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
2009-04-16段家福
段家福
2006年11月下旬,浙江省常山县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为查找疫情发生和蔓延的原因,总结教训,针对性地开展疫情控制工作和监督指导工作,对本起疫情的流行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月下旬在该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和任职的教职工,包括病例和非病例;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触者。
1.2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环境卫生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
1.3采样检测
采集该幼儿园食堂剩余食物、饮用水、餐饮具、炊具进行卫生学指标检测和致病菌培养;采集全部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1.4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特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诊断。
1.5数据处理
用统计软件Excel、SPSS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基本情况
该幼儿园位于常山县某居民小区内,为一民营幼儿园,园内有1栋1700 m2左右的4层“L”型教学楼和1所80 m2平面式食堂。全园有教职工26人,幼儿327名(男184人,女143人),有3个年级8个班。幼儿中,72人为全托,255人为半托。教学楼1、2、3层为教学楼,第4层为全托幼儿宿舍。教学楼每层设有1个公共卫生间,5个班还有室内卫生间。园内无医务室,无保健医师和专职保健老师。幼儿园使用县自来水厂统一供应的自来水。
本县地处山区,城区有两条河流,湖、塘等水环境少,市民基本在室内洗刷。城区以本县唯一的水厂供应的自来水作为生活饮用水。境内近年未发生菌痢爆发、流行。2005年全县菌痢发病率为11.08/10万,本次爆发疫情发生前1个月全县共报告菌痢病例6例。
2.2流行特征
2.2.1感染率11月22日至12月10日,该幼儿园共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55例(实验室确诊29例,临床诊断26例),带菌者5例,感染率为17.0%,其中学生58例,教职工2例。另外,在病例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检出病人1例,带菌者2例。
2.2.2首发病例情况首发病例为男性,4岁,小2班学生。11月22日20时出现发热、腹泻、腹痛、呕吐症状,排黏液脓血便。家长和老师否认病前1周有外出史,否认接触过类似病人。
2.2.3时间分布该起疫情发病时间为11月22日至12月10日,病例主要集中在11月23-25日,计46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3.6%。发病高峰在11月24日,当日报告发病23例,占全部病例数的41.8%。
2.2.4人群分布幼儿园55例病例,5例带菌者中,男30例,女30例,感染率分别为16.2%(30/185)和17.9%(30/168);全托18人,半托42人,感染率分别为25.O%(18/72)和16.5%(42/255);学生58人,教职员工2人,感染率分别为17.7%(58/327)和7.7%(2/26)。
2.2.5班级分布每个班均有儿童感染,感染率最高为小2班(26.3%),最低为大3班(10.8%)。
2.3实验室检测
2.3.1粪便样本检测2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5例带菌者粪便中均检出宋内志贺菌。食堂工作人员粪便标本未检出该菌。
2.3.2环境、用具检测23、24日幼儿园内的供餐留样、食堂内使用的刀、案板,幼儿使用的茶杯、碗均未检出阳性。
2.4现场卫生学调查
食堂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分设操作间、餐厅、食品储藏间,未设立独立的备餐间。食品储藏间内较混乱,原料和食品用具、容器混放。3名工作人员均能出示有效健康证明。
学生及教职员工饮用的开水全部由食堂统一提供。学生与教师的茶杯均专人专用。
园内大部分学生与全部教职员工均在食堂进食,但教职员工食谱与学生不同,餐具分开使用。学生的饭菜做好后,用铁桶送至各教室,由教师为学生分装。全托学生在园内食用早、中、晚三餐及下午点心,半托学生只食用中餐及下午点心,有极少部分半托学生不在学校吃中餐,只吃下午点心。全托和半托幼儿发病率比较接近。
食堂门口有两只水池,一只洗菜,一只洗炊具、餐饮具。据教职工反映,清洗工常在洗炊、餐具的池中洗幼儿的衣物。
2.5病例对照分析
选取11月22-26日发生的49例病例作为病例组,73名非病例(非带菌者)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幼儿11月20-22日在该幼儿园内的就餐情况,结果显示,20、21日是否在幼儿园食用中餐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2,OR=1.12(1.04~1.22));是否在园内食用点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根据流行曲线,此次疫情属一起同源爆发,且发生了接触传播引起的二代病例。根据发病高峰时间和首例病例发病时间,暴露发生在20--22日之间,其间病例在幼儿园入托,所以暴露地点是在园内。细菌性痢疾爆发原因不外乎饮用水受污染和食物受污染引起的传播。由于该园生活饮用水是城市自来水,且无管网破损和自备水接入的情况,所以饮用水受污染而引起的可能可以排除。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20、21日是否在园内食用中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食堂提供了受污染的食物是导致幼儿发病的原因。
由于按照潜伏期推算,调查中发现的首发病例系同源爆发的首发病例,不是引起本次爆发的疫源病例;针对食物可能受污染的途径开展的各种标本的采样检测均未获阳性结果;食堂工作人员未检出阳性结果;2名教师发病日期均在幼儿园集中发病日期之后,也非疫源病例等,所以污染来源和污染原因无从查考。但根据现场卫生学调查情况,推测污染来源和污染原因可能为:一是由于幼儿的衣物和炊具、餐饮具共用清洗水池,造成了交叉污染;二是幼儿园食堂平时消毒措施不严格,食品原料、食品用具混放,造成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