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09-04-21蒋美亚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天台山天台家乡

蒋美亚

一、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中挖掘习作资源

天台县地处浙东中部,因天台山而得名,已有近1800年历史。天台山悬崖峭壁,峰峦连绵,多溪流瀑布,组成以奇山、怪岩、异瀑、幽洞为特色的自然风景景观。习作的题材俯抬皆是。教师要把学生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触来表现美。

1.采自然景观之美。美莫过于大自然。天台人称:“大八景、小八景、无名无姓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自然景观有华项、琼台、赤城山等奇峰;仙人座、猿啸岩、五马隐等怪岩;石梁飞瀑、铜壶滴漏、水珠帘等秀水;明岩洞、寒岩洞、圆通洞、桃源洞等幽洞;晋榧、唐樟、宋柏、青松、柳杉等古树;隋梅、云锦杜鹃等名花。这些山、石、岩、涮、水、溪、泉、瀑、花、树,加上清风、明月、云海、日出等自然气象,汇成了雄伟、奇特、清丽、幽深多种形态,构成了神奇灵秀、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仔细观察平平常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这种亲身亲近自然的方式比起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谈异地风貌,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也能使这种乡土课程资源更加得到有效利用。

2.写家乡物产之丰。天台山是我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天台山云雾茶得云雾滋润,以香淳、汁浓著称,品质特佳,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评为国家绿色食品,并被誉为“佛天雨露、帝苑仙浆”。天台高山蔬菜基地已突破万亩,为全国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品种丰富,茄子、甜椒、黄瓜、西红柿等,产品畅销上海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天台果品资源十分丰富,产量较大的有柑橘、桃、梨、杨梅、青梅、葡萄、枇杷、柿等品种。其中天台蜜橘,建国前就已名扬上海。天台多山地丘陵,衍生着品种繁多、数量较大的山珍,是没有任何污染的食物。其中蕨菜、菌类、弥猴桃、板栗、竹笋等数量较大。天台山有上千种中药材,尤以白术、茯苓、石斛和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天台乌药”闻名……任何一种,经过仔细观察,皆可入文。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循季节之更迭,采四季之精华,弘乡土之文化,扬家乡之美名,这些日记便是学生以后习作的宝贵资源。

3.抒家乡变化之快。以往的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状态,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近几年,天台的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特色经济。如筛网之乡——平桥,木株之乡——坦头,橡胶之乡——洪畴,模具之乡——白鹤,还有石梁的高山蔬菜,三州的小红毛花生等都已经创下了各自的品牌……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县各地,于是我们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地域特色经济,学生通过走访、询问、考察等多种方法了解自己所在乡镇的经济特色,于是坦头的《珠文化》、三州的《茶文化》、街头的《恐龙文化》等相继诞生。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悄无声息地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感情。这一切,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二、从乡村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习作资源

家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底蕴,挖掘这种底蕴,可以起到习作、育人的双重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与家乡有关的中国历史故事、传闻轶事及街谈巷议,简要地记在日记本中,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出击,大胆去访问村上的老人,了解更多的奇闻轶事,真人真事,激发他们去探索家乡的奥秘,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1.访农家之历史。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打倒土豪劣绅、修路造桥、开河平地、重建家园……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一幕幕苦难的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前人的创业史和光荣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稼穑之艰难,懂得祖辈“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热”的劳作之艰辛,激发对创业者的感激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学生的采访下,他们是怀着无比真诚、激动的心情娓娓倾诉的。于是,在学生的习作中,就出现许多浸透着真情的作品。

2.查家乡之故事。天台民间流传的故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名胜起源的,如九龙造天台,二龙架石梁,神仙造古塔等。另一类是有关名人的逸事,如书圣王羲之的清丽遒劲的独笔鹅字,寺僧寒山子子空灵脱俗的禅诗,李白“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天台情,《大衍历》的编写者僧一行“一行到此水西流”的国清缘等。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究和挖掘。同学们有的翻阅《天台志》《天台风情》等相关书籍,有的走访邻居老人,有的浏览“天台山旅游网”“后司街”等专题网站搜集了许多资料,师生共同整理成了《九龙造天台》《王羲之拜师天台山》《一行到此水西流》《国清寺的由来》等篇章。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村庄、一座老态龙钟的古桥、一棵枝叶扶疏的百年银杏、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们欣喜无比。于是,在他们眼中,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熠熠生辉。把传闻插入习作,习作为之增色,或干脆根据传闻梗概再创作一番,也是别有风趣。

3.品家乡之诗词。天台山千峦拱秀,万壑争流,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不少文人墨客写出了一篇篇、一首首文笔生动、意境优美的散文和诗歌。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不可多得的资源,让学生认真阅读积累古往今来的诗篇佳作,如东晋王羲之、顾恺之,南朝谢灵运,唐代孟浩然、李白、刘禹锡、元稹、柳公权,宋代苏轼、米芾、陆游等名人足迹与诗文碑记题刻等等。学生在阅读中撷取有价值的内容,借鉴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在赏读历代名人咏唱诗词的同时,将自己心目中的“天台”与诗词中的“天台”相比较,探访优美的意境,品味清丽的语言,借鉴精妙的手法,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三、从乡情感悟的体验中丰富习作资源

生在农村的学生往往对眼前的事物充耳不闻,视若无睹。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让他们用心去体会风俗之变化、劳动之苦乐以及至爱亲情,亲自捕捉和体味那些常人未见的,或者见而未抓的事物,从普通的微小的事情中去感受生活、去体味其中的真情。

1.感受风俗乡情。天台在三国就建县,可以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当地淳朴风俗民情如果挖掘出来,可是说是一大桌丰富的文化大餐。仅以吃为例:正月初一吃五味粥,喻五谷丰登之意;正月十四吃糊辣沸(懒废),寄勤快之意;清明吃青饼,纪念介之推;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七月半吃饺饼筒,寓团团圆圆;重阳吃糕,寄步步高升之意;除夕夜吃隔年饭,寓年年有余。民俗风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主题为“风俗民情展——文化大餐”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丰富的材料,有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短片介绍、自拍的照片等,于是我们召开了走进天台风俗民情“文化大餐”的班会,学生自编自排节目,畅谈感受;在校园网上开辟风俗民情讨论专区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这样的积累既可品味着天台风俗文化的博大厚重,又可学到修身做人的道理,可谓一举两得。

2.体验劳动闲趣。家乡有农民勤劳俭朴,一辈子以劳动为生,可是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得不生动、不实在,推本究源,是因为他们只是劳动的旁观者。拖地、洗衣服、种菜、浇水,甚至翻地、插秧、收割、种桑、养蚕等等农活,蕴含着许多农艺农技。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身体力行,去领悟劳动之苦、收获之乐。除参与农活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去尽情体验乡间“闲趣”:捕蝴蝶、捅马蜂窝、钓鱼虾、捕泥鳅、挖黄鳝等等,然后把这些当做素材来写成习作。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会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会为“言之无物”而苦恼。

3.体味至爱亲情。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也是乡土习作题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些学生埋怨学习生活紧张,没有时间关注生活,教师可启发学生:学习生活虽然是紧张的、单调的,但如果你稍稍留心,就会深深体会到家庭生活、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至爱亲情。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体察家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与外界发生的联系。爱是无声无息的,是无怨无悔的,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感受得到。

猜你喜欢

天台山天台家乡
舟中晓望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第二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优秀作品选》出版
在天台山森林公园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