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武灵王:英雄末路被饿死

2009-04-19王清锋

百家讲坛 2009年22期
关键词:赵国改革

王清锋

公元前296年,中国历史出现了饿死的第一君。

他就是赵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

乱世出英雄,在战国这个纷争的年代,涌现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而赵雍在少年时代就已经开始书写辉煌的篇章了。15岁这一年,父亲去世,赵雍少年登基。周围的诸侯国早已是虎视眈眈,魏、楚、秦、燕、齐各派精锐之师万人前来会葬,名为“会葬”,实则不怀好意,大家都想乘新君年少之际,在赵的土地上分一杯羹。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严峻的考验摆在这个只有15岁的少年面前。然而困难并没有击倒他,反而成就了他。他知道如果这一次被踩在脚下,将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他没有害怕,也不能害怕,他没有妥协,也不能妥协。在托孤重臣肥义相助之下,他决定采取针尖对麦芒的强硬措施。

兵家云:“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国全境戒严,军队一级戒备,准备随时决一死战。赵雍的强硬措施让赵人看到了一丝曙光,也让那些心怀鬼胎的对手们在心理上受到了重创,毕竟这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然而光靠勇是不够的,所谓“勇者相逢智者胜”,赵雍不惜重金结外交,联合韩、宋两国形成品字形结构,将对手置于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重赂越王,让他出兵攻楚,重赂楼烦王,让他出兵攻燕。

一切准备好之后,赵雍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吊唁使者入境,赵军将他们直接送往邯郸。五国使者入赵后,见赵国精锐云集邯郸,战争一触即发,不敢有丝毫差错,在赵雍厚葬赵肃侯之后,就匆匆离去。

赵雍初显身手,即大放异彩。一颗政治新星就这样以耀眼的方式在东方大地上冉冉升起。魏王见图赵不成,就改亲赵,次年就前来祝贺赵雍的登基。而后,韩赵联姻,赵雍迎娶韩女为夫人。

赵雍站住脚之后,并不想偏安一隅,他要将父辈的事业做强做大,在战国纷争的年代,军事力量的强大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在经过长时间考虑并试行之后,赵雍决定在全国实施“胡服骑射”。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因为每一次的改革之前都会有一场暴风雨。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赵雍的叔叔公子成,他是个很有影响力的老臣。他听说赵雍要实行“胡服骑射”,索性就装病躲在家中不来上朝。但是赵雍已下了决心,不改革不行。于是,赵雍亲自到公子成家中去做这个老顽固的思想工作。在他耐心的解释下,顽石开窍了,公子成接受了“胡服骑射”。

另一些反对“胡服骑射”的是以赵文、赵造、赵俊等人为代表的赵国宗室贵族,他们不愿丢掉手中的权力,以“胡服骑射”必将引起各项政策的改变,继而引起国家的动荡为由,阻止赵雍的“胡服骑射”。但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少荆棘,赵雍都选择了一往无前,这些人的话如耳边风,他置之不理。他正式签署了这一项重要命令:赵国全境实行“胡服骑射”,以才能任官,以游牧文化为主导。结果许多出身低贱和有戎狄背景的人得到重用。

赵雍敢于打破华夏贵、戎狄卑传统观念的勇气实在非常人能及。赵国在他的领导下开军事变革潮流之先,在短短十几年中,赵军灭中山国后,又南抑魏齐,北逐三胡,开疆千里,由一弱小之邦跻身于战国七雄之中。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最后却也逃不过宫闺之情,倒在了家庭争权夺势的血泊中。

英雄难过美人关,赵雍也注定难逃这一劫。

公元前31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赵雍娶了大夫胡广的女儿孟姚,并亲昵地呼她为吴娃。不久这吴娃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叫赵何。

到此为止一切,并没有偏离轨道。但赵雍不仅在军事上敢于改革,在家庭中也同样敢于改革。他再次力排众议,立吴娃为后,并废掉了没有任何过错的世子赵章,改立赵何为世子。

身为嫡长子的赵章,早就等待着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但他没想到等到的却是这样的结局。他的心里能平衡吗?他能咽下这口气吗?拥护他的众臣能就这么轻易罢休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此时一切权力,包括最重要的军权还掌握在父亲赵雍的手里,所以他只有隐忍,等待时机,等待东山再起。

赵雍的这一致命决定已为他的穷途末路埋下了伏笔。

而后,赵雍传位于赵何,也就是惠王。他自己则做起了主父,相当于太上皇。事已至此,似乎一切已成定局,赵章即使心有不甘,也无济于事了。然而赵雍的一个愚蠢的想法却点燃了赵章心中的怒火。

大概是人越老越多情吧,赵雍居然可怜起了赵章,觉得自己这么做确实对不起他。于是,赵雍私下对平原君赵胜说要把赵地一分为二,兄弟一人一半,这样才能把一碗水端平。可是,他的想法太幼稚了。尽管他可以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但他还不懂得争权夺势中是没有什么兄弟父子情谊的。这或许就是生在帝王之家的悲哀吧。

赵胜建议不能分赵,可赵雍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没有什么办不到的。尽管后来在吴娃的劝说下,赵雍没有将赵一分为二,但他的想法已如星星之火。赵章听到这个消息后,那潭平静的湖水下暗藏的波涛终于汹涌而出——他想趁父亲对自己可怜同情之时,来放手一搏。

悲剧终于上演了,无可避免地上演了。赵章抢先下手,但却败在了赵何的手下。赵章逃到了父亲赵雍的行宫中,赵雍确实可怜他,想要保护他,但此时已经容不得赵雍说话了,赵章死了,而且就死在赵雍的面前。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此时的赵雍已是今非昔比,无能为力了。他站在角落里默默地流下一把老泪,不知这是为赵章流的,还是为自己流的。

然而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心狠手辣的赵何让其他人逃走,单单留下父亲赵雍一人。赵雍在宫中饿得不行,连庭院中树上的雀卯也取了吃。也不知过了多久,这位曾经顶天立地的英雄等来了他最后的结局:饿死。他终于喝下自己亲手酿就的苦酒。

一代君王,改革先锋,能在战场上和政治上纵横驰骋,却被感情绊倒了。赵雍饿死了,今天的我们是为他掬一把同情的泪水,还是道一声“活该”呢?

编辑宛新

猜你喜欢

赵国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瞒天过海
漫画哲理
一道竞赛题的多种解法
古法奇观
漫画哲理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