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行

2009-04-15张牧笛

少年文艺(1953) 2009年3期
关键词:古城

张牧笛

咚,咚,咚!我在敲响山西的门扉。

你是在等我吗,山西?等我怀着敬意,怀着神往,将你淡去的繁华、逝去的蹉跎、失去的古韵、掩去的精髓都一一捡拾吗?

是的,我要用我坚毅的面容仰望你灰白的天空,我要用我绵延的目光穿越你苍茫的薄暮,我要用我新鲜的手指拨响你喑哑的心弦,我还要用我的沉默来聆听你的沉默,用我充满爱意的目光撷取你的美,藏在眼泪的深处。

似乎想对你说些什么,却又无言,于是选择凝神屏气放轻步履。缄默地伫立在我的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读山读水读自然,在穿越时空的胸怀里,在文化通流的血脉中,感受着几千年来一模一样的民风的流动。我的脑海中反反复复地回荡着一个字——醇。醇化的建筑,醇美的传说,醇厚的民风,醇正的戏曲,醇浓的酒香……一个醇字,是最简单也最丰富的,是最朴素也最浓烈的,是最神秘也最明朗的,是最无心也最令人萦怀的。它让我心中沉睡的憧憬又开始了鲜活的蔓延。

这是一种历经沧桑的美,是一种永恒的力量,是我记忆中风水带不走的久久悠悠。

五 台 山

离开太原往五台山行驶,有230公里的路程。时值盛夏,辣辣的阳光下,我们是贫瘠荒芜的道路上一处移动着的阴影。并行的黑乌乌的煤车一路满载,时而溅起磅礴的泥浆,远远近近都是土黄色的烟尘。

时间落寞,路边的草越来越深。终于,看见了连绵的盘山道,那些艰难行进的汽车在空落落的风中,如一星尘末。轮到我们爬坡时,小甲虫似的,每一次超越,每一次交会,每一次转弯,都免不了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直至翻过山梁,退缩般抵达塔院寺。回过头去看那银练般缠绕在山坡上的弯道,仍是惊魂未定,觉得这实在是壮观却也令人惊骇的一种铺陈。

清风徐来,塔檐下的二百个多个铜铃次第响起,有些扑朔迷离。散步的僧侣和观光的游人渐渐稠密起来,依稀可辨佛音,在尘俗的喧闹之中,静寂得有些突兀。极目远眺,只觉得满目的葱郁都被植入了光的讯息,崖根岩阴之处,会有坚挺的树干蹿出岩梁,或者有藤萝蕾丝一样缠绕,点点绿意如泪一般,怔怔要滴落下去。拉远的视线中,偶有轻快的麻雀掠过,琐碎的聒噪声便倏地啄破了山谷的幽静。禅宗所言:“郁郁黄花,皆是般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透着灵气,都在暗传禅机,不论你朝着哪个方向,不论你是在低处还是高处,甚至不论你的心是否向佛,这里都是如此安宁,祥和,无穷无尽。你的生命也仿佛入定禅林,即便岁月蹉跎,情怀已改,也余禅未了,安之若素。不知这是大自然的恩宠,还是佛的造化,面对如此“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的景色,竟是无言以对。

五台山峰多,寺庙多,处处呈现出一种古朴幽邃却又稳健的大家风范。这里的岩石都是灰暗的,敦实厚重,如神一般缄默地站立着。在这样的地方,我不由得就要把头高高抬起,像瞻仰一位崇高的圣哲先知。我知道它蕴藏了很多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也许没人能真正知道,除了这座山本身。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每一次花开,每一阵鸟鸣,都带着修炼的意味。而烟波浩渺的净土,使人不由会对生命产生或大或小的追问,对生命产生一种爱的尊重和折服,更不由会卸去红尘中的负累,试着去抵达一种空灵淡泊的禅境,至少在这片辽阔之中,抵达更真实的自己。

