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类的军阀战争

2009-04-19

百家讲坛 2009年22期
关键词:西式军火军阀

张 鸣

中国近代所谓的军阀,其实彻头彻尾属于中国人习西方的产品。当时国人寻找中国弱的原因,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中国人太文弱,士大夫重文轻武,反过来,人家西方人,包括习西方比较好的日本人,都很有尚武精神。

尚武的另一方面,是引进、仿制西式武器,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中国在引进技术层面的现代化,直到甲午战争,其实并不弱于日本。只是武器的使用,中国军队有点差劲,虽然从淮军跟洋枪队英国兵操练开始,就着比画,直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行列式走得算是齐了,但枪炮操练得还是不怎么样。

辛亥革命的武汉争夺战,要算是这些按照西方操法、拿西方武器、穿西式军装、按照西方军队编制编练起来的新军之间,第一次正经八百的交战,双方打得都十分业余,按当时人的说法,北洋军的胜利,关键的是靠了他们有机关枪,而革命军直挺挺的冲锋,也是成全北洋军胜利的重要因素。

此后,军阀之间仗打了很多。每次战争,文的一方面的宣传攻势——所谓的“通电战”,要比真刀实枪热闹得多。真打的时候,基本上枪放得多,死人很少,四川军阀刘存厚和熊克武之间在成都开战,居然有大批的闲人前去观战,就像后来的四川球迷看球一样,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就喊“雄起”了。

无论多大规模的仗,大抵雷声大雨点小,任他枪炮隆隆,其实死不了几个人,因为士兵们放枪放炮,都没有准头,但是放枪的速度都很快,更多的是图个热闹,跟小孩子过年放鞭炮差不多。以至于当时在华的外国人中,有人恶毒地建议中国人恢复使用弓箭,说是这样至少能给国家省点军火钱。

西方人关于中国军阀间战争的另一种说法,也很恶毒,说是中国的战争不是用真正的枪炮打的,而是用另外一种枪——烟枪——打的,再加上一些袁大头(银元)伴奏。这当然也有道理,中国人,尤其是军人,都熟读《孙子兵法》,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所以,兵马未动,烟土和银元先行,加上各派军阀之间,关系复杂,亲戚、同乡、同学,各方人士攀起亲来,给彼此的收买、瓦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战事一开,哗啦一倒戈,战争也就结束了。

军阀间战争的另一个习惯是,无论仗怎么打,彼此都留有余地。交战双方的代表,无论战事多么紧张,都会留在对方的营垒里,双方的家眷,如果赶巧生活在一个租界,也依然在一起打牌。对于打败了的军阀,战胜者一般不做肉体上的伤害,甚至不动他们的财产,很有绅士风度。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四川人,一直到国民党当家时,大家依然保持各自的防区,势力大的占得多,势力小的占得少,但势力再小,也有碗饭吃。

后来不知怎么一来,仗打得狠起来了。仗越打越凶,大炮多了,机枪多了,坦克车开出来了,飞机也飞上天扔炸弹了,甚至毒气都有人放了。一战之后的西方军火商,看着中国的军阀打仗,非常高兴。他们一船一船地把军火运过来,战后的剩余军火,烂枪破炮,都找到了买家,把个中国变成了各国轻武器的博览会,连四川、甘肃都有了洋军火的身影。

仗打狠了,兵也就慢慢练出来了。只是,把老百姓祸害得太惨。大家打的都是内战,跟原来军。事现代化的本意,差得太远。

编辑汪微微

猜你喜欢

西式军火军阀
焦山碑林吴佩孚碑石刻文化背景考察
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
许开轶:失灵的西式民主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有趣的西式餐具
专治出墙杏
从湖南《大公报》看军阀统治下的端午节(1917—1926)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台破获“最强军火走私案”
冷眼看世界军火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