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机制探讨

2009-04-22陈香娟张宏波

党史文苑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长效机制

陈香娟 张宏波

[摘 要] 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当代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形象,对高校乃至社会都至关重要。本文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通过对学生党员先锋作用体现途径、存在不足、制约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认为高校学生党员主要借助个体表率作用和组织平台优势等渠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存在着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足和制约先锋作用发挥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建立一种规范的、体系化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先锋作用的实践途径和模式构建,并从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培训制度、构筑作用平台、创新考评体系等方面对先锋作用发挥机制作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员 先锋作用 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大学生中作用大、影响大,自身可塑性强,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认同感。高校学生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党员本身的声望,关系到党支部建设,关系到党建工作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加以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员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努力加强党性磨砺和修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要不断完善制度,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党员成长成材,使其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起当代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形象。以此为目的,我们从党员先锋作用体现途径、存在不足和制约因素等几个方面全面调查了我校学生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状况。

一、学生党员先锋作用的体现途径

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1],我校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党员个体优秀。主要表现在:①政治成熟。能认真学习科学理论体系,自觉运用思想武器武装头脑,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较好的思想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②品格高尚。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用自身的言行感化身边的同学。③学业优秀。专业学习和研究态度求真务实,成绩斐然。④行为规范。能自觉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生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头参加各类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项主题教育活动。这些个体体现在政治思想上的先进作用和学习工作上的表率作用,能在普通学生当中发挥很好的导向作用,充分展示“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形象。

二是党员借助平台发挥作用。目前我校党员同志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先锋作用:①主动服务同学。党员同志主动关注身边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服务需要服务的同学。②做师生的桥梁纽带。积极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主动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引导同学通过正当途径向党组织和老师准确反映意见和建议,同时将学校的精神传达给每位学生。③主动服务社会。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积极参与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行动,如走访慰问定海区结对特困户家庭,为我校离退休干部、退休老师、退休员工送爱心、送温暖等。这种作用的发挥,就要以班级、宿舍、课堂、网络、社会实践等为主要阵地。

二、当前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中存在的不足

在国家改革、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的价值观逐渐趋于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学生党员能够始终保持个体的先进性,但在党员对集体作用的发挥方面还存在不足,先锋作用发挥不到位,这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1、个别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由于社会现实和思想认识等因素,个别学生党员把入党看成是一种“筹码”、“跳板”或某种“优惠券”,存在狭隘的“功利性”、“盲目性”、“虚荣性”等不良入党动机,虽然组织上已经入党,但思想上仍没有入党。这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前还能在各方面积极要求上进,但入党后在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就容易将个人利益突出在前。也有的学生党员入党以后,精神意志消退,不仅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连对自己的要求也随之降低。部分学生党员“老好人”思想严重,缺乏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勇气。

2、个别党员对党的认识肤浅,党性观念不强。个别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缺乏理论高度和现实深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信仰、实践、继承、发展”的思想深度。

3、少数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不强。有些学生党员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观念淡薄,对同学不够关心,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不能挺身而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有些学生党员忽视对班级和周围同学的带动作用,过分关注个人得失,缺乏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精神。由于服务意识不强,学生党员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疏远,在同学中缺乏威信。

三、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1、当代高校学生党员存在其自身的弱点和时代特征。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经济意识,他们年纪轻,意志不够坚定,对一些错误思想观念分辨不清,抵御力差,社会不良现象和“西化”思想时刻影响着学生党员的发展。

2、高校党建制度不够完善,党员发展质量受到影响。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完善,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党员发展体系和制度,但在细节上和执行的环节上做的还不够好,尤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措施。有的支部存在重发展、轻培养的倾向,有的发展标准不够严格,党员在同学中缺乏威信。在党员的后期教育和培养方面重视不够,方法有限,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致使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反而出现党性修养退步的现象。

3、学生党支部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任务绝大部分由学生辅导员担任,力量非常单一。辅导员一面要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工作,一面又要忙于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投放在学生日常管理上,而弱化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另外,许多学生辅导员往往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自身也还在成长成熟阶段,政治理论水平还不高,人生阅历也欠丰富,无法从更高的平台去指导学生党员,开展深层次的学生党建工作。个别学生辅导员自身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学生工作经验,对党员发展程序把握不准或知之甚少,却把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放由学生支委去操作,这势必影响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质量。