我像一只最原始的小兽一样行走,眉低敛,一呼一吸都格外地谨慎。嗅着这里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我发现,我的渺小和年轻竟微薄得足以忽略不计,只剩下一颗好奇的心,兴奋而又迷惑地跳动着。

五爷庙里,善男信女们忙着三叩九拜,烧香许愿,五爷身着龙袍,端坐在莲花宝座,悠然享受着人间旺盛的烟火。而显通寺中,被众菩萨簇拥着的文殊菩萨的铜铸法身,也正在为大千世界里从八方拥来的朝圣者们“指点迷津”,菩提树下比比皆是跪拜的图腾。一些穿着绛红色袈裟的藏胞,匍匐在蒲团上,在佛前叩着虔诚的长头,眼神中带着某种远古的纯然和友善。一些看起来只有十来岁的小僧,在隐晦的回廊中转着经筒,更像是嬉戏,神色天真,笑声定是大半被风掳去了,散落到人群中,只剩下星星点点。

怀着一种莫名的惶恐和敬意面对经阁塔楼,我发现,尽管清冷的雕梁画栋、描金的红漆都被风尘抹去了流利的线条,却依然透出恢弘庄严的神气,摸上去有一种单调而绵长的岁月感。而落寞的阳光下,不知什么年代的灰尘轻舞飞扬,还搀杂着淡淡的陈木味道。只是,它们似乎都被密封在另一个世界里,我走不进去,它们也不肯走出来。

我与它之间,是一片思考的留白。

汾河

我是一个人去汾河的。我想单独去会会那些朋友,一棵艾蒿,一只蜗牛,或者一粒鹅卵石。此时夜色刚刚褪去,天色光洁湿润。我如一粒微尘,跌入了无边无际的幽蓝。天地与我一起行走,和着风的步伐、水的节奏。这种感觉十分美妙。我心灵里每一个细小的褶皱渐渐舒展开来,幸福变得辽阔,就连凌乱的思想羽翼,在这般的静寂之中也变得安然有序。

举目望向远方,苍茫而邈远,似乎看到的都不像是感觉到的,感觉到的又都不像是真实的。灰砖、暗影,花树,仍在浑沌的、湿润的、隐约的雾气中沉睡,偶尔几只早起的小鸟,顺着波浪在银亮的水面起伏抑扬,令人眩晕。一排青杨恍若少年,英姿挺拔。我倚在栏杆上,心中凉凉地快乐着,尽管心绪的细枝末节都清晰可见,却找不到一种最恰当的表达方式,便重新闭上眼睛。不远处,水滴彩屑飞舞,卷起夏天的泡沫。

空气湿漉漉的,草场中偶尔冒尖的肥嘟嘟的小蘑菇全都精神抖擞地挺直了腰板。几只蚂蚱四下里蹦跶着自己的心事,一只孤独的青蛙在漠然思考,三三两两的粉蝶则一派天真。远处黛色的山影清晰可见,天空中旋舞着的几只风筝,就像是河流的翅膀,为缓慢的水流注入了晃动着的活力,为平静的生命带来了轻轻的摇曳。站在河边的石板路,我犹如一株郁金香缓缓地绽放,散开自己最纯真的花瓣,我的心情像我腰下的红裙子一样明快蓬松。时而有鱼跳跃,溅起薄荷蓝的水波,为我带来飞翔的快感。

日光在河面盛开,绿意荡漾,带着轻微的醉醺。身边的人群渐渐喧嚣起来,无论跃跃欲试的童心,还是深怀不露的老泪,都载着歌声泛着光亮,哗啦啦与蓬勃的水花激情共鸣。一双双踏着急切与喜悦的脚印,无一不被汾河的气度洗濯得澄明透澈。河岸的另一端,间或传来奇特而密集的鼓点,咚,咚,咚,咚,高昂的晨钟,此刻也在旭日里撒下璀璨的音符。于是充斥在这个城市角落的历史气息就这样和着钟声鼓乐,一点一点地升华,灿烂,然后沉淀。驻足沉思者似燃起心香无数,但红尘滚滚,又有多少人能真的像身边这条河流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汾河两岸,历史与现实遥遥相对,抬眼就可以望到,伸手就可以触到,侧耳就可以听到。汾河就像是一卷精确的标尺,随时丈量着这个城市的深度和跨度;汾阳又像是一幅连绵的绸缎,上面缀满了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文明碎玥。

