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与运作机理研究

2009-04-22王晓萍刘志峰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

王晓萍 刘志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企业生态系统是企业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关于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理论研究的热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内涵探究、特征分析等静态维度方面,然而,在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与运作机理等动态维度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集中研究与深入探讨。

关键词:企业生态系统 形成机制 运作机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生态系统问题成为企业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企业生态系统理论包括静态维度和动态维度,前者主要是指企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征等,后者主要是指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运作和演化机理等。学术界对于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维度上,而关于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与运作机理研究较少,深入开展此方面的探讨正是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

企业生态系统是有交互关联性企业形成的具有特定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实现价值增值并不断发展演化的经济系统。企业生态系统的本质决定其形成发展的根源,体现其演化的特征形态,但未能充分揭示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与运作机理。企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主要取决于系统各个主体构成要件——企业的行为选择能力及相互之间的协同适应能力。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之间愿意交往联系的出发点,它促进了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协同适应的共生关系的形成,推动了具有内在结构要素的有机协同机制与外在环境联系的适应互动功能的企业生态系统的生成发展。

(一)企业生态系统形成的根本动力

解决企业资源需求扩大与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企业发展在某种形式上表现为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适应的不断增强,对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企业发展就是在企业与信息日益分散、资源渐趋增多、活动范围逐步扩展的外部环境系统中构建起的一种组织持续创新、效率稳步提高、竞争优势逐渐增强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企业对各种资源的识别、选择、创设孕育了企业的资源吸收能力、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企业对资源需求的层次类别在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企业作为产品生产的枢纽和中心,其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各种资源要素的积累过程。由于一定时期优质资源的稀缺性,为了获取更多的高效优质资源,企业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竞争。通过加入企业生态系统,企业可以找准资源配置重点,明确资源取向,挖掘资源潜能,保障内部结构正常运转,有效建立分工协作联系,不断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的整体优势。

(二)企业生态系统形成的重要动力

解决企业生境复杂多变与企业适应能力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里,企业发育成长确实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结构的有机整合,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各行业部门联系的不断紧密,企业发展越来越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不单纯决定于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政治重组、经济转型、文化变迁,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交流、冲突与融合的机会不断增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任何一个企业都将遭遇社会急剧转型引发环境变化的多元复杂,都将面临如何在复杂多变环境中构建内部结构功能机制的问题。现实中,企业之所以愿意与邻近、有关联性的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联结聚集,并在交织互动而成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发展,是因为联结聚集行为的选择与实施,可以产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适应的共生关系,形成与环境相协调的适应机制、反馈机制、创新机制和沟通机制,因此,企业生态系统能够给企业带来要比单个分散存在的企业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

(三)企业生态系统形成的基础动力

解决企业演化机制不断发展与企业规模效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企业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存发展环境、产业生态链、社会资源条件、内部组织结构,以及自校稳态平衡机制等都是其优势所在。只有在企业演化机制处于正常运作状态下,企业才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动态走向与自身发展的目标要求,合理建构内部结构,推动自身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优势、促进技术持续创新的目的。然而,企业演化机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其所依附的运行规模就可能受到企业原有规模效应不足的影响。即使企业演化机制存在平衡系统,但由于规模效应不足,企业与环境之间正常的物能流转也会受到影响,造成彼此间相互作用无法实现,延缓企业发展速度。企业生态系统的有效建立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资源取向、生态因子链、发展机遇和扩展路径,有效扩大运行规模,增强规模效应,促进企业演化机制的健康成长。

(四)企业生态系统形成的核心动力

解决企业发展风险增大与企业抗险能力单薄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经济发展快速化、社会竞争激烈化、关系网络复杂化以及价值理念多元化的态势日趋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生存发展的风险,造成企业内部结构无序和功能机制失衡。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企业发展的风险系数徒然升高,多数企业难以在纷杂凌乱、未成体系的信息面前有效识别和准确把握其中的发展机遇,风险及其所携带的机遇都可能成为令这些企业恐惧的资源。而企业抗风险机制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能力,当不受外部风险干扰,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或接近平衡态。一旦环境变动和内在结构调整的影响力超过企业抗风险机制的可调节、可承受能力的范围,企业抗风险机制的平衡就会被破坏。企业之间集聚生成的企业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广泛存在并取得发展,“正是由于这种集群形态通过内在的有机协同作用和与外在的适应性互动,会产生单个企业功能叠加所不具有的新质—系统性功能”。正是这种系统的要素、结构及其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进化、共同发展的集群生境效应,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

