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类电视节目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主持风格探析

2009-04-16姜舒文

电影文学 2009年20期
关键词:合理性

姜舒文

[摘要]本文对现今各地方台中热播的方言类电视节日做出类比分析,认为它们不同于以往电视节日中存在的方言表演类节目,他们在地位上更独立,在电视媒体中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并以湖南卫视的方言娱乐节目《越策越开心》为例,系统地论述了这类节目的主持风格特色,对同类节目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方言类电视节目;合理性,主持风格

电视的主要社会功能随着媒体的传播途径、广播电视经营机构的逐渐多元化以及受众的要求不断细化、多元化等因素影响,已经由宣传功能向传播功能转变。作为媒体传播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的媒体之一,电视不单要向大众及时传达新闻信息,也要为大众提供多种多样的资讯服务,提供娱乐休闲服务也是其重要的一类。从以前央视屈指可数的综艺节目发展到现在几乎每个地方台都有一个或几个主打的娱乐综艺节目,可见此类节目发展的速度之快和观众需求之高。但是随着娱乐节目的发展和日臻成熟,观众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些娱乐节目雷同的游戏、单调的明星参与等环节已经不能满足眼光越来越挑剔的观众的要求,娱乐节目不得不思考如何革新,才能重新吸引节目失去的观众的目光。湖南卫视的方言类娱乐节目《越策越开心》的热播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以《越策越开心》(下文简称为“《越策》”)为例,来阐述一下方言类电视节目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节目风格特点。

一、方言类节目存在的合理性的分析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资源也很丰富。普通话作为中国现代民族共同语,其推广的目的是为了使全国人民能够实现语言的交流,因此它在社会中是一种优势语言。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否定方言的交际作用,方言的独特魅力还是会时时地展现出来。最为喜闻乐见的是方言类文艺节目的传承和振兴,比如中国的传统戏剧。它们的成长都是依托一定的地理环境和民间风俗,随着普通话的越来越普及。它们的生命力非但没有萎缩,反而成为一个地区对外宣传的活招牌。

在电视节目中,方言类节目其实早已有之,比如综艺节目中的戏曲节目、曲艺节目等,但是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它并不是独立意义上的电视节目类型。上个世纪90年代曾出现了一系列京派室内情景喜剧,如《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剧情中的人物语言多是北京土语,可以将它们看做是方言类的电视剧,只是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差别不明显,甚至有人觉得普通话就是北京话,所以社会上没有出现对这类方言节目的讨论。同一时期在上海也出现了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它的播出一直延续到今天,可以说是基础方言之外的方言类节目中出现时间最早的方言节目,也是为上海人民带来不少欢乐的老牌方言类情景剧的代表作。但是因其播出范围有限,也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力。

方言类电视节目受到关注是在最近这段时间。广为熟知的湖南卫视《越策》在方言类节目中并不是一枝独秀,据笔者统计,方言类电视节目在其他地方台中为数不少。如方言新闻类节目有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拉呱》、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绍兴电视台的《师爷说新闻》、苏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天天山海经》、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日日睇》等;方言情景剧节目有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经视故事会》、武汉电视台的系列《江城一家亲》等;方言综艺类节目有重庆电视台时尚频道的《生活麻辣烫》、上海东方电视台沪语综艺脱口秀节目《三人麻辣烫》等。和方言类电视剧相比,这些新出现的方言节目和电视台的联系更为紧密。它们都是电视台旗下的节目,在所属电视台有固定的播出时间,或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而电视剧和播出单位之间并没有这样的依存关系,因此说这些方言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中的新形式。

这类电视节目自出现始就一面享受成功,一面应对人们的非议。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1994年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决定》文件规定,“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应达到一级水平,并且要逐步实现通过考核持证上岗。广播电视节目不能失去语言规范化这一基本要求。‘说话要说普通话,是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的一条基本准则。不讲普通话或者普通话不标准的主持人,即使其他方面的素质再好,也不能算优秀主持人”。国家对播音主持人员的播音主持用语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如今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勃兴,是为了生存的合理革新还是有令不从,一时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这种争议其实还是在普通话和方言的地位界定上产生的。从普通话推广的角度来看,普通话和方言两者并不是二者取其一,这两种语言形态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各自发挥其所长。互相补充其不足。电视节目中的方言兴起受到的关注多,是因为电视媒体一向是担负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今这个前沿阵上却公然出现了反面现象,当然会引起警觉。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出现无疑是电视媒体激烈竞争趋势下的产物,但是它的出现不是一种消极退避行为,相反,它是一种为本台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独特进取手段。它的收视范围和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方言可以作为表现一个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的载体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地方的独特文化。随着节目的热播,一些地区特有的、不为外人知的地域风情就通过电视传媒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宣传,客观上来说,这是对家乡优秀文化的一种张扬和宣传。适当的方言节目存在,也可以促进我们民族语言的发展。

