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落后的成因及发展对策探讨

2009-04-21王富强张丽华

北方经济 2009年6期
关键词:欠发达经济社会贫困地区

王富强 张丽华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苏计村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落后的成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落后成因对策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一)贫困状况

地理环境恶劣,环境复杂,耕地稀少,土地贫瘠,甚至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苏计村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部,距市区约55公里,全村常住人口100户246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蒙汉聚居村。全村总面积1.16万亩,耕地面积2300亩,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遇到大旱之年,常常是颗粒无收。村民大多居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危旧土坯房中,多年来,人均纯收入一直徘徊在千元以下,是赛罕区贫困村之一。

(二)经济结构状况

在经济结构上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即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三产业比重小,农林牧渔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低,经济效益差。

(三)社会状况

表现在教育文化医疗保健落后,文化生活贫乏,科技力量薄弱,人才缺乏等方面。

(四)收入状况

从实地调查来看,整体上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收入增长速度慢。

(五)支出状况

贫困家庭消费支出只能维持甚至难以维持最低的基本生存需要,消费支出用于食品,食品支出以粮食为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供应的救济粮或低价优惠的粮食,其他食物支出占很小比重,蔬菜消费以低价菜为主,几乎没有水果消费,处于绝对贫困境地。

(六)新农村建设状况

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农村建设遇到瓶颈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功能单一,城市体系不完整,尤其是小城镇建设明显滞后。城镇的经济、人口集聚功能不强,尤其是城市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七)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各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还存在社会发展程度低,社会资源分布不合理等问题,表现为社会事业投入比例低,历史欠账多,卫生事业基础设施欠账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

(八)其他状况

目前贫困地区的借贷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以下三种途径:(1)亲朋好友;(2)民间贷款;(3)银行贷款。主要用途是儿女上学和儿女结婚。

二、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落后的主要成因

(一)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

落后地区基本上分布于干旱与半干旱的地区,大多属于沙漠和沙地地区,植被类型多属于半荒漠,风大沙多,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很多地区处于生态敏感地带上。在这些地区气候年际变动率较大,生态环境恢复原状的功能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差,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土地产量低、产品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风蚀沙化和草场退化明显。

(二)区域封闭、人口居住分散

落后地区的封闭不仅包括经济的封闭,而且也包括文化的封闭、观念意识的封闭、人际关系的封闭、信息交流的封闭。经济封闭是基础,而文化、信息、观念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封闭反过来又强化了经济的封闭。列凡塞尔在1883年曾提出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密度之间有如下对比关系: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0.02~0.03人为渔猎时期;每平方千米0.5~0.7人为畜牧业时期;每平方千米40人以上为耕作业时期;每平方千米160人为工业时期;如果人口密度再大则为商业时期。我国山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约为68人,贫困山区的人口密度显然低于山区的平均值。越是深山区、高山区,人口密度越低,也就越贫困。

(三)社会与历史原因

欠发达地区的落后贫困,是长期形成的历史综合症。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的面貌有了变化,生产有所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改善。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扶贫多在贷款、救济、补贴上,而开放性的投资很少。

(四)落后的传统观念

经典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把人的思想观念的落后列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欠发达地区存在着许多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包括落后的宗法意识、与商品经济规则相违背的义利观、观念保守、怕担风险、不思进取的消极生活态度以及对宗教的迷信。这些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且效益低,生存型的单一农牧业结构是产业的主体。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产业水平的低度化是导致本地区资源配置低效率和经济发展不能从内部形成强劲发展的直接原因。

(六)劳动力素质低

贫困地区人口高速增长,人才大量外流,贫困家庭为了传宗接代和增加收入而生育更多的人口,多子多孙,贫困地区卫生医疗条件差,有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多贫困家庭有长期生病的病人,不仅不能参加劳动,而且举债看病,形成家庭经济负担。

三、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搞好人口控制,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最早明确提到这个概念的是西尼尔,他在《政治经济学大纲》中提出人力资本就是个人资本、无形资本或精神资本,推断当时英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了物资资本。舒予茨对他的思想做了进一步发挥,提出人力资本是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因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人”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说明,提高人口素质是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途径。要贫困地区由贫困走向富裕,必须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在贫困地区,要加大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牧民身体素质,降低疾病发生率,以减轻家庭支出负担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世界银行在1994年就指出,“基础设施完备与否决定一国的成功与另一国的失败,无论是在生产多样化、扩大贸易、解决人口增长的问题方面,还是在减轻贫困及改善环境条件方面,都是如此……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GDP就会增长1%。”欠发达地区贫困的真正原因在于基础设施不足。要促进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应该先行,国外开发落后地区时,大多也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投资的。

(三)提高经济活动中的科技含量

若不注重科学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运用,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迟早会走到尽头,因为劳动、资本等投入即使在量上再增长,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能力终会因劳动对象的限制而走向极限。贫困地区需要科学技术的投人。目前粗放经营方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农牧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条件日益恶化,耕地和草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生产技术落后,制约了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若不提高贫困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则经济发展的余地有限,贫困地区生态问题会进一步恶化,贫困问题难以解决。

(四)创新观念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发展的新思路。贫困地区不仅要看到发展的困难和不利条件,而且要看到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在发展方向上,不仅要有脱贫致富的经济发展硬指标,而且要有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硬指标。在脱贫致富推进中,要探索农村市场开发、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自主脱贫的新路子;探索农业产业化开发、农村特色经济、农村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振兴整体联动的新路子;探索移民脱贫、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统筹运作的新路子。

(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脱贫致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巩固农业基础的同时,要把乡镇企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力开拓与农业相关联的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地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六)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型发展存在诸多障碍,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有效遏制地方各部门在自我利益的驱使下破坏生态环境,这势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培育市场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完善投资环境

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努力实现投资多元化,通过法律和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保证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才能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八)创新结构

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本地实际,鼓励农民进城,制订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改变先发展、后规范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的土政策。

猜你喜欢

欠发达经济社会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