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经常用“奥卡姆剃刀”清理我们的思想
2009-04-21李侠
李 侠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被众多连带的次要因素干扰与误导,结果被诸多混乱问题包围而无力自拔,陷入一种目标边界模糊的问题强迫症中。这种局面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体有限的时间、精力与信念资源的损耗,古人所谓的事倍功半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这个问题对于个人、集体与国家来讲同样重要。反观当下各种热潮,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作为指导,徒劳无功地“交学费”的情况就将在所难免。
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了哲学史上有名的“奥卡姆剃刀”的隐喻。这个名片式的说法是由14世纪英国奥卡姆地区的哲学家威廉(1285-1349)最为精练地提出的。按照威廉的经典说法,即如无必需,勿增实体。简单地说,就是尽量简化问题,不要被节外生枝的问题所困扰。当代的中国人被一种经典的哲学说法所禁锢,即普遍联系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习惯性地胡乱联系一番,结果导致简单的事情变得异常复杂,最终搞得身心疲惫,却不见“效益”。客观地说,普遍联系作为自然运行的规律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解决微观领域的具体问题来说,则进步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一种。抑制作用。其实,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技巧恰恰是努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而,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人做任何事情惟恐有任何遗漏,往往是尽量做到面面俱到,正是这种思维模式严重制约了中国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奥卡姆剃刀的思维过程可以看作是消减次要问题的过程,即化繁为简,经过这种剃刀的修剪,那些次要问题与牵强附会的问题就被删掉了,而留下的都是一些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之所以今天我们重提奥卡姆剃刀,首先,是因为这把剃刀符合经济学原则,一个个体或者集体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总是幻想通过一次行动或一项政策,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既不现实,也是无法实现的,反而是什么都想做,而什么都没有做好,还不如直接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面临多目标选择的时候,通过奥卡姆剃刀的修剪,简化了问题,明确了方向,集中了力量,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一些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大多是把这把剃刀运用得非常好的人,我们很难想象,如果鲁迅当年不弃医从文,而是两个行业兼顾,是否可以既是一名良医,又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恐怕这种几率很小。同样,国家的一项科技政策如果想包揽一切,那么可以肯定这种政策一定是质量低下的政策。
奥卡姆剃刀的存在让我们时刻记得主要问题的所在,不为时尚所左右。19世纪末,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1838-1916)也曾提出类似的说法,即思维的经济性原则,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思维的经济性原理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在于对简单性的追求,而简单性的实现恰恰是奥卡姆剃刀的功能所在。时下学科分类日益细化,要想当一名百科全书式的专家的可能性日益变小,这种现实就要求我们主攻一个方向,时刻剔除那些虚妄的野心的诱惑,只有这样才能以专业化的成就取得我们想要的成功。
为了珍惜有限的个人生命和国家的未来,请经常用奥卡姆剃刀清理一下浮躁的思想,时刻记得我们的主要任务,而不是被时尚牵引着不知所归。历史已经证明,任何成功都是不可模仿的,它暗含了经过奥卡姆剃刀修剪出来的特立独行的品格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