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培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2009-04-15刘春生
刘春生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是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兴趣是求知的火花;兴趣是创新的火种。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的目的、兴趣和意志,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学习目的明确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又会在学习中加深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从而更加生动地去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不论是送班,还是中途接班,始终抓住兴趣不放,而且从多方面去抓,常抓不懈,一抓到底。虽然我从不加班加点,不与其他学科争时间,不搞题海战术,但却收到了“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喜欢学语文,否则,这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怎样去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教学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多花时间去学这门学科,因而成绩理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如果他们讨厌某一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就不愿意学或不认真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成绩不理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跟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爱好,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文明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学会欣赏每位学生,让学生感到你的可亲可爱,愿意跟老师说心里话;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委婉的批评,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师生距离缩短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才会兴趣盎然的去学习。
二、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讲台上教师拼命讲填鸭式地向学生输送枯燥无味、冷漠无情的知识和考点,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轻松、愉快就别了,兴趣无从谈起。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收容器而已。为了高分迫不得已而无可奈何。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而逐渐放弃语文学习,他们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教学,仪表要端正,精神要饱满,表情要欢快,目光要慈祥,态度要随和,举止要文雅,言语要简洁,语音要纯正,书写要规范,板书要醒目。课前,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等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最终调动起来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教师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沉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头”尝尝,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如《傅雷家书两则》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同意“父亲如朋友”的看法?谈谈的理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听课,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课中教师要精讲,多提问,要多让学生参与而不是旁观,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课后也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或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回味无穷。
三、采用多样化、情趣性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方法,经常使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要激发保持、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诗词教学要多用朗读法指导朗诵。《沁园春。雪》按如下要求朗读:
(一)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北国风光……分外妖娆”豪迈酣畅的语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是高昂激情的语调。
“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略转低沉,稍有批评的口吻。
“俱忘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气昂扬,充满信心的口吻。
(二)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两部分须读得一气连贯。
“试比高”与“须晴日”之间,“射大雕”与“俱往矣”之间,间歇较大。
在讲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时,我还使用了光碟,配合板书、动作和语言形象再现当时一个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语言要具有明显的节奏感。随着讲授的内容不同,教师内心的情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语速的快慢急缓、语音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链疏密、语调的刚柔抑扬也发生变化,真正做到“音美”和“艺美”相统一。教学语言的声调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或势如破竹,或绵绵细雨,或行云流水,或环环相扣,或促膝话旧,侃侃而谈,或严肃庄重,一字一顿,这样有起有伏,抑扬顿挫、铿锵自如的教学语言,学生听起来悦耳舒心,全神贯注,心领神会,乐于接受,其教学效果自然就不比一般了。
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因文体而异。语文教师大都认为说明文最难教。所谓“难教”,是指说明文既不像散文那样“形散而神不散”以情感人,也不像小说那样“引人入胜”以情取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毋庸讳言,说明文和文艺作品讲授时是有所不同的,我在教学中“因文体而异”,如《中国石拱桥》文中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写中国石拱桥?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分析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合作后,这些问题就不成问题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知道说明文并不难学。
教课文,可采用扮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想像创新等方法,学生必然学得好,用得活、兴趣浓。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
要学好课文,仅仅靠每周那几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有组织的开展书写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猜谜语等等。开展这些活动是为了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课内课外结合相辅相成,效果显著。例如: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课内课外自由练笔,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中学生作文网站,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设一种作文写作的成功情境,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让其他人去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别人的写作,这比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评优秀学生的作文或者作文园地的形式更进了一步。因为主动性是在发表文章的学生手里,他不需要老师的点评或者是推荐。同样,学生的阅读也是自主而自由的。当他们互相进行文章评论的时候,所带来的成就感是老师无法带来的。当他们通过电子邮件或者是作文BBS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也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网络作文,钟情创新作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再也不为作文发愁了。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认为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才成长的“起点”,让我们为他们加油呐喊,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兴趣陪伴你、我、他,兴趣魅力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