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09-04-15李丽娟
李丽娟
摘 要 建构主义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知识不能直接灌输,应由学生运用更大的认知能力自行建构。他认为学习及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及协作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协作式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活动应取代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是过程导向而不是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是学习导向的,教师设计适当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认知的阶段上,有所超越和突破,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 互助式 教学 数学
数学是传统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毅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现代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关于基础知识、公式、定理的教学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数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当今数学教学的核心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社会的协作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建立以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间的互助合作。
班内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 , 着眼于全体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彼此互助 , 有利于师生 , 生生间的多向交流。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 使师生的力量得到整合 ,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 而且可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品质和其他非智力品质 , 最终使学生形成优良的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互助式教学中班学习小组的划分及特点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开展互助教学的先决条件 , 小组的组建应按 “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的原则进行。 “ 组内异质 ” 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的缩影,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的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 组间同质 ” 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大体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教师按上述原则将学生分成六到八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要有统一的合作意识、相互合作和信赖 , 互相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小组中的优生和学习困难生建立互助关系、互帮互助、互教互学、齐头并进。组与组之间是平等、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二、互助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培养学生整体发展的核心。教学中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并不见得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或掌握,经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反应冷淡,灌而不进,输而不入。其原因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思维没有活跃起来。从哲学角度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与接受的过程。互助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提高参与教学的兴趣。同时,还应不断鼓励不同层面的学生选择切合自己实际的参与机会,注意扩大后进生的参与面,使人人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喜悦。如在新授课前的十到十五分钟要创设浓厚的自学氛围 ,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 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 , 互问互答 , 对新的概念、定理、方法各抒己见 , 正确表达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完成堂上检测题来纠正错误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
三、互助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互助式教学中 , 教师的重点是组织学生集体学习 , 发挥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教师起组织、引导、评定、总结的作用。首先教师是课堂设计的总规划师 , 教师优化课堂设计一般采取教师提出问题或展示问题的背景或展示目标思考题 ---- 小组讨论和实践 ---- 教师总结或精讲知识点 ---- 学生完成当堂达标检测题 ---- 小组评价和奖励。如《平面向量》一章中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一节的教学:教师通过设计一组达标练习题,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比较、分析完成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对性特点与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或对小组成员进行知识的点拨。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的性质、特点,并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互助式教学的效果
(一)融洽了师生关系
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 “ 权威 ---- 服从 ” 的关系变成了 “ 指导 ---- 参与 ” 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以 “ 权威 ---- 服从 ” 为特征的师生关系导致了教学交往结构上的欠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制。而小组互助式教学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 “ 指导 ---- 参与 ” 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主体能动性。
(二)班小组结构是优生与学困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最佳形式
优生与学困生间变得 “ 息息相关,沉浮与共 ” ,二者共同提高,各得其所。新的教学机制解脱了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抛弃了过去一直为集体拖后腿的状态,消除了自卑孤独感,能自觉地为小组增光添彩,真正抬起头来走路,呈现出向上的活力。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班中的数学学困生的数量有明显减少,每次考试的平均分不断推高。
(三)互助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四)学生能养成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个学生基本能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并配合其他同学的工作
小组长能大胆开展工作督促检查同学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