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场上的朱德

2009-04-15李丰利苏振兰

党史博览 2009年4期
关键词:朱德学堂体育

李丰利 苏振兰

朱德一生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他多次语重心长地说:“锻炼身体,不容易得病,才能为革命多做些工作。”朱德参与缔造伟大的新中国,艰苦奋斗一生,得享90岁高寿,奥秘正在于他时常活跃在运动场上,一生与体育运动结下的不解之缘。

“体育教习,就是教学生练操、练跑、练武艺,强健身体。”

朱德对体育的热爱,从小就开始了。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朱德传》载:“他从小喜欢锻炼身体,爱爬山、游泳,还翻杠架,所以身体一直很健壮。”四川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德故居旁的双株柏树,就曾被他用来绑横木练单杠。

1906年秋,朱德考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他对学习新学的兴趣很高,尤其是对体育分外用心。顺庆府中学堂的监督先后由张澜、刘寿川担任,他们两人都曾在日本留过学,除担任监督外,还给学生讲课。张澜曾经对学生说:现在要亡国灭种了,要牺牲身家性命,去救国家。刘寿川和朱德有一点比较远的亲戚关系,朱德在课余常到他家去,听他讲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事情。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读书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在这里学到了“强身卫国”的道理,也是他接受“读书不忘救国”进步思想的开端。

1907年初春,朱德到成都报考了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被编在甲班学习。这所学堂的举办是为着适应各地小学堂陆续兴办的需要,“以划一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体操、步伐、口令为宗旨”,专门为培养体育教师而开设的。

1907年底,朱德从体育学堂毕业,13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82.3分,名列全学堂第10名。其中,体育科目各项几乎都在90分以上:器械获得了100分(全班仅有的两个满分中的一个),心理获得98分,教练92分,算术90分。2006年8月23日,在朱德诞辰120周年到来之前,四川大学首次展出了朱德在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上学时的成绩册及学籍册。

1908年初,朱德回到家乡,在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兼庶务。亲友们听说朱德学成归来要在县里做事了,纷纷前来道贺。有亲友问起他在县里做什么官,朱德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们这种跟泥巴打交道的人,是做不了官的,能做点事就不错了。”

亲友们紧追不放,总想弄个明白。朱德只得如实相告:“在学堂里当体育教习,就是教体育的老师。”

朱德沉默了片刻,又说:“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在当今社会里是没有什么官好做的。回到家乡当老师,办教育还是个正道。体育教习,就是教学生练操、练跑、练武艺,强健身体。”

1909年11月,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兵科学习。他的同班同学杨如轩后来曾回忆说:“朱总在讲武堂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刻苦好学,哪怕休息时间,他都用来看书或锻炼身体。”由于身体协调能力强,朱德指挥学员队伍时,动作干净利索,喊口令声音洪亮,为全校之冠。每当遇到外国领事到讲武堂来参观,总办李根源总是从学生中指令朱德和朱培德两人出来指挥,同学们一时称他们为“模范二朱”。

“打仗、工作我是军长,打球除了吹哨子的裁判员是球场的领导,我只是一个队员。”

1929年初夏,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指挥下解放了闽西重镇龙岩。在龙岩,红四军司令部前有一片开阔地,战士们在场地两头插上两根木桩,顶端拴上粗铁丝做的“球篮”,便成了一个简易的篮球赛场。一到活动时间,哨声、脚步声、叫嚷声便交汇成一曲和谐的交响曲。

一天,朱德办完军务,脱掉外衣,卷起袖子,健步走到球场。鏖战正急的队员们立即鼓掌欢迎,朱德满面春风地加入了第二队。球场上本来你争我夺的,但朱德一上场,特别是当他的大手接住球,“势不两立”的双方顿时变得“和平共处”了。朱德不一会儿就投进了5个球,裁判员给第二队记上10分。第二队的分数直线上升,而第一队则甘拜下风。朱德发现猛打猛冲的双方突然间变得“温良恭俭让”了,很快悟出了其中奥妙。他稳住手中球,对大家说:“打球双方都是自己人,但打球为什么分成两个球队相争呢?就好比我们实兵演习一样,假设一边是红军,一边是白军,不争球就赢不了。你让我一个一个装进去,那你们太吃亏啦。打仗、工作我是军长,打球除了吹哨子的裁判员是球场的领导,我只是一个队员。”说着,朱德高擎手中的球,笑着说:“我拿到球,你们不抢争,也显不出我的本领,提高不了我的球艺,是不是?”队员们见朱德言之有理,重新上场,无拘无束地你争我夺起来。

