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主设计,完成核电主要设备国产化
2009-04-19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
罗 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院长)
实现自主设计,完成核电主要设备国产化
罗 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院长)
记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承担了哪些设计任务?
罗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作为我国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自1965年建院以来,已经形成包括核动力工程设计、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实验研究、核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研究设计体系,是军民结合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
目前,我院承担了国内目前所有在建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的核岛相关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秦山二期扩建、岭澳二期、红沿河一期、宁德一期、阳江一期、福清、方家山、桃花江和昌江等核电工程。在秦山二期扩建和岭澳二期工程中,我院承担了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以及相关仪控系统的设计任务,目前这两项工程已全面进入现场安装高峰阶段;在红沿河一期、宁德一期和阳江一期核电工程中,我院承担了整个核岛核蒸汽供应系统的设计任务,目前此三项工程已进入施工设计阶段;在福清、方家山、桃花江和昌江核电工程中,我院除了承担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以及相关仪控系统的设计任务外,还承担了反应堆系统设备包的集成供货任务,其中前两项工程已进入施工设计阶段,完成了核岛主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设备制造进展顺利,后两项工程正在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此外,我院还将承担巴基斯坦K1000核电站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以及相关仪控系统的设计任务。该工程将采用我院原创的、具有自主品牌的CNP1000方案。
记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核电技术国产化方面都做了哪些贡献?
罗琦:可以说,作为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调试和自主管理运行的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工程是国内开展商用核电站自主设计的起点,同样也是设备制造国产化的起点。在核电站最关键的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备设计工作中,为了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国家在“八五”期间安排了有针对性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要工作均由我院承担,其中包括:反应堆结构设计技术试验研究、控制棒驱动系统设计技术研究、反应堆保护系统设计研究与设备研制、反应堆仪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研究、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计技术研究和核燃料组件设计制造研究等七大专项。这些科研工作都是当时国内首次开展的、填补我国核电技术空白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我院按工作计划全部完成,科技攻关取得了预期的成果。通过这些攻关项目的开展,验证了我们的设计技术,研制出一批重要设备,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取得的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为秦山二期工程的全面建成与良好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些科研成果至今仍然在核电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如控制棒驱动机构和反应堆保护系统等。通过这一工程的实践,我院在国内大型商用核电站设计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技术水平高、具有较丰富工程经验的设计队伍,建立了完整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和满足工程要求的、完整配套的软硬件系统。这些不仅为今后实现核电设计技术完全自主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带动了如上海一机床等一批国内有实力的设备制造厂实现了部分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
在系统设计方面,我院目前已掌握了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核蒸汽供应系统的设计技术,从而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形势下,确保了各项核电工程顺利进行。
在材料研制方面,在核电领域我院承担了大量与反应堆材料有关的试验研究任务,如蒸汽发生器用因科镍690传热管、压力容器用508-3低合金钢、主管道316NG与堆内构件304NG不锈钢等。这些材料的研制成功,替代了国外进口,使得国内的制造企业逐步摆脱了对国外原材料供应商的依赖,降低了制造成本,也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设备设计与制造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院已经实现了核岛主设备的自主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一重、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川化机等国内主要的大型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帮助企业掌握和提高相关的制造技术,推动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和规模化。目前,在建核电站的核岛主设备基本已实现国产化的目标。同时,利用我院多年从事核电研究开发设计的经验和成果,以及丰富的试验研究装置资源,与一些中小制造企业进行合作,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核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设备鉴定和人员培训等系列服务,帮助这些企业获得进入核电市场的资格许可证,从而为我国核电站的建设储备一批合格的具有竞争性格局的设备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