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掣肘”难题,如何破解?

2009-04-19小漂回来等

百家讲坛 2009年22期
关键词:才华难题人才

小漂回来等

《吕氏春秋》载: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这就是“掣肘”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像曾国藩、王翦、岳飞等几乎历代名将都有类似的遭遇,统治者既要利用其维护江山稳固,同时又对其加以牵制,以防坐大。即便到了今天,“掣肘”也频频作怪,抑制一些有才华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似乎成了一道无法破解的千古难题。

“掣肘”难题能延续千年,您觉得它的根源在哪里?有何破解之策呢?

人才受伤缘于监督体系不健全

小漂回来

白居易说,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但人才的命运呢?三国魏人李康在《运命论》里写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看来,数千年来打击天赋异禀的人才似乎成为了我们的习惯,而且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

李斯协助秦始皇征战六国,成就霸业,并创造性地把国家由分封制(直接的结果就是诸侯国)改为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套国家体系,影响数千年,李斯无论对于秦朝还是对于后世可以说贡献至伟!可是李斯最终却被腰斩于市,并且被诛灭九族,令人唏嘘不已。而痛下杀手者就是其“领导”胡亥及帮凶赵高。对于人才,“领导们”既是伯乐,也可以变成“敌人”。天上地下,变化只在顷刻之间,取决于“领导们”的需要而已。

带兵需要将军,国家需要人才,可是“领导们”为什么总能出于个人恩怨伤害这些人才呢?是机制赋予了“领导们”无限的权力。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和疯狂,因此建立相互制约又彼此独立的监督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破解“掣肘”难题需要制度创新

廖辉军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优良传统,唐太宗曾经说过,“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可见自古以来,人才便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和决定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亲贤臣,远小人”,既然重视人才是千年古训,但时至今日,人才为何总是命途多舛、处处受制于人呢?

一方面,各方求才若渴,纷纷以高薪、高位等引之;另一方面,又将人才束之高阁,采取各种手段束缚人才的发展,由此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削减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在当前选拔和任用人才上,“用人唯亲”、“唯亲是举”等问题普遍存在,缺乏起码的公正公平和涉嫌暗箱操作的弊端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深入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待和处理人才的问题上,目前尚缺乏一套有法可循的用人制度,这或许才是造成人才“掣肘”问题长期存在的主因。

因此,破解人才“掣肘”难题还需要从根本上入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人才观,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其次,还要加强机制创新,从选拔录用、调动升职、待遇配置等系列问题上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确保公平竞争,彻底杜绝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制约行为。唯有通过人才制度的逐步健全与完善,努力营造“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才不至于像范蟸那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重演,中国的人才事业才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文人“作茧自缚”纵容了“掣肘”发生

张维

“掣肘”现象是历代帝王内心虚弱的本能反应,它像紧箍咒一样残酷地抑制着一些有才华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它是造成中国社会滞后的根本原因。然而,面对来自帝王反复无常的赐死、囚禁和放逐,古人对“掣肘”的弊端从未产生过质疑,他们创造的“三纲五常”反而将其身上的锐气与思辨力阉割得荡然无存,千百年来他们都在“人世、出世、遁世”的怪圈中打转,“作茧自缚”已成了文人的宿命。

所以,破坏一个秩序的人须是这个秩序最大的理解者。唯有如此,我们才会避免重蹈“作茧自缚”的覆辙。

构建和谐社会,切忌前人的浮躁与偏激,循序渐进地促进中国社会改革健康深入地向前发展,这是我们最理性的选择。

需用民主保护能人

水青丰

“功高震主”,关键点在这个“主”字。

江山是皇帝一个人的,他可以对任何事情说不,也不希望别人抢夺自己的话语权。为了自己的地位,他会打压功臣。与古代皇帝打压功臣一样,现在的上级压制下级,也无外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为了一己之私。

如果把“功高震主”的“主”字换成“民主”的“主”,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民主社会里,公共事务是为了全体国民,谁当头儿为民众服务,那是由民众自己说了算。现任的头儿干得不好,民众就有理由和机会选一个更有才华的人取而代之。民众有监督的权利,是不是有才华,他们全看在眼里。

限制住个人的权力,把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放手给广大群众,让大众作出选择,才是解决“掣肘”难题的有效途径。

锐观点

▲破解“掣肘”难题,必须在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上,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自由竞争环境。充分发扬民主,让占多数的群众拥有有分量的发言权。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大胆起用有棱角、有冲劲、有魄力的干才。同时大力淘汰乐于当好好先生的“太平官”,惯于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骑墙派”和业务不精通、内斗是行家的“庸官”。在全社会形成反对因循守旧、人云亦云,鼓励各抒己见、创新争先的舆论导向。顽疾在失去生存的市场和土壤之后,彻底根除之的目标应该会来得更快一些。

(毕厚奎)

▲你做好了就会威胁人家的位置,所以自然有人放蛇来咬你!看起来是佼佼者常受抑,所谓木秀于林、文采害爵,实际上是情商不高,犯了大忌。违反了潜规则,焉能不郁闷?

(格里德)

▲“掣肘”不是坏事,可以在与对手的较量中认识自己,锻炼自己,让自己看清目标与路径之间的距离,看清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因为有了“掣肘”而会小心行事,因为有了“掣肘”而不会飘飘然。所以,这个时代不缺拥有各种学历的人才,缺的是百折不屈的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正义之士。

(蔡馥敏)

▲所谓人才都是历史的配角,一旦在历史的舞台上抢戏,想成为主角,就会爆发血光之灾。因此,“掣肘”难题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黄晓梅)

猜你喜欢

才华难题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巧解难题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健康难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