1932年5月4日,红军在闽西汀州举行篮球运动会。朱德在百忙中亲自组织并参加比赛。5月底,在汀州南寨广场隆重举行福建省少年先锋队军体大检阅,朱德任总指挥。他站在主席台上,神采奕奕,目视迎风招展的队旗升至杆顶,然后庄严宣布比赛开始。来自龙岩、上杭、永定、长汀、武平、汀州等县的少先队代表,迈着整齐的步伐,威武雄壮地经过主席台前,朱德频频行军礼致意。参加比赛检阅的项目,有军体操、游戏、野外演习、步法、举枪动作、刺杀、政治测验等。经过三天比赛,根据各项检阅结果,成绩最优的是上杭县,长汀县第二,永定县第三。朱德面带微笑,为优胜者发放红旗、大鼓、军号、学习用品等奖品。霎时,全场欢声雷动,经久不息。由于朱德的亲切关怀,闽西成为当年中央苏区的“体育之花”。

经过长期实践,朱德还把重视体育提高到理论高度:“只有变文弱为雄武,军强文壮,才好打仗办事。”他还说:“体育运动,这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大事,我希望我们各级军政首长,加以重视和提倡……适时适地地提倡各种体育运动的形式,如军事体操、柔软体操、器械操、民间舞蹈、拳术、打球、赛跑、赛马、游泳,务求使之普及到军民中间,造成风气,养成习惯,经常进行。我们运动的目的,在强健身体,以及提高技术两项。所谓提高技术,并非狭义的仅作球艺而论,而是说,在使身体强健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办法,而为将来训练大批军事技术人才作准备。”

“使每一个国民应该有强壮的体魄,方能担负起繁重的抗战救国工作,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

1937年底,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驻扎在山西省洪洞县马牧、白石一带,次年春移驻武乡县王家峪。为了提高部队指战员的身体素质和人民的健康水平,总部号召指战员们克服困难,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朱德身体力行,带头锻炼。他强调运动要经常,打仗是格斗、是角力,体力锻炼很重要,并常和干部、战士一起参加体育活动。1938年元旦,朱德在洪洞县检阅第六八六团全体指战员后,和干部、战士打了一场篮球,参加的有杨勇等。当时,朱德已年过半百,但身体强壮,球技娴熟,博得了观众的赞叹。

1940年5月,朱德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在延安,朱德对体育工作特别关注。他不仅亲自参加体育领导工作,还亲自组织体育比赛,特别是篮球、排球赛。他经常和群众一起打球,在球场上和大家一起奔跑、抢球、投篮。1940年6月,著名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令他最感动的一件事是:朱德陪他走到抗大操场边,里面正在打篮球的学员喊“总司令,来一个”时,朱德马上脱衣上场。此后,陈嘉庚到处宣传,“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2年1月22日,为了进一步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朱德、吴玉章、张闻天、邓发、李富春、冯文彬等,牵头延安体育会、延安大学体育系、军人俱乐部等单位,筹备发起了延安新体育会。1月25日,成立大会在军人俱乐部隆重举行,朱德和吴玉章到会讲了话。朱德说:“中国体育运动尚未十分开展,尤其在延安,过去没有注意提倡。今后各机关、部队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运动,注意推行。机关、学校以体操为主,球类、器械为辅,部队则应建立正规的器械运动。发动各种体育比赛,提倡跳舞、狩猎、游泳等,并把体育与卫生密切联系起来。”大会一致推选朱德为名誉会长。

1942年6月21日,由朱德发起筹备“九一运动大会”。朱德明确指出,召开这次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反法西斯残酷的战争与繁重的革命工作”,“广泛开展国民体育运动”,“使每一个国民应该有强壮的体魄,方能担负起繁重的抗战救国工作,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

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对“九一运动大会”十分重视,朱德亲自担任会长,贺龙等任副会长。正、副总裁判分别是李富春、萧劲光,裁判委员会委员有徐向前、曹里怀、王震、刘景范、徐特立、吴玉章、邓发、谭政等,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是叶剑英。

9月1日,延安“九一运动大会”在北门外青年运动场隆重开幕,观者如潮,非常热闹。朱德致开幕词。在指出了运动会的目的、意义后,他特别强调将来运动的发展方向“应着重于军事方面”,以便“把许多人都锻炼成为坚强的人”,具有“健全体魄”。他并为运动会题词:“运动要经常。”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1300多人,是名副其实、盛况空前的“扩大运动会”。

“锻炼自己成为铁的体质,保卫我们最可爱的国家。”

1952年8月1日下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和全军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天,主席台正上方高悬着“八一”军徽和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在会场看台上,高悬着毛泽东和朱德两幅红底金字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朱德的题词是:“锻炼自己成为铁的体质,保卫我们最可爱的国家。”

朱德出席了运动大会开幕式典礼。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朱德发表讲话,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运动员提出了要求。许多运动员纷纷表示:“看到我们的总司令,我们决心在自己的运动会上赛出好成绩!”

