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青花》对青花瓷艺术价值的探析

2009-04-19胡小兵

电影文学 2009年21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文化传承青花

胡小兵

[摘要]青花瓷的生命在于其所蕴涵的民族主题元素,真挚地反映了历代先民的善良愿望,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青花瓷以色调明快,蓝白相映,形式的多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给人审美享受;笔者欲从电影《青花》中的青花瓷瓶将三个时空贯穿起来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出发,阐述《青花》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青花》;艺术价值;文化传承

青花瓷在我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元代青花瓷的出现标志了青花瓷的成熟。青花瓷是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的专称,就是在瓷胎上以钴料着色描绘图纹装饰,再涂覆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左右还原焰一次烧成,其效果是洁白莹润的瓷面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明净素雅。青花瓷绘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一个装饰品种,其能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占据中国陶瓷艺术装饰的主流地位,与其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背景、民族特征和艺术审美价值等方面息息相关。

一、《青花》概述

在景德镇建镇千年庆典之际,一部以陶瓷文化为背景的电影《青花》在此期间播出,这部影片以瓷都景德镇的制瓷业为背景,以青花瓷云龙纹象耳大瓶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在三个不同的时空展开的故事。在以元代为社会背景,主人公杨放是一个奉旨制造青瓷花瓶的执著艺人,他们在烧制不成的情况下,最终选择用燃烧自己的肉身和失去爱人的代价去完成传世的珍宝;在清末民初,这对青花瓶落入了一个依然叫杨放的入手中,此时的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留美学子,他用年轻的生命永远守候着珍爱的国宝;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杨放是个利欲熏心的商人,为了达到占有青瓷花瓶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在青花的碎片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本性。

二、《青花》在时空交错中演绎的艺术魅力及呈现的美学价值

《青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开拓了审美空间,反映了中国的艺术精神。《青花》是我国首部以陶瓷为视角的影片,电影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瓷器的博大精深、中国历代陶瓷艺人不卑不亢、坚忍不拔的精神使观者印象深刻。影片构架是在三个时空的相互穿插中交代了一对元青花瓷瓶制作、流传、收藏拍卖的背景,从故事性、观赏性以及影片要表达的内涵都能完全展现。电影中的三个时空,每个小故事都能成为一部独立的很有观赏性的电影。影片经过导演精心设计,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频繁地让人目眩故事一环扣着一环的情节,让观者的感情与青花瓶的命运产生共鸣。

虽然唐宋在史书上有青花的片段,但是元青花却十分确凿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元朝的青花瓷器是非常接近根源的,其白地蓝花的烧制技术渐趋成熟,瓷身上装饰雨过天晴的色彩或许更加接近天籁,这或许是电影《青花》谨慎地选择了元代的原因。元代青花与蒙古人的宗教信仰有密切关联,在大元帝国建立后,萨满教成为统治阶级的精神工具,传播天神论,认为贵族是天和神,为统治阶级制造了蓝白理论,这是青花瓷产生的精神要素与前提。影片大致讲述了一个官制民窑的艺人在重塑一个帝王的梦境。元朝对于汉文化的苛刻真是到了一种极致的地步,也因为这样,男女主人公殉情而成就了不朽之作——云龙纹象耳大瓶,同时也为这对艺术品增添了迷离的色彩。

早期的航海交易中将瓷器推向了世界各地,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在欧美列强中间流行之后,外国人也开始对东方大国有了踏足之想。因此,当八国铁骑踏来的时候将避免不了文物被抢掠一空。电影《青花》在这个历史的夹缝里叙说着东西方收藏的不同价值观,这种冲突因为自恃而变得蛮横,欧洲人最终让一对不朽的精品落了单。而中国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要比瓷瓶本身珍贵得多,正如剧中所说“东西可以夺,可中国人的精神是夺不走的”一样,将中国精神在世人面前大震一把。

在利益重心的现代,影片解构了一个关于物质虚荣和精神虚荣的事实,电影《青花》以一句出自基督徒葬礼的祷告辞——尘归尘、土归土道出了青花的归处,同样也道出了现代人对于精神世界所能领悟的极限,让一切虚伪在青花瓷前露出真面,尽管此时的青花以残片出现。正所谓艺术象征着人类的诗意存在,直面人的内心,火土里锻炼出来的瓷器是古典哲学的升华,而青花,无疑是在这份天然的弧线表层写实。青花瓷把绚烂和平淡集于一身,所以英文里同姓异名——“中国”和“china(瓷器)”的称呼与中国人的精神实质相吻合便成为必然。

