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农村务农劳动力现状调研分析

2009-04-21李青彦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3期
关键词:劳动力调研农民

李青彦 徐 梅

摘要: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的加大,农村务农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针对云南省务农劳动力的现收展开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务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为全面了解云南省农村务农劳动力现状,探索和寻求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云南省农广校2007年开展了关于农村务农劳动力现状的专题调研。调研数据详实,反映出的几个层面的问题也很具代表性,可供各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参考。调研采取普遍调研和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遍调研即对全省129个县中各选,1个行政村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研即每个市(州)选定1个县,每个县选择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0个农户进行人户重点调研。通过普遍调研和对全省480家农户的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及来源、土地情况以及近年来参加农民教育培训等重点摸底调研,掌握了本省农村务农劳动力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一、调研结果分析

(一)农村务农劳动力结构现状

一是留乡务农的劳动力中以妇女居多。据了解。如今许多农村由于大部分青壮年男子外出打工,村里牲畜屠宰、老人丧葬等均由妇女操持。二是农村务农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不利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和学习。三是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益凸显,部分村出现青年夫妇外出打工,家中只有老人和儿童的现象。

(二)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劳务经济逐步壮大

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增长了17%,农民收入年度增加额创新高。2007年,务农劳动力年均收入为1500元以下的占调查数的34.45%:年均收入水平以2000元左右居多,占47%,收入水平表现为中等偏下。如沧源县抽样的163名农村人口中,2007年年均收入1500~2000元的占40%,1500元以下的占43.3%,2000元以上的占16.7%。家庭总收入中,全省重点调查的480家农户中,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所占比例分别是67.44%和32.56%,其中澜沧、勐腊和沧源3个滇南县90家农户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比例高达96.97%。可见,农业是本省大多数农民的主业,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这种现状在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改变。

(三)农业科技培训与农民的需求差距较大

农民对生产技能、科技生产和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强,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不断上升。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素质,政府对农民加大了教育培训力度。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及对农村骨干实施的“百万中专生计划”等项目,针对性强,效果显著。100%的受访农民认为他们十分需要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培训,只要有培训,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参加。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干了几十年都没有这样学习过,每年都能培训就好了!”

但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人均每年能参加的农业技能培训次数很少。调查显示:年参加培训三次以上的占17.9%,三次以内的占45.6%,一次没有参加的占36.5%。如嵩明县作为昆明市近郊的农业县。2008年全县大约有10万人参加农民培训,占总劳动力的30%永胜县永北镇灵源村委会作为该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比较好的行政村,全村2895名务农劳动力“年参加培训次数”的调查结果为:参加多次的占10%,三次以内的占75%,一次没有的占15%。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培训采取现场培训和以会代训方式,参训人员主要集中在村、组干部及重点户、种养大户,造成了培训面不大、科技普及率低的现象,加之培训经费缺乏。很多培训无法进村,很多农民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科技培训。

二、农村务农劳动力培训的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关系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受益面广、具有明显公益性的社会事业,而农民教育培训数量大、任务重。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各级财政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期科目,并根据财力的增长情况,不断增加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建议全省按照每年每个农村劳动力6元的标准安排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分别用于对务农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农村骨干的学历教育。

(二)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一实践证明,农民要增收,光靠勤劳不行,还得有知识、有技能。因此,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实现科教兴农与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做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首先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发展目标的农民的需求,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农业为总体目标,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格局,结合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按“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农民盼望什么我们送什么”的原则,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广大农民市场风险意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重点加大农作物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现代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知识培训。同时按照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其次培育技能型人才。即在农村中学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对农村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开展一年制的培训,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使他们成为“升学有路子,务农有技术,就业有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楚雄市子午镇云龙中学“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再者以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组织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通过对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复员军人以及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开展中专学历教育,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

(三)立足基层,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下乡进村的长效机制。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重心,贴近农村,方便农民。为农民提供不离村、不离家、就近学的技能培训,如培训教师进村、培训资源进村、实用人才培养进村的“三进村”模式。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多形式补贴机制。给予参培农民实物补助,或采取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的奖励措施等。三是设立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反馈机制。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联络员制度。定期收集农民的需求,或利用互联网设立专栏以及电话热线等了解农民的需求,或定期开展全省性的农民教育培训调查和分析,掌握农民教育培训需求总体趋势,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

猜你喜欢

劳动力调研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