(一)企业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

企业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是政府的拉动力、企业的自动力和环境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交互影响和均衡发展而形成合力的过程机理。一是政府的拉动力。政府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是一定区域、规模和形态的企业生态系统发展演化的重要拉动力量。当前,一些地区开始出台优惠政策,适当放权,给予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提高了企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促进了相关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二是企业的自动力。企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在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竞争背景下,企业通常会强化市场意识和产业观念,合理设置发展目标和内部结构,适当调整发展规模,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能,加快内涵式发展。三是环境的推动力。一定环境力量的支撑是企业及其所依存生态系统健康生存、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生态系统要注重吸纳社会力量,培育市场经济,引导系统再造,整合资源结构。

(二)企业生态系统的整合机制

与社会整合类似,企业生态系统整合可以视为企业生态系统一体化的过程或这一过程的终极状态,具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结构整合、物能整合、信息整合和功能整合等。大量的彼此交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特定地理空间上,所形成的集群系统功能优势,使得企业生态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来有效规范和控制其中每一个企业的行为,以提高系统的群体凝聚力。企业生态系统的整合机制具有双向性,即整合程度不足会诱发系统成员产生离心倾向。相反,整合程度过高则会导致系统成员发展活力不足,发展步伐迟缓。因而,企业生态系统整合机制就需要在协同共生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有效的整合手段,合理规范系统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系统内部主导价值的一元化、生存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目标的差异化、角色扮演的互补化以及地位功能的层次化。

(三)企业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是企业生态系统以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外部环境为依托,建立一种新的内部结构关系与资源整合模式,以实现竞争优势提高的能力机制。现代社会,创新为系统成员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给企业生态系统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被提升到战略高度,成为衡量企业生态系统效能的重要标准。随着以战略变化和组织适应性为研究焦点的战略管理潮流的来临,企业生态系统发展原先所依赖的因素可能成为系统持续发展的障碍。由于受到原有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展观念、管理制度和行为偏好的影响,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得到继承和沿用。然而,更能体现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则是其独特的创新机制,尤其是对于系统的全面创新。全面创新是指在网络环境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生态系统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和方法,激发系统主体要素的创新热情,通过战略、文化、制度、组织结构、技术和市场等要素创新,整合系统内外关系及资源,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持续发展。

(四)企业生态系统的控制机制

对于企业生态系统而言,不同的环境变量会使其在某一演化阶段出现发展方向偏离、发展速度过快的异常情况,企业生态系统在演化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发展严重偏离的危险。同时,企业生态系统内部构成要素在协同运行中可能会因为文化、制度、战略和流程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协调成本过高的情况。为了避免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发展误区,企业生态系统必须启动控制机制,科学设置控制目标,有效确定控制主体,准确锁定控制对象,不断强化控制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方式和控制手段,对系统和要素的行为活动及战略措施进行导向指导和适当制约,确保行为绩效的正常发挥。企业生态系统的控制机制具有丰富的内容,在时间维度不能仅限于对近期行为及绩效的控制,还要注重对主体要素长期行为及其绩效的关注;在空间维度要着眼于企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关系的控制;在价值维度要加强对系统内部主体构成要素价值的控制整合,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五)企业生态系统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企业生态系统能够有效促进系统内部要素正常生存和持续发展,推进系统平稳有序演化的机制。保障机制是一项内容复杂、目标多样、手段丰富和体系健全的有机系统。在内容上要从生存层面、发展层面和竞争层面的一体性入手,合理设置保障内容,实现保障内容的全面化。在目标上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发展演化以及要素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准确把握保障目标,实现保障目标多元化。在手段上,要将立体式的救助网络、多层次的维护网络、全方位的扶持网络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保障手段的多样化。在体系上,要将政府、系统管理者、系统主体要素有机结合,积极营造“政府—系统管理者—系统主体要素”三级联动的保障体系,实现保障体系的层次化。维护和保障企业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健康生存、快速发展和持续演化,也应该把握和贯彻系统性、动态性和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有效保障;动态性原则要求根据外部环境、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态势,适时对保障的内容、目标、手段和体系进行调整;渐进性原则要求结合企业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生命发展周期特点,有阶段、有步骤地渐进深入。

参考文献:

1.康胜.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4

2.管雷.青少年良性发展机制研究[J].青年探索,2006

3.彭星闾.创新力与控制力统一—企业持续发展的新思维[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与形成机制研究
中美城市化空间失配形成机制对比分析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