本文将以《越策》为例,来说明方言成分在电视节目中的积极作用,并研究其主持风格的特点。选择《越策》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开播时间大都是在2004年到2005年前后,时间上集中这一特点说明地方娱乐节目在这时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都在寻找转型的突破口。凑巧的是,它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方言,事实证明这种转型效果很好,新创办的方言类节目也一跃成为各地方电视台主打的招牌节目。至于他们在影响力上不及湖南卫视的《越策》,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媒体选择的不同。《越策》开播时间是2002年,当时是作为湖南经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一个栏目,仅在省内播出,影响范围有限。2007年作为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每周一次在全国范围播出,自此它才在全国范围产生广泛影响,而其他节目仍然是以地方观众为对象。二是节目中普通话和方言所占比例的不同。适当地使用方言成分可以为节目增加看点,但是纯粹使用方言则会将非方言区的观众排斥在外,与非方言区的观众产生隔膜,进而对节目的推广产生消极作用。《越策》和同类节目相比,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度”的把握。三是节目的定位不同。《越策》的观众定位依然遵循的是湖南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定位趋向,重点是年轻观众群体。而上文所列出的方言新闻类中的新闻取材多数不是国内、国际时事类的宏大型新闻,而是地方居民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加以主持人的评说;方言情景剧和方言综艺类节目的定位多是演绎城市小市民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多为喜剧类节目,生活气息浓厚,更多地体现

人情味,这样的节目内容上更倾向于本地“小市民”的关注角度,观看时间也要求连贯,这使观众群受到限制。而《越策》的节目形式、内容上更有包容性。因此,《越策》在方言电视节目中更有代表性,相较同类节目,其节目的主持风格无论是在电视节目发展理论的探讨上,还是在电视节目制作的经验借鉴上都更有研究的价值。

二、方言类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风格的研究由来已久。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王群和曹可凡认为,“风格,就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所展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自成一派的技巧与习惯”。娱乐节目的风格就是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用时尚轻松搞笑的内容,满足观众工作学习后调节精神、放松身心的需要。《越策》在娱乐节目中成就突出,也得益于自身具有的独特风格。节目创意上另辟新径,方言主持是产生节目亮点的杀手锏。主持人汪涵、马可较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储备也为节目增色不少,形成了节目主持中特有的风格。本文以语言风格为主线,简述一下《越策》节目主持中的主要风格特色。

(一)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娱乐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主线,主持人的语言是整个节目中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关键所在。汪涵、马可之所以能将《越策》做成观众喜爱的名牌节目,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定位准确,应变灵活,语言特征鲜明,把握现场能力强。

1语言使用的风格

优秀的娱乐节目吸引观众并不仅仅靠主持人靓丽的外表,更靠其调动起来的轻松氛围为观众带去快乐,驱除疲劳。幽默就是制造这种效果的活跃因素,它“从来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缓冲剂、黏合剂,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策》的节目风格以幽默为主,可笑之处层出不穷。整个节目分为不同的小版块,集歌舞、小品、访谈、新闻播报等形式于一身。节目编排新颖独特,主持人更是妙语连珠,整体主持风格幽默欢快。如:

(1)马:据说昨天机场接机的时候,在机场有非常非常空前的盛况,发生在黄花机场。

汪:飞机还没有落地,就已经有人往上跳了。

马:这个飞机是被抬下来的。

汪:对,对,直接扯下来。

这段是主持人介绍嘉宾出场时的一段对话,即使你是心不在焉无意听到的,也会不禁随着在场观众一起大笑,共同期待嘉宾上场了。

2方言成分语言的调节作用

这是《越策》节目的出彩之处。上文中我们也指出,《越策》在节目中是使用方言,但不是纯粹地使用。在普通话和方言的语码转换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它还是为了兼顾屏幕前大多数观众。作为湖南卫视的主打娱乐节目,在节目中要体现方言因素,湘方言自然是节目中的重头戏,主持人能说家乡方言没什么奇怪。但是汪涵等在主持中并不仅仅只说普通话和湘方言,粤语及同属北方方言的东北话、天津话等等在他的主持中也是手到擒来,他们的语言面貌是和当日邀请到的嘉宾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说,请到的嘉宾是哪里人,节目中就有哪里的方言看点。可见,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汪涵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语言天赋,这种天赋,也为节目增色不少。如情景剧中机场候车室来了一位东北客人:

(2)客人:我投诉你们机场餐厅!这牛肉疙瘩我都嚼了半个钟头了,这不烂和,咋整的你!

汪:你着急啥你呀,反正你飞机都晚点两个小时了,你慢慢使劲嚼着吧你。

另外要指出的是,湖南卫视是一个上星的频道,电视观众遍布全国。它主打的方言类节目《越策》中的方言成分多数是湘方言,节目中使用方言过多,会对方言区外观众的收看制造理解障碍,继而影响到观众的收看热情。因此,它的节目中的方言成分不论在语言总量上,还是在用词的选择上,都是有选择标准的。在普通话和方言地使用数量上,普通话明显占有优势。这种方言使用并不是一味地使用方言语音和词汇,而是和普通话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普通话是优势语言,方言仅是一种调剂和渲染气氛的工具。选择的是一些不但本地观众明白的话,也是全国范围内湘方言的特色话和特色发音,有代表性。总结下来,方言的存在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语气词的使用。如:“噻”“咯”“咧”等。如主持人在节目开始的情景剧环节充当家庭清洁工,因偷懒被女主人发现,女主人扬言要扣工资时,他们互相埋怨:

