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

2009-04-20朱莲琴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城市化差距城乡

朱莲琴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杭州 310018)

城市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

朱莲琴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杭州 310018)

城市化既可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可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3、2005和2007年城市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起到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期阶段,由于城市房地产价格客观上促使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为城市居民,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城市化后期城乡收入比不大,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高收入水平,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却很悬殊。

城市化;不平等;路径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我国目前还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患贫而患不均”。合理的城乡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从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过大的城乡差距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信息化过程初见端倪的新时期。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应该成为我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了。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一般简单地认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显然,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是密切相关的。城市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在二元经济中,只要存在着城乡期望收入的差距,就会引起劳动力的流动,而劳动力的流动则会通过要素报酬的均等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城市化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言具有有积极作用。陆铭、陈钊对1987-200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缩小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1]另一方面,阮杨等认为中国的城乡收入统计是以户籍为基础的,如果城市化进程中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了城市居民,那么,城市化进程就可能在不改变所有居民的收入的情况下扩大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2]汪同三、蔡跃洲基于中国1978年以来的相关年度数据,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往往是农村居民中收入较高的群体率先转入城市人口,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3]图1显示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两条路径。路径1是指城市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部门转移推动的,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路径2是指城市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农村居民中收入较高的群体率先转入城市人口推动的,它对农业生产效率几乎没有影响,从而可能在不改变农民收入水平的情况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化既可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可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所以在不同时期不同水平,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借助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方法,利用2003、2005和2007年城市面板数据,来定量研究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路径。

图1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路径示意图

二、模型选择及估计方法

(一)非参数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具有经济意义明显的优点。但是,由于不同时期不同的城市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这是传统计量经济方法无法解释的。非参数方法具有适应面广、可靠性强的特点,对模型的限制很少,特别适用于变量关系不确定的情况。

非参数模型并不事先假定经济活动中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而是通过估计获得这种结构关系,而且具有明确的数学描述。非参数模型较经典假设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对以往经济现象的推断有更高的精度。本文选择非参数模型方法。

设X为解释变量,Y为被解释变量。X是外生变量,是影响变量Y一个重要因素。给定独立同分布的样本观测值(X1,Y1),(X2,Y2),…,(Xn,Yn)建立如下非参数回归模型:

(1)其中,是未知函数,ui为随机误差项,反映了方程中解释变量外其他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可观察或不可观察的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以及模型的设定误差等。模型(1)既可以是对时间系列数据,也可以是对横截面数据建立的非参数回归模型。

(二)局部线性估计

对于回归模型(1)的估计方法有许多种,例如核估计、局部线性估计、近邻估计和样条估计等。局部线性估计具有不存在边界效应问题,偏差比核估计小,而且其偏差与解释变量的密度函数无关的优点。本文采用局部线性估计。

局部线性估计为最小化:

(2)

其中,为概率密度函数。局部线性估计是围绕x点

Taylor展开的局部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3)

(三)窗宽的选择

窗宽hn是控制核估计精度的重要参数。如果窗宽过大,则参加局部加权的观察点就过多,估计结果接近一条直线,方差会变小,偏差却会增大。如果窗宽过小,则回归函数的核估计就很不光滑,而且随机误差项的噪音也不能被排除。

本文采用Stoney于1977年提出的交错鉴定法。交错鉴定法的关键是在样本中剔除观察点(Xi,Yi),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平均拟合误差:窗宽,可以减轻个别异常值的影响,避免在核估计的过程中因为没剔除观察点(Xi,Yi),而将有用的数据排除在外的情况。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选取2003、2005和2007年全国200多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内容包括各城市年末总人口、年末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源《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出于计算简便的考虑,本文将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指标,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差值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指标。

(二)实证结果

利用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模型(3)估计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图2给出了2003、2005、2007年城市化对城乡绝对(相对)收入差距作用路径的非参数估计结果。估计结果表明:

(1)从整体上看,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基本不变,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2)从纵向看,从2003年到200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各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有上升的趋势。既有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上升,也有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上升。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快,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慢。此外,城市化对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03年,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平均缩小城乡收入比0.786个百分点,2005为0.889个百分点,2007年为1.84个百分点。

(3)从横向看,不同阶段的城市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结合地区差异,宜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以2007年为例。

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①在城市化理论研究中,一般将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城市化的初期阶段;30%-70%为城市化的中期阶段;70%以上为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作用显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基本不改变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情况下,大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缩小7.54个百分点。2007年中国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0.4,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不到0.3。它们以中小城市为主,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所以提高这部分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可以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假定中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分别为x和y,我们假定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保持不变z=x-y,城乡收入比为y/x。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同时增加m(m>0),则城乡收入比(r)变为:。初期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在相同幅度提高城乡收入的基础上,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

图2城市化对城乡绝对/相对收入差距作用路径的非参数估计

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平均作用很小。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缩小0.39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期阶段的前半期,城市化作用出现瓶颈,出现反弹的负向效应。此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的发展陷入“城市化陷阱”。到了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根据前面城市化路径分析,这可能是城市化进程中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了城市居民,在不改变所有居民的收入的情况下扩大统计上的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到了后半期,城市化作用将越过瓶颈,城市化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中部地区,以大中城市为主。

假定中国的农村居民人数为n,城镇居民为m,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分别为x和y,我们假定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一位农村居民转为了城镇居民,其收入为z。在该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之前,城乡人均收入之比为y/x,而该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城乡人均

收入之比(r)为:

东部和中部地区房地产价格相对收入水平普遍偏高,这也在客观上促使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了城市居民。

在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平均作用较初期大大减小,而且波动很大。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的城市很少,所占比例还不到总城市数的4%,它们以沿海开放大城市为主,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地区。它们也是中国工业、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地方。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工业技术向农业行业的渗透,这部分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农民收入也相对较高。虽然这部分城市的城乡相对收入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高收入水平,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却很悬殊。

(4)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两个极小值稳定点。局部线性估计是围绕x点Taylor展开的局部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它除了估计m(x)值,还同时给出x处的边际值m′(x)。由于非参数的平滑作用,由费马定理,如果满足m′(x)=0,则x0是极值稳定点。结合图2,易得城市化水平的极小值稳定点。极小值点基本上是稳定的,并呈现随时间推移的右漂移现象(见表1)。

表1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极小值点

极小值点的存在为我们选择合适的城市化水平提供重要的信息。以2007年为例。城市化水平为0.346时城乡收入比为2.01,同比2005年低1. 22;城市化水平为0.639时城乡收入比为2.09,同比2005年低1.14。2007年中国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0.4,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不到0.3。提高这部分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可以大量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到了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城市化进程中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了城市居民,从而在不改变所有居民的收入的情况下扩大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东部和中部地区房地产价格相对收入水平普遍偏高,也在客观上导致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了城市居民。虽然处于城市化后期城市的城乡收入比不大,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高收入水平,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却很悬殊。

[1]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8-66.

[2]阮杨,陆铭,陈钊.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重构与收入分配[J].管理世界,2002(11):50-56.

[3]汪同三,蔡跃洲.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1):4-14.

[4]Francis Vella.Macro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Spai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 (July27):11-15.

[5]叶阿忠,李子奈.非参数计量经济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An Empirical Study of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Dispariti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comes

ZHU Lian-qin
(Fundament Office,Hangzhou Vocational&Technological College,Hangzhou 310018,China)

Urbanization can both reduce and widen dispariti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comes.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btained in 2003,2005 and 2007,the analysis shows that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urbanization,farmers′income was raised and the bridge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incomes was narrowed.During the middle stage,some better-off farmers became rural residents owing to the reasonable housing prices,thus increased the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During the late stage,although the urban-rural proportion is not obvious,some urban residents′high income widens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comes.

urbanization;inequality;impacts

F291.1

A

1008-2794(2009)03-0037-05

2008-09-18

朱莲琴(1975—),女,浙江宁波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理经济。

猜你喜欢

城市化差距城乡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