读作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这里就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与普希金的《致大海》两首诗的结尾的比较为例,作一说明。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普希金的《致大海》都是告别诗。一是告别心中的康桥,一是告别心中的大海,同时抒发了一种对精神依恋之乡的浓厚情感。但在感情的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两诗的结尾上尤为明显。

徐志摩在告别康桥时最后写道:“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普希金在告别大海时最后写道:“我将带走你的岩石,你的港湾,你的声浪,你的水影波光”。为什么一个诗人什么也不带走,一个诗人恨不得把什么都带走呢?要弄懂这一点必须对两位诗人所处的环境与思想感情进行深层地分析和比较才能理解透彻。

徐志摩早年就学于康桥,康桥是座自然的桥,也是一座诗人心灵的桥。诗人在这里度过了近两年的美好时光,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人生观都在这里形成。诗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一辈子就只那一春‘不曾虚度”。所以当诗人告别“那一春”,失去“那一春”时,就倍感“那一春”的珍贵和神圣。康桥世界成了诗人依恋的精神家园。他要精心地看护和珍爱它,使这片心中的美景,梦中的圣地永远纯洁,完美无缺。叠起那份记忆,锁住那份思念,把一切都封存在那里,让它成为一个永远不醒的梦——这就是“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深意所在吧。

普希金为什么希望把大海的一切都带走呢?这是因为诗人这个追求自由的人被流放到高加索的大海边而失去了自由。在这人生的逆境中,是大海这“奔放不羁的元素”,尤其是安息在大海边的两位英雄,他们是诗人的精神支柱,“思想的主宰”。当诗人将从这里再次被流放,人生将面临着更大的遭难的时候,使他对那威力无比、自由奔放的大海更加羡慕、渴望和向往,于是诗人要把那能体现大海性格和精神的岩石、港湾、声浪和水影波光等所有一切都带走,把他们装进心中,有了大海在胸中的激荡,有了大海精神的鼓舞,诗人在往后的艰难的流放生活中才能战胜一切,才能为自由奋斗不息!

两首诗不同的结尾方式,细腻而深刻地表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有了这种比较阅读,学生对两首诗,对两个诗人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视野开阔了,更主要的是阅读思维得到了训练。

三、多向性想象

想象是“创造之母”。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列宁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了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甚至幻想。

例如《警察与赞美诗》的结尾,就可以让学生去重新设计,大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组织学生对同学们的设计进行分析评论。

以下就是学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设计方案:

学生一:苏比听到了赞美诗,灵魂起了奇妙的变化,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他决定明天就去找事做,去餐馆打杂或去皮货进口商那去赶车,要做一个烜赫的人,想着想着,嘴角微带笑意。他迈开了步伐,离开了古教堂。

让学生将这一结尾与原作进行比较,指明有何不同。对这个结尾,同学们有如下评论:有的说,这样的结尾缺乏深度,原作不仅在揭示一个流浪汉的生活窘迫,更在揭露那个畸形社会的黑白颠倒。有的说,这样一改,失去“欧亨利”笔法的艺术特征,原作跌落起伏,出人意料,给人余味。还有的说,这一改失去了讽刺效果,原作对美国法律的荒唐很有讽刺力。

学生二:苏比被警察带到了布莱克威乐岛,在岛上的监狱里,虽不愁吃饱,但心里仍颇为苦闷,自己的命运为何这样苦?左思右想,终于明白,原来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相当一部分人只得流浪,于是他决定出狱后把贫苦流浪汉动员起来游行抗争……对这一结尾,同学们作了如下评论:有的同学说,这样结尾不符合苏比这个人物性格,苏比远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有的说,这样损害了原作的思想主题,消弱了文章幽默讽刺的力度,同时也不是作者结尾的笔法。

学生三:苏比被赞美诗吸引,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他进了教堂,恰好成了该教堂的第100万个整数的祷告者,神父赐给他一包礼品。苏比打开一看原来是钞票。苏比决定用这钞票去开一奶酪店,这时警察来了,以“财产来历不明罪”宣布:“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对这个结尾,学生讨论后认为这个结尾为警察逮捕苏比找到了一个理由,看似更合乎常理,但是作品讽刺的是当时美国社会,美国的法律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所以这一结尾,就大大消弱了主题的批判力度。

通过这些想象,这些结尾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教改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王丽霞,女,湖北阳新县职业教育中心讲师。

猜你喜欢

大海诗人农民
耕牛和农民
大海捞金
问大海
“诗人”老爸
愤怒
农民
冬日的大海
令人兴奋的大海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