汾河以最寻常的流动呈现着诗意的高贵。它的水是宽阔的,是清亮的,却又是幽深的,是厚重的;炫目的背后,仿佛藏着辽阔的黑暗,还仿佛藏着广博的时光。轻舟兰桨,柳姿雀影,在波光潋滟的水面沉静地移动。轻盈的水气,淡薄的雾霭,混合在一起,袭上心头,氤氲成一种迷人的感伤。阶前草绿,岸边花红,树根下的泥土潮湿松软,上面覆盖着丝绒般的苔藓。绿篱间品目繁多的花,都随着轻风舒展着花冠,抖动着雄蕊,一些被毛虫啃食过的叶片,如鸟的喙子,时开时合,晨曦的茜红流泉般倾泻在它们身上,很快又微波似的荡漾开来。

我漫无目的地沿着河岸行走,静静地,以一种风驰的流盼。我不知道它来自哪里,又将去往何方,但我知道,我们的生命中都会有这么一条河,经久不息地流动,鼓着光的翅膀,打着风的手势,说着神的密语,与我们的心潮一起跌宕,带我们一次次穿过黑夜。

面对这样一条河流,我不敢有丝毫的漠然和怠慢,总觉得它就像是生命的源泉,早已渗透了流年的本质。

迎泽公园·晋剧

接近正午的迎泽公园明丽得晃眼,我好奇的目光也被辉煌的光影牵扯得漫长而又散淡。但心思却雀跃不止,像一只趋光的蛾,到处找寻着快乐的深处,找寻着表达和抒情的方向。偶尔一阵穿堂风,像鸟一样衔起我的发梢,带着单薄的伶俐。我用手去梳理,无意间碰落了几粒正迈着猫步的灰尘。

很快我就失落地发现,这座号称山西省最大的公园毫无悬念。树影潦草,足音琐屑,高大的摩天轮也灰暗斑驳。没有百折千转的回廊,没有风声飒然的松林,没有鸟的啼啭啁啾,没有杨柳岸,没有散落的花须和羽毛一样的蒹葭。一座假山看起来愣头愣脑的,高度也很寻常,无法远眺,后坡拉得很长,舒缓得就像时光。乱石堆里,偶而探出几株不知名的植物,半明半暗,带着一丝浅淡的苦味。不大的凉亭里,一个父亲正在给儿子讲故事,还有两个环佩丁当裙袂飞扬的女孩子在拍照,低眉浅笑,别有风致。山脚下的一片空地,一群老太太穿着绸装舞着华扇,跟着录音机的节拍在跳舞,有板有眼,别有风韵。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在破败的滑梯上消耗着旺盛的精力。一条阒寂的石子路消瘦悠长,且不知去向,飘忽得有点拖泥带水。当我迈着细碎的步子从土坡上滑下来时,恰好看到时光的钟摆正在亭台间划着悠然的弧线。

正打算离开,突然听到了悠扬的唱腔,忽弱忽强,深幽旷远,莽莽苍苍,嘈嘈切切,忽地一跃,像是消失了,却又陡然迂回,铿锵之中蕴含着跌宕起伏,如马的奔腾,如水的流动,悲悯而又深沉。无论是锣鼓之响,还是丝弦之音,行腔运调都如甘露细雨,点点入地,对音域的控制亦是张弛有道,让我仿佛看到了碧盘和碎金的美丽景致。又仿佛是寂寞的光阴,慵倦于我的心上,发出奇异的慨叹。

