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母亲河的健康

2009-04-21孙太旻李俊英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09年3期
关键词:历代水害母亲河

孙太旻 邢 炎 李俊英

一条大河披荆斩棘从高原上穿过,于秦晋大峡谷之中,携万古浩气,汹涌澎湃,裹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周而复始,奔流不息。于是,轩辕黄帝在这里开创江山,拓土万里;大禹的部落在这里镇卧狂流,驯服了这条桀骜不驯的“黄龙”;炎黄子孙们在这里刀耕火种,享用着历代治黄者的创造成果。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之患,根在泥沙;泥沙之害,祸源粗沙。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并对两岸造成深重灾难,几乎皆源于此。沙龙不缚,黄河难安。对此,有专家指出,“治黄离开了治沙将后患无穷”。治理黄河水害,减少入黄泥沙,从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入手由来已久。特别是,对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范围界定和治理思路的不断进化与调整,则经历了一个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直至目标明确,重点凸现的漫长过程。

黄河治理是历代政府安邦兴国的重要大事。自人民治黄以来,国家在治理开发黄河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黄河两岸的水害逐渐减少,昔日的黄泛区变成了当地人民的美好家园,沿黄人民与母亲河的和谐相处,确保了黄河的岁岁安澜。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的特殊性,使人们与黄河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控制水土流失,拦洪筑坝、加固黄河大堤的护河行动从未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批水利专家和治黄科研工作者,以科学求实的精神,竭力探索,向黄河泥沙这一“顽症”发起了不停的冲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深化了对黄河泥沙问题的认识,并将治黄的“准星”瞄向了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这是一个治黄理论与实践的升华过程,也是一个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的结果。为此,先辈专家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汗水乃至生命,新时期的治黄工作者更是不甘落后,在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水土保持尖兵们正在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念,将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重点转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

猜你喜欢

历代水害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4)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是你 我亲爱的母亲河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我爱你母亲河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
浅谈矿井常见水害事故及防治对策
资源整合矿井老空水害分析与防治对策
煤矿防治水害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