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育的发展观

2009-04-23曾定平

文学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个体人格科学

中学语文教育能否科学发展,在于我们能否科学地认识,能否科学地认识其本性。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诸多关于语文教育的不同认识及争论,都在于没有科学地认识语文教育,并急于取得成效,结果不但没有使语文教育遵循其发展规律得以健康发展,相反却使其发生了混乱。历史证明,任何抛开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正确理念,仅从语文教学过程入手,通过教学模式的构建或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解决现代语文教育问题的努力,都只能是舍本逐末、事倍而功半的。同时,由于当今社会心态急功近利很浮躁,缺乏正确的发展观,而使得语文学习“慢功出细活”的缓效性显得难容于世,招致的不满乃至于批判也较多。因此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而无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语文教育,还是探讨其科学发展,都要求深入到语文教育的进程之中,深入其自身之中,反思与解悟其自身的本性,拓展出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

语文教育实质上是人本身的教育,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抓“人”这个根本。从哲学上看,人作为社会的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1]的社会人,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就告诉我们人在社会中通过教育接受已有的精神文化,接受现实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人的发展的必须,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社会生活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每个社会存在的个体,必须而且必然要接受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生活世界中接受的教育是人一切知识、情感、意志等等方面发展的前提,是以“成人”为目标的教育[2],是通过社会化教育活动,将人导入社会,进而成长为独具个性的生命个体。而语文教育作为语言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工具,不仅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理解创造可能,而且为个体与历史、传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语文教育,个体被置于历史传统和现实需求之中,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互渗,加深人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促使个体全面发展。何况语文是带有很强人文性的工具性学科,与思维、思想、知识、文化、道德、情操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这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扎根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唯有如此,语文知识才能关联人的生活实际,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实现语文教育的全部内涵。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实质上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从而成为具有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人,并且在智力上、情感上直至整个人格上都能够真正独立;而不仅仅是将抽象化、逻辑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育。这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语文教育寻求自身特点和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育的归宿。

从语文教育本身的特性而言,语文教育实质上就是母语教育[3],是人的精神教育,实际就是形成自我个性生命的过程。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所追求的就是培养有独特个性、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生命个体,塑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为每个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其次,语文构成人们生活和学习基础的学科,语言文字是从事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是个体本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育向生活世界的人回归是语文教育内在发展的要求。最后,语言的产生来自于生产实践中交流的需要,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实践性原则基础之上的,生活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和问题,又会引发学生语言交流的动机,语言交际活动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基本的发展动力,促进其思想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个体的智力发展,是与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可见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是统一的,走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成长。

由上,语文教育应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4]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语文教育和教学中就是以人为目的,为人的发展和完善服务。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主张培养个性良好、发展全面的社会的人。简而言之就是在语文教育中重视人格教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的语文教育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表明:每个个体的学习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和人的生活、精神紧密相连,语文学科知识的切身性特点注定语文学习始终关联着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以人为本即要从学生个人的特点出发进行语文教育。所以,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是语文个性教育的基础,是语文学科知识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的目标必须建立在语文学习个性化的基础上。

第二,语文教育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在语文教育目标上就是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就是在教育上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在每一个个体原有的人格特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是对每个人的人格特性的修正、补充、提炼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个性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个体的发展[5]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语文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应将人作为知识主体、教育主体,赋予人自主发展、自由创造权利,恢复人格塑造在语文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第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语文教育最终的价值追求是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由“功利人生”的定位提升到“审美人生”。语文教育要重塑人格境界,就要以人为本,加强美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育要充分释放汉语言文学的美感,不仅要唤醒学生思想,而且也要唤醒感情,把学生的精神引向高尚、理想的境界。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是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成为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主,而且在性格上、意志上直至整个人格上都能够真正自立的人。这就是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注释:

[1]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2-231.

[2]张艺,赵静.国外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5:52-55.

[3]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田建国.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中国教育报.2004.4-21.

[5]缪红娟. 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的发展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99-100.

曾定平,女,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方水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个体人格科学
以鸟喻人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科学拔牙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