随着年龄增长,朱德参加剧烈运动已不可能,但他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丝毫没有减少。做操、游泳、爬山、散步,凡是力所能及的活动,他都喜欢。朱德还根据自身状况自编了一套体操,每天清晨起床做一遍,夜晚睡觉前做一遍,每遍十几分钟,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天气好就到室外去做,刮风下雨就在室内窗前做。他曾说:“做完早操,我就感到浑身舒畅,工作起来精力更充沛;晚上做完操,我睡觉就更香甜,第二天工作起来精神也更足了。”

朱德经常在中南海里散步。早晚饭后,他都要在住所周围走上几里路,即使天气不好也坚持。在朱德身边担任过警卫的李树槐曾说:1955年以前,朱老总散步的时候带着拐杖,后来把拐杖扔掉了。他说,手里有拐杖,总想着依靠一下,这会妨碍“自力更生”;什么也不拿,“独立自主”的力量就会增强。直到朱德去世前十天,也就是最后住院的前一天,他还坚持散步。他的信念是:“能多走一天,就能为革命多工作一天。”

朱德爬山一是为锻炼身体,二是为了解山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他说:“我们是山沟沟起家的。山区人民养大了我们的军队,现在进了城,不能忘记了他们。”“从前打游击,我爬了十几年的山,现在一走山路,就常想起过去打仗时候的许多事情。”他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简单:“锻炼好身体,不容易得病,能为革命多做些工作,自己也不受痛苦。”他说:“我就是因为从小锻炼身体,所以打了那么多年仗,没有掉过一次队,一点儿病也不生。”还说:“要革命,就要锻炼身体。身体不好,是不能为革命作更多贡献的。”

践行“农事体育”,号召军队:“应将此种工作视为作战中之一种重要任务。”

所谓“农事体育”,就是人民军队帮助人民群众抢种抢收,发展生产而开展的活动。此项运动既锻炼了军人的体质,又密切了军民关系,可以说是军事体育的创造性发展,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在中央苏区时期,朱德就是

“农事体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31年5月5日,为准备应对敌人对中央苏区即将发动的第二次“围剿”,并帮助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德、毛泽东发布了《动员部队帮助群众插秧耕田的训令》,指出:“敌人长期进攻苏区及红军,大举抢粮食拔去秧苗,使农友马上缺食不能耕种,及将来无秋收希望。”“苏区群众多数动员在作战中担任放哨、侦探、运输等工作,所有田地不能按时下种,必然会影响作战及秋收食粮。我们全体红军在不妨碍作战及警戒外,理应立时派大批能栽秧耕田的同志,在各驻地帮助农友栽秧耕田,务于最短时期中,将苏区所有田地栽完种完,以便作战及秋收食粮有着。”《训令》还强调说:“红军帮助栽秧耕田全是一种应尽义务,不要吃农友的饭及任何酬报,并且要十分和气,不得有不好态度对待农友。”“各级战斗员、指挥员,应将此种工作视为作战中之一种重要任务,如能按期作到耕种完毕,是二次战争(即第二次反“围剿”战争)首先胜利之一,务祈全体动员努力此一工作,但决不能妨碍作战。”朱德还以身作则,带头下田栽秧耕田,带头实践“农事体育”。

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留守延安的军队实际上开展的也是“农事体育”。朱德处处以身作则。他和身边几个勤务员一起组成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三亩地。朱德是个种菜能手,种的菜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他还手把手地教几位勤务员种菜。朱德的菜园,经常有人前来参观。他的部下来看望时,他常留他们吃饭,用自己种的蔬菜招待大家。朱德带头种菜,在干部、群众中影响很大。大家认为他领导全军进行作战、生产与训练,每天还要批阅文件、考虑战略问题等,一定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兼之他年近花甲,因此许多人纷纷来信恳求替他代耕,以便他能为革命保重身体。但是,朱德总是婉言谢绝。有人感叹地说:“总司令在生产中的这种模范作用,感动了所有看见他生产的人,成了推动生产运动、建立革命家务的一个巨大的力量,这个力量鼓舞着大家去创造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从搞好“拥政爱民”出发,要求部队重视农业生产,帮助地方开展经济建设,继续搞好“农事体育”。

正是由于对军事体育、“农事体育”都非常重视,朱德对当年艰苦备尝的长征经历,留下的却是如此轻松、生动的回忆:“在长征中间,身体很强健,路上就没有病过了。多半是夜间走路,白天睡觉。有事马上就办。我只有一个担子,一个人一匹马,一个马夫,四个特务员,每天差不多是走一半路,骑一半马,人还是觉得很爽快,不感觉如何愁闷。”

猜你喜欢

朱德学堂体育
古稀之年上学堂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