以上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党员总体是好的,先锋作用或多或少都在发挥,但是为什么广大学生还是不满意,有些表示较少看到党员先锋作用的体现,有些认为党组织的整体作用不够明显,有些甚至对个别党员的先进性表示质疑。毋庸质疑,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许多高校都在做,问题在于做得太杂,做得零碎,缺乏系统性和阶梯型,很多时候是形势要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此,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建立一种规范的、体系化的运作模式。

四、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长效机制的模式构建

依据高校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按以下模式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学校党组织根据一定的目标,在每年年初发出指导性的、可操作的信息,让学生党员明确方向和任务,同时党组织为党员开展工作搭建一定的平台。学生党员接受组织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增强自身发挥先锋作用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党员作为发挥先锋作用的主体,以班级、宿舍、课堂、网络等为阵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主动发挥作用,达到影响人、带动人、教育人的目的[2]。再通过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党员在广大同学中的现实作用和表现,党组织和党员本身作出教育和行为的修正。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党组织通过培训机制来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通过让学生党员在各个阵地中的具体岗位职责发挥作用,通过考评来保证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学生党员则通过行为实践,在发挥作用的自我要求中不断提高自己,努力保持其先进性。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以加强党支部队伍建设为前提。学生党支部的队伍力量是党员成长的组织保障。一方面,要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力量,做到人尽其职。可以考虑由党总支选一批优秀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因为他们长于理论思考,具有较高的马列理论素养,而且他们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学生党员有直接接触,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讲的道理学生也容易信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支部队伍的工作水平,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使他们深刻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驾驭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的能力。

2、以完善学生党员培训制度为基础。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入党后教育与学习的松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培训来增强学生党员先锋模范意识,督促和帮助其保持先进性。[3]一要抓教育培训制度的完善。健全支部组织生活,让每位党员觉得组织生活确有收获;创办新党员培训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新党员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党员之家的教育功能,等等。二要抓教育培训的内容。注重结合时代要求传授传统理论,增强时代内涵和实用性,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三要抓教育培训方式的改进,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理论教育要有感染性,实践活动要多样化,同时充分用活网络教育,借助现代网络实现教育管理者与学生党员之间的平台交流。

3、以构筑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平台为途径。学生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4]。为此,我们提出要着力构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加强党性锻炼的活动平台和有效载体,保证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学生管理、公益服务等重要活动,并在活动中做出贡献,保证各位学生党员有岗可干、有位可为、有荣可争,努力改变“隐性党员”、“无事党员”和“无为”或“不作为”现象。在平台构筑上,选择班级、宿舍、课堂等阵地,重点在于扩大普通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覆盖范围。在载体建设上,推行“设岗定责”工作机制,在不同平台上设定岗位,并对所有岗位实行责任制度、挂牌公示制度、岗位监督制度,使学生党员明确发挥先锋作用的具体工作岗位及职责,并具让他们不间断地经受锻炼,发挥自身的先锋作用。如针对我校目前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较多等情况,可以考虑成立党员一帮一志愿服务队、党员学风督查队等工作载体,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可以在创建的载体中有一份工作,承担一份责任,发挥一份作用。

4、以创新学生党员考评体系为保证。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是否明显,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可感、可看、可评。因此,模式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要创新学生党员考评体系,保障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在考评内容上,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和党员作用平台的岗位职责制定量化的指标,明确学生党员在思想作风、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班级管理、宿舍建设、联系人工作、岗位职责履行、各种活动参与、遵章守纪等方面表现情况的具体标准。[5]在考评方式上,注重将党员评议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党员自评与组织评定相结合,考评结果作为评选表彰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评定奖学金及推荐毕业择业的重要依据,纳入衡量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指标。

总之,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也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我们只有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提高党组织教育管理的水平,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党员先进性才能得到全面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加充分。○

参考文献:

[1]邱楷.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及实现途径[J].武汉化工学院报,2006,(9).

[2]王天哲,王超联,张科海.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3]许必高,白凯.强化党员意识是永葆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精神保证[J].高校党建,2006,(8).

[4]梁作甲.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J].求实,2006,(Ⅰ).

[5]刘月秀,杨运东,谭仕林等.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求实,2006,(Ⅱ).

责任编辑 刘金旭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党员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影响力路径探析
高校学生党员党性及其影响力的研究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精致化管理模式探究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及管理策略研究
构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完善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效果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