但坦率地讲,这样的地方艺术已远远超出我的音乐常识范围了,而那有板有眼的唱腔,和那需要极大耐心才能听懂的唱词,又与我欣赏口味相距甚远。但我还是尽情调动神经原中天然的乐感,一路小跑,去追逐着这种略带悲怆的韵律,然而,它就像是一只灵巧的小鸟,你刚想捕捉它,它一亮翅又飞走了,只留余音袅袅,悠悠慢慢地弥散在闪着光亮的叶片间。

我想起了我的外公,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一辈子专一地爱着晋剧,五音不全却每天早晚都要拉着长音唱上几句,我行我素,固执而有趣。每每说起晋剧,就更是眉飞色舞,没完没了,全然不管对方忍耐到了何种程度。好几次外公说,小笛啊,找找看,有没有卖晋剧光盘的?我都是“嗯”一声,并没有放在心上,反倒时常笑话他是泥腿气质。后来,外公不再提了,我也就彻底忘了。如今,每当走进音像市场,无论是否有意,总会有晋剧名伶在不同的角落挥一副水袖,深情款款地望着我,但我的外公再也不需要了。他更无法得知,他唯一的外孙女,如今正站在他家乡的黄土坡上,在他迷恋了一生的旋律中,想他,念他,用最浓烈的心香,用最动情的音节。记忆幽浮,半疼半喜,半是现实半是虚幻。天象澄明,时空界限模糊,我甚至触到了外公那高大的背影,听到了他走路时发出的轻微的摩擦声,也看到了他慈爱的目光,感受到了他温热的呼吸,正从高处源源不断地传递过来。

低矮的院墙,将我深深地围在它的掌心,就像蜷起一颗小小的风泪痣。我知道,我那夺眶而出的泪水,一定会将我的愧疚和深情,泅渡到生命的彼岸。聆听晋剧,让我懂得了,原来乡音是情感中最澄澈的一曲禅唱,是生命中最优美的一首绝句。也只有离家的人才真正懂得乡愁的滋味,才能更彻底更执著地将乡音在胸中孕育成丰富的旋律,酝酿成地道的韵味。

亭阁的上方悬挂着一幅红色的绸缎,上面的字体苍劲有力: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晋剧艺术!围观的人群忽而凝神屏气,忽而浅吟低唱,台上台下浑然一体,其乐融融。可见无论怎样的艺术,都如伯牙和子期那样,其最想寻找的是知音,其最需要的也是知音。

老城

来到平遥古城,用懵懵懂懂的目光,对着大街上每一户苍老而风骨犹存的门庭好奇地打量,对着每一块匾额盈联凝神遥望,偶尔在仆仆风尘中抚摸一下历史的疮痍,揣度这座充满历史厚度的老城曾经有过的钟鸣鼎食富丽堂皇,那该是怎样一种荣辱偕忘的留驻。而古城则像一位老者,佝偻着背,向过往行人抖落着那烟柳画桥的繁华。萧索喑哑的老屋和熙熙攘攘的游客既对立着,又交织着,在岁月的瞳孔中,静静地抒发着各自的柔怀。以至每次当我跨过一道破旧的门槛儿,都觉得似乎是跨过了历史,然后踏进一大片精神的图腾。远古的风在我胸腔中奔突和飞扬,我在过往的尘烟里,捡拾起一缕彻骨的颤意。

香火缭绕的城隍庙神秘得近乎诡异,既灿烂夺目又有些惶然不可名状。游移不定的烛火摇曳着所有朝圣者和异乡人的心。肃穆的诵经声中,凝神渐渐变得疏离。偶尔一声猝响,心便惊慌得有点惨白。

