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修复涂层能自动消除汽车划痕 我国首创500支超高纺技术
2009-04-21
车主们有望不再为爱车的划痕烦恼了。
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的马雷克·厄本和比斯瓦吉特·古什共同发明出一种有“自愈”能力的涂料,只需要阳光照射15到30分钟,上面的划痕就能自动消失无踪。
这种智能聚合物涂料中添加了从虾蟹壳中提取的壳聚糖和环状分子环氧丙烷。一旦涂层表面被划,就会使环氧丙烷的环状结构断裂,暴露出易产生化学反应的两个末端。当阳光照射涂料时,紫外线会让涂料中的壳聚糖活跃,与环氧丙烷断裂的末端互相吸引,结合在一起,从而修复断裂的环状结构。
厄本说:“理想的车漆可以在汽车行驶时自动修复……因为这种交叉结合反应对湿度并不敏感,因此无论干燥还是潮湿天气都不会影响修复进程。”
他介绍,修复速度只与光照有关。阳光充足条件下,涂料自我修复速度是在阴霾天气下的3到4倍。
受到皮肤自愈能力启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能自我修复的材料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人们研发出由纳米粒子组成的材料,这种材料表面磨损后,纳米粒子就会“流血”,填补磨损空隙。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材料大都结构复杂、造价不菲。厄本说,他们研制的这种涂料不同,既简单又便宜。
厄本说,这种涂料除了用作车漆外,还可以喷涂其他容易被划伤的物体,比如光碟、太阳镜、音乐播放器屏幕、手袋、鞋甚至家具。另外,它还可以用于医疗器械,防止器械上的划痕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
“这种涂料的使用范围非常广,”他说,“基本可以喷涂在一切物体暴露在外的表面上。”
厄本说,这种涂料仍处于试验室研究阶段,预计五年内可以规模化生产、投入市场销售。
不过,厄本也说,目前涂料只有一次自我修复能力,如果同一个部位再度划伤,就只能靠人工修理才能恢复原本面貌。
我国首创500支超高纺技术
日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在济宁市推介由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教授领衔研发成功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专家认为,该技术是一项重大的原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将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盛赞其是“对传统纺纱技术革命性的突破”。
纱支是指1平方英寸面料内纱线的数量。纱支越高,面料越高档,甚至类似于丝绸,目前,国际棉纺最高可达300支。徐卫林研发组针对超高支纱线纺纱过程和成纱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成纱原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方法”,利用该技术对环锭纺细纱机进行创新改造,并进行工艺创新,实现了毛纺500公支、棉纺500英支的超高支纺纱,并为不同原料优化组合与花色品种多元化纺纱提供了新途径。
该技术实现了三大突破:实现了纤维超高支纺纱;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如落毛、落棉纤维等利用此技术纺出了高支纱线;突破原有纺纱技术对纤维长度、细度等性能要求,将原来不能在纺织领域使用的纤维原料实现了成功应用,如羽绒纤维的纺纱等,极大地拓宽了纺织原料的种类。
该技术已在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毛纺、棉纺、兔毛纺等16个企业中进行产业化应用,研制的系列产品投放国际、国内市场,反馈良好,世界顶级品牌的高档西装、精品西装和极品西装都在采用该技术研制的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