影片中女主角采用“青花”这一一语双关的寓意,暗含青花在人类陶瓷发展史与艺术史上是永恒的。不同时代尽管文化背景不一,但对于青花的诠释是相同的,都凝聚瓷器艺人的心血,体现了民族思想文化。

该影片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源点,有文化的厚重感,表现了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沧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历史三个时空的映照下,最终诠释其存在的艺术价值。这部影片妙处是借用时光交错、身份迷乱、情爱的错觉、人性的扭曲、人生恍如过眼云烟的蒙太奇似的手法,叙述了那沉静在时间长河中的青花瓷却依然永存。影片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瓷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人们对待传统文化遗存的态度。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缩影和见证的瓷器,带给观众的是对民族与国家的沉思。

影片中的“主角”云龙纹象耳大瓶瓶身绘缠枝菊、蕉叶、飞风、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等八层图案,构图饱满,造型大气,瓶身上的图案借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体现出元代青花融入的民族思想文化,因而在三个时空中展现出永恒魅力。我们撇开影片中繁缛复杂的故事情节来看将影片贯穿起来的青花瓷,只不过是青花家庭中的一员;其实青花自出现以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属于重要地位的珍贵品种。无论造型工艺还是装饰艺术都具民族特色,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在洛可可时期,法国人为什么会为得到一件中国的青花瓷而感到荣幸;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以2.28亿元拍卖的“鬼谷子下山图”也证实了青花瓷的名贵之处。

青花瓷从其产生以来一直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有人把青花瓷誉为“兰”的宝石。青花的神奇和迷人,是因为它经久不变的吸引力。青花瓷之所以特别受到重视,不仅在于它自身的高度艺术造诣和工艺特色,而是它突破了元以前的图案型装饰,拓展为以绘画型为主,图案为辅,吸收了国画的传统表现技法,取得了与写意水墨画的笔墨情趣相似的艺术效果。现在,青花瓷仍然是瓷都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为世人所瞩目。

从时代的精神来看,青花有着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趣味;从材料的选用,其独到之处,给人以功力和科技自然天成的感觉,与中国水墨画的酣畅淋漓的墨韵一样会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神妙和天趣。

从视觉艺术角度来看,蓝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犹如蓝天白云,草原绿洲、心境开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青蓝色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爱好色。究其原因,中国几千年处于农耕文明社会中,人们视野所及多

为青天碧水,远山如黛。绝大多数中国人日日夜夜生活于如此环境中。浪漫些的中国文人,追求精神生活,常有对月抒懷之好,莹白的月镶于幽黑的天幕中,一派清凉温柔之境。青、白的构成给人的心理感受正如农耕文明一般淡泊、宁静,这正符合推崇含蓄、自然的中国艺术之精神。

从内涵上来看,青花瓷具有一定“警示”作用,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仕途之人都有“青云直上”等愿望,甚至去世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可见“青”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这也许就是青花瓷器在元代一经产生就快速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陶瓷的主流而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从装饰上来看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效果,具有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也极大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在画面中展现了无限的精神世界,构建了青花瓷特有的色彩风格,其宁静、素雅的特质正是受到老子的“见素抱朴”的思想的影响,可以从其身上体悟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已融入中国人生命中,即理性、冷静、谦逊、温和、中正。

三、青花瓷的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艺术之一的陶瓷,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中的日常生活器皿、工艺美术作品,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正如邓白先生曾经道:“其美学内涵之宏大、意境之美妙、体系之独特,特别是火的魅力。是一般工艺美学所不能概括和不曾涉及的。”青花瓷所独有的装饰特点与审美趋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普遍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及价值观念。当下,具有“china”符号的青花瓷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无论是古青花瓷的收藏还是现代青花瓷的创作,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我们能记忆2008年春节晚会,众多舞蹈演员身着青花纹饰的服装,以优柔灵动的姿势摆出青花瓷瓶的造型,很好地诠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青花时尚;也能咏唱《青花瓷》里“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的抒情歌调,这一具有浓烈中国风的物品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样青花瓷的独特美学不单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同时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化元素,国际知名女装品牌,甚至将“青花”元素运用到服装上,蓝色的花朵,缠绕在白底裙装上,传出东方韵味,这些无疑是对青花很好的文化继承。

四、结语

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曾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不仅是“瓷中王”,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收藏品霸主”,是中国精神的艺术象征,以纯净、朴素、大方、幽美的艺术形象,闻名于世。这便既是青花瓷在电影《青花》中缘何历经三个时空为人追逐的对象,也是现代人将其当作咏物抒情、表现内心意蕴的载体的原因吧。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文化传承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青花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