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居民伤害死亡的家庭损失年数分析
2009-04-16邓华姚文黄穗媚等
邓 华 姚 文 黄穗媚 等
目前死亡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有死亡率、期望寿命、寿命年数、工作损失年数和社会价值损失年数等…,比较重视研究死亡对寿命、工作及社会价值的影响,而忽略了死亡的家庭损失程度的评价。“第七届世界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学术会议”强调指出,伤害所造成的死亡、伤残,对家庭和个人带来的损失是惨痛的,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伤害是一个严重的负担。因此,我们用家庭损失年数这一指标,将早死对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危害程度加以量化,对我区居民的伤害死亡做一个崭新的诠释,为决策部门制定伤害防治的干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上海市虹口区2002--2006年常住户籍居民伤害死亡个案卡。根据个案卡中死亡地点的不同,分别进行医院病案史调查、公安部门勘察资料调查以及入户调查,调查内容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进行质控。人口资料由上海市虹口区公安局户政科提供。
1.2病因分类
居民死亡个案卡统一由专业人员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在ACCESS/DEATHREG2002数据库中进行录入。所有录入数据导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评价指标
1.3.1家庭损失年(FYPLL)
FYPLL=∑(I+R+c+P)×di
式中I为家庭投资损失年数,I=xi(i≥20,I=0);R为家庭创收损失年数,R=60-xi(i<20或>60时,R=0);c为子女抚养损失年数,c=44-xi(i<25或≥45时,c=0);P为父母供养损失年数,P=E-(xi+25)(i<20或≥E-25时,P=0);di为年龄组死亡人数,xi为死亡年龄组组中值,i为死亡年龄,(xi+25)为被研究者死亡时,其父母的年龄,E为父母的预期寿命。60岁及60岁以上死亡者,FYPLL都为0。
1.3.2标化家庭损失年数(sFYPLL)
SFYPLL=∑(FYPLL×c)
c为校正系数,c=(Pir×N)/(Nr×Pi),其中Pir为标准年龄组人口数;Nr为标准总人口数(1~80岁);Pi为实际年龄组人口数;N为实际总人口数(1~80岁)。
1.3.3标化家庭损失率(sFYPLLR)
SFYPLLR(‰)=SFYPLIMN×1000
1.3.4平均家庭损失年数(AFYPLL)
AFYPLL=FYPLL/d
式中d为死亡人数。
2结果
2.1伤害死亡的SFYPLLR动态变化
2002--2006年,上海市虹口区男性伤害死亡的SFYPLLR均高于女性。男、女性伤害死亡家庭损失率均有负数出现,定基比的上升速度显示,男性2006年伤害死亡家庭损失率较2002年下降了12.12%,女性则上升了3.50%(表1)。
2.2伤害死亡的SFYPLLR年龄组比较
15岁以下组伤害死亡的SFYPLLR均为女性高于男性,15岁以上组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伤害死亡的SFYPLLR高峰均出现在25岁组(图1)。
2.3病伤死因顺位
伤害的SFYPLLR与伤害死亡率的排列顺位明显不同。男性伤害SFYPLLR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他杀和意外跌落;女性依次为自杀、意外中毒、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他杀。男性交通事故的SFYPLLR是女性的3.62倍。男、女性意外跌落死亡率较高,SFYPLLR较低。男、女性AFYPLL均以他杀最高(表2)。
2.4不同年龄组伤害主要死因的SFYPLLR分析
男性交通事故的SFYPLLR发生年龄段明显低于女性(表3、表4)。
3讨论
FYPLL是近年来提出的反映死亡对家庭损失程度的评价指标,FYPLL既考虑到死亡数,又考虑到死亡年龄和人群的人口构成情况;既考虑到死亡对工作的影响,也考虑到死亡对家庭的危害。在分析早亡家庭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研究其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和造成的精神创伤。FYPLL与其他死因分析指标既有相关又有互补性,是一个能反映早死对生活、工作、家庭和社会所造成损失的评价指标。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男性伤害的SFYPLLR均高于女性。25-30岁组为男、女性伤害死亡家庭损失的主要年龄段,其中25岁组为高峰。伤害的死因顺位与SFYPLLR顺位略有不同,这是由于某些伤害的死亡率不高而死亡年龄较轻,导致家庭损失年数较高。男性伤害死因的SFYPLLR较多高于女性,尤其是交通事故,男性是女性的3.62倍。因此,应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容易引起伤害早死的伤害死因,包括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等采取重点防治措施,以减少伤害死亡所致的家庭损失,减少伤害死亡造成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