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09-04-23马玉娟韩振华

文学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泰山创造性精神

马玉娟 韩振华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知识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一重要论述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自己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这样我们才能够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其次,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和生命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交流。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畅所欲言,在教师的尊重中主动去探求新知识,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里,任思维纵横,任想象驰骋,任情感涌动,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如有位老师教《赤壁之战》一课,讲到黄盖火攻曹营这一计策的巧妙周密时,他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他让学生当黄盖,而他则当黄盖(学生)手下的一员将领,让“黄盖”在火攻曹营的路上回答“手下”的提问,他还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向“黄盖”请教。由于学生担当的是黄盖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愿被“手下”问住,于是他们相互补充,争相回答“手下”的问题,从而完全弄懂了这个计策的周密巧妙之处。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再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愿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并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雨中登泰山》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形象可感的泰山图,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欲望:“泰山为五岳之首,巍峨的泰山素以雄伟、庄严、挺拔、壮观著称,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风光绮丽,雨中的泰山更是别具情趣。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游览一下泰山的雨中奇景吗?”学生们充满好奇的眼睛透出了对泰山无比的向往,显示出了学习这篇课文的极大热情。学生只有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

最后,拓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难以创新。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作为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和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如有位老师在讲到《离骚》中的“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时,就问学生:“屈原依依不舍得离开郢都,一路走来,不停地回头望,他看到了什么?”有的回答:“靳尚、公子兰、上官大夫在嘲笑他。”(看到了小人得势);有的回答“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进谗言成功了);有的回答“看到了楚襄王和靳尚他们在酣畅淋漓的喝酒。”(应证了“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和“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雀巢堂坛兮。”)老师紧接着又问:“屈原他想看到什么呢?”学生便又积极的思索起来,一生回答:“他想看到辽阔大地上长满了草,不是毒草恶草,是散发着芳香的草。”至此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终于明白了屈原文中用香草喻君子的意象。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给学生以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语文课教学的生命力及其永不枯竭的动力在于创新。只要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并积极鼓励、激发、诱导其展示自己的才能时,学生所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就会常常令我们惊喜。我们也就会达到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日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贵州教育》,2003年第10期。

[2]张永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3]尚国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 2008年第10期。

马玉娟,女,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文化传播系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韩振华,男,河南鹤壁淇滨区二中教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泰山创造性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