(3)汪:就是你噻,唱什么卡拉0K咯。

马:我是瞎了眼踩了狗屎,才会跟你同事咧,真是的。

陈:我才是瞎了眼踩了狗屎,才会跟你同事咧。

二是常见词的使用。如:“堂客”(妻子)、“虱婆子”(虱子)、“后脑壳”(后脑勺儿)、“晓得”(知道)等。如情景剧中陈反串妻子和汪之间的对话:

(4)陈:老公,我们能不能恩爱一点?你像隔壁老张两口子,昨天刚吵完架,今天又和好了。

汪:淮说的?

陈:刚才我看见他们两口子—起锯东西,劈木材。

汪:那是他们两个在分家具咧,蠢堂客!

这些常见词有湘方言独特的构词方式,如加词缀“子”“婆”等。当地人听起来熟悉,不同方言区的观众则因为普通话中“子”“婆”或多或少有表示亲切的意思,所以听起来觉得并不生疏,容易接受。

还有一些惯用语的使用,如“晓得不略”(知道吗)、“有点宝气”(有点傻气),语气随意自然,就让人觉得这就是朋友间的玩笑打闹,自然可以拉近节目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三是语音上的差别。这里的语音差别是指人们熟知的湘方言中和普通话有差别的发音,如“h”“f”混淆,主持人故意在“飞机”一词上夸张地表现这种发音上的差别,甚至还会把这种语音面貌带到英语单词发音上,如fashjon,也会赢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语境创造

这里的语境,就是主持人说话时的具体环境因素。“语境是主持人语言运用的起点”,相得益彰的语境可以使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达到最佳的效果。语境的创造和节目中其他因素的配合相关,我们可以从气氛、服装道具、参与人员的角度来衡量。

1气氛的营造

娱乐节目的缘起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在看节目过程中缓解一天工作的疲劳,轻松地享受娱乐的快乐。节目中轻松气氛的营造很重要,它可以使人们在观赏节目的始终都体会到这种娱乐轻松的作用,并吸引他们成为固定观众群。《越策》中的娱乐元素是贯穿始终的,节目开始就是引用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标志音乐,加上戏谑的图像,意在侧面指出本节目的意图,就是供人娱乐之用,使观众在第一时间就能感觉到节目的精神主旨所在,放松心情。

2服装道具的使用

作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在外形设计上既不能像新闻主持人那样要求端庄大方,也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一味地追求正式得体,容易造成节目气氛紧张;一味求新求异,则容易使节目流于表面花哨没有内涵,还有可能划向低俗一面。《越策》两位主持人每期出场在服装上颇费心思,每期都有变化,时尚而不庸俗,大方又有朝气。他们的形象永远都是简洁亲切,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好友周末相约出门游玩。还要指出的是,两位主持人的服装选择也总是和当天的节目内容相关,和舞台布景也是配合晗当。如清湖南省博物馆的馆长做嘉宾的那期,整个场地的布景也是以陈列博物馆的馆藏品为主。整个舞台俨然就是一个博物馆陈列室,一件件广为熟知的稀世珍宝展现在所有观众面前。在汪涵、马可在具有神秘气息的音乐背景下,以盗墓探宝者的装束,小心翼翼地移动到舞台中央。这样的出场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也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3参与人员的多元化

《越策》一改大多数娱乐节目的邀请嘉宾以娱乐圈明星为主的思路,将不同职业的精英人士请上舞台,激起观众对其职业的好奇心,使他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集娱乐休闲和增长知识于一体,从节目制作角度来说,也能满足观众的新鲜感,保持节目的持久活力。如访谈节目环节中先后有世界武术冠军、理财专家、国际设计大师、青少年发明创造项目的指导老师、风水大师、营养学大师、谈判专家等作客《越策》,他们的专业知识在主持人的精心编排之下,也有了娱乐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懂得了一些和这些专家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节目不受某个领域的限制,内容经常出其不意,使观众对下期节目内容始终有着期待,这种新鲜感可以有效压制对节目的审美疲倦,使节目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和不断成长,说明它有自身的发展空间。对这样的新兴事物,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标准来压制,也不能只重视其经济效益,任其发展,而是要看清利弊,合理引导。《越策》等方言类节目的创办思路让观众享受到了全国上下一致的普通话节目不可能带来的另种风情,客观上也促进了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播。这类节目的发展也要把握一个度。即数量上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方言回流,影响我们推广普通话的成果;质量上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愚昧低俗内容的传播,使方言类电视节目始终保持地方优秀文化传播者的形象。此外还要思考怎样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的结合问题,使方言承载的文化内涵能够借助多种交流工具传播更广。

猜你喜欢

合理性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试论《反异教大全》取名“哲学大全”的合理性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论合理性标准在诠释过程中的作用与限制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的方法探讨
甘肃:放射卫生监督员配置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