上了城楼,举目四眺,城墙方方正正,笔直的线条在视野中无限延伸,由粗到细,宛如一条粗糙的、古旧的黑色织锦在脚下铺展。这座洗尽千年风雨的城墙,就这样静静地矗立着,在物换星移几度春秋之后依旧保持一种静默、孤岸、沉郁的姿态。是呵,经历了笙歌阵阵、妙舞盈盈的繁荣和狼烟烽火的悲怆,它足有理由对眼前的一切保持缄默,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这里的匆匆过客,只有那些永不停止的脚步,才是古城心底最永恒的秘密。

我的目光也曾穿过拥挤的人流,向远方眺望,但只见斜阳的那端一片苍茫。城根儿下的泥土,“祖先耕过敌人踏过春雷打过野火烧过”的泥土,此时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同凡响,所有的沧海桑田都被古老的时光深埋在了我目光无法抵达的深处。惊心动魄的历史此时全在我的身后,金戈铁马,鼓角峥嵘,狼烟四起,矢刀摧折,汇聚在一起,成天地间千年的断想,我却无意转身。

尽管守城的兵器令人有些胆寒,但能够凭高怀古,能够在布满青苔的石板路上追寻先人的遗迹,能够如此贴近古城宁静质朴的呼吸,无疑是旅途中的一件称心的快事。沉醉在深厚的文化内涵之中,即使是在三伏天里,仍然可以卸去一身的浮躁,从而让思绪飘渺成一缕老城的清风,用最清爽的微笑焕发老城的新容。

太多纷沓的脚步至此,只是为了趋时而并非为了怀古。在这浮躁空虚的年代,我们的心灵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承载千古岁月的风尘。于是,这座古城的多少奢华,多少繁荣,多少伤痛,都在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之下,被漠视了,被冷落了,被遗忘了。

但小情小调的梦做得太久未免有点儿甜腻,快餐文化的浮皮琐屑也时而损伤着大家精神的视觉。在断壁残垣、西风古道间穿行的感动、荒凉和辉煌,此时都正在泅过悠久的时光,在浩渺的天地间溯流而上,最终,以一腔热血噎住我的喉头。

古城苦楚又坚定地等在那里,很古老又很新鲜地召唤着它的儿女。太多的风雨和苦难在古城上积淀,它被历史推动着,被现代文明牵引着,却脚步迟缓,步履蹒跚。或者说,它就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路,你既可以走向未来,又可以回到过去;它也是一部巨大的史书,你只有静心翻阅,才会感受到骢骏驰骋的快意,古道边羌笛的幽怨,兰舟催发的离愁,对酒当歌醉卧沙场的豪迈,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怆。

为什么要登古城,因为古城在;为什么我要登古城,因为我在。

风雨的侵蚀加深了它的凝重,但它亘古的气势和恢宏的格局中却分明储满了永恒,即便残缺,也释放着不可遏制的能量,让每一个愿意驻足的后人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地老天荒。它像一个古老的传说,横卧于岁月之中,听万古悲风,看红尘滚滚。只是,不知道这曲念天地之悠悠的旋律,能颤醒多少麻木的心灵,又会被多少冷漠不屑一顾。

傍晚,我在平遥的一户客栈落脚。确切地讲,是一座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绣楼。只是,被闷在这样一个屋檐的几近封闭的空间里,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闲敲棋子坐看灯花的,因为新鲜的同时,我深深体会到的,则是古代大家闺秀那“为了嫁作几时休”的悲戚。在那炫目的华光背后,应是一颗被寂寞折磨得愈加消瘦的女儿心。

看惯了大城市那钢筋水泥的森林以及灰色的天空,这泥墙青瓦的古城,对我倒像是一本在静夜里小心打开的陈年线装书。而我相信,这样的夜晚,则是我和古城都最真实最安详的时候。

遥望着老城的睡姿,我不禁想,在它厚实而柔软的梦境里,会出现我的身影吗?

猜你喜欢

古城
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佩特拉古城
沙漠里的古城
古城开荒?
《one two steps》《古城 2019》《涟漪 2018》《流年的礼物》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