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反英雄”的困顿人生

2009-04-15

电影文学 2009年23期
关键词:困惑

赵 芳

[摘要]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运用独特的写作风格与技巧,结合“黑色幽默”的艺术形式,成功塑造了一位不甘心被愚弄、努力与命运抗争的“反英雄”,实现了对人们传统理想中“英雄”概念的颠覆。作品在讽刺官僚作风、道德沦丧的现代社会、反映现代人的窘境及困惑的同时,揭示了一位“反英雄”在荒谬、混乱与疯狂世界中的困顿。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反英雄”;困惑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讽刺和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中非理性、无秩序、丑恶、虚伪的种种弊端,并以调侃、诙谐的态度诠释社会的荒诞与人生的无限悲凉。这部小说摒弃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在艺术表现上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派的特点,生动刻画了一位不甘心被愚弄、努力与命运抗争的反英雄(anti-hero)在荒诞世界的困顿和挣扎。

一、“反英雄”对“英雄”概念的颠覆

自20世纪以来,一大批杰出的后现代作家活跃在文坛上,他们在纷繁的主题和艺术内涵下,以存在主义、意识流、黑色幽默、表现主义等文学流派为依托,在追忆传统或反映现实的基调下,创作出一部部反映个人主义张扬、传统道德体系衰微的优秀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反英雄”解构了既往作品中那些英雄的形象,将注意力集中于生活中最为庸常的生命。与非英雄(non-hero)不同的是,这些人物或否定先前被视为文明社会基础的行为,或故意反抗那些行为规范,或根本无视那些行为准则。在《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中,英国文史家托马斯·卡莱尔认为:“社会是建立在英雄崇拜的基础之上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类存在,像‘黄金般的英雄崇拜就会存在。”但《第=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却是一个与传统英雄气概背道而驰的人物。

小说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人物。作为美国陆军第27航空队B-25轰炸机上的一名领航员兼投弹手,尤索林渴望保住自己的性命。根据司令部的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当尤索林一次次完成飞行任务后,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却不断把定额加以提高。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无论他飞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官兵们的精神已近乎崩溃,可谁也不可能停飞。于是尤索林逃进医院装疯。可是根据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却担心自身安全,就证明他神智清醒。最后,尤索林终于明白:“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尤索林有着清醒的自我反思意识,在对以人命换取名誉地位的长官充满鄙视憎恨的同时,他知道自己永远也成不了所谓的“英雄”。他不甘心处于受难者、牺牲品的位置,最后不得不开小差逃往瑞典。在一个“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人,也看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次正当的冲动和每一场人类的悲剧大把大把地捞钱”环境中,不愿遭受卡思卡特上校之流的摆弄,求生的本能和绝望使他只能做出一些荒诞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抗议。为了逃避战斗,他多次装病住院。有一次医院通知他出院,情急之中就模仿另一个病员大叫“我看什么都有两个映像”,以后任凭检查的医生伸出一个、两个手指,或一个手指也没有伸出,他一口咬定是两个,医生只好让他继续住院观察。在发现那个先前说看出两个映像的病友真的死了后,约塞连吓得大叫“我看什么都有一个映像了”,无论医生伸出一个、两个、十个手指,他都毫不犹豫地说看见了一个。院方坚信他已病好,尽管他正常的回答中还有错误,但还是把他送上了前线。尤索林的贪生怕死是他对疯狂世界做出的理性思考的结果,实际上,他比那些追名逐利、不顾他人死活的所谓“英雄”们更为可爱,更受人敬重。在这种意义上,“反英雄”实现了对人们传统理想中“英雄”的颠覆和解构。

二、现代人的窘境及困惑

尽管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第二十二条军规》并没有致力于描述战争的毁灭性。整部小说紧密围绕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整个世界变得疯狂时,人该怎么活下去。在现代美语中,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已作为一个特定的单词,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因为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表示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等等。其实,通过尤索林的境遇,现代人的窘境可见一斑。

人类在20世纪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物质财富积累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导致对权力与财富的追逐无限膨胀,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局部战争就是最集中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的创伤还没消失,加上原子弹和冷战又在人们的心理投下了新的阴影,道德标准、价值标准完全动摇,理想破灭,引起了青年的强烈反感,许多人在绝望中走向堕落;有的颓唐堕落,在醉生梦死中寻求解脱;有的愤世嫉俗,对荒谬的现实、对自我的被“异化”发出无可奈何的冷嘲。这种幻灭、绝望的感觉大量体现在现代西方文学和哲学作品当中。英国诗人艾略特的笔下,世界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荒野,到处充满着死亡的气息,并用“空心人”作为现代西方人的标志,象征现代西方人没有信仰、没有灵魂,像死亡国度上的空架子。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其代表作《何索》中自喻:“我倒在人生的荆棘上,淌着血。后来又怎么样呢?……我重又倒在那同样的荆棘上,带着痛苦中的喜悦,或者是欢乐中的悲伤。”传统理念的崩溃和新型价值观念尚未确立使得无数西方人不能满足现状,在这种特定的文化困境中,“反英雄”孕育而出。尤索林、何索这些反英雄在现实生活中跌到、流血、再爬起来的人生阅历,引喻的是现代人的彷徨。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从整体上看,人们在无序的世界中受痛苦,他们感觉自己与世隔绝,既无能又无助并拥有异化感。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这种流行于20世纪欧美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对战后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尤索林在所处的环境中惶惶不可终日,现代人因为无所依附、相互对立而不断为烦恼所缠绕。在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中,等待他们的是无止境的痛苦跋涉,《第二十二条军规》描述的正是这种困境和彷徨。

三、“反英雄”与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Black humor)源于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批评家安德列·布勒东。布勒东对黑色幽默的定义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由现实的恶劣造成的人的绝望情绪;第二是人对这种恶劣现实进行的特殊的反抗。布勒东还曾说过,黑色幽默是“自我”战胜外部世界创伤的极端方式。由此可见,黑色幽默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看待世界

的方式。黑色幽默在催人发笑的同时又让人感到压抑苦闷,是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的、荒诞的幽默”,更接近于讽刺,但却比一般的讽刺更为犀利,黑色幽默的产生表现了现代人对充满荒诞和不公的现实社会的无奈和绝望,却又不得不在讽刺和幽默中求得片刻精神解脱的矛盾心态。黑色幽默也被西方评论界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等。黑色含有绝望、痛苦、恐怖和残酷的意思。“黑色幽默”与传统正常的幽默相比:传统幽默的思想基础是乐观主义的,人们相信善最终能战胜恶,引发轻松、欢快、明朗的笑;黑色幽默的思想基础却是悲观主义的,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

整个作品充满了玩笑和幽默,却在人们发笑的瞬间,体会到作者蕴涵的讽刺意义。“第二十二条军规不存在,对此他确信无疑,可那有什么用呢?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更糟糕的是,他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条文可以让人们嘲笑、驳斥、指责、批评、攻击、憎恨、漫骂、撕成碎片、踩在脚下或者烧成灰烬。”在尤索林的周围遍布荒诞的事件:卡思卡特上校任意增加部下的飞行次数以突出自己的领导才能;为了避免因约瑟连违反纪律受处分而使自己出丑,卡思卡特上校竞决定篡改真相,并对约瑟连予以提拔嘉奖;为了对付短训班学员随心所欲的提问,科恩中校制订了一条只有从未发问的人方可提问的“提问规则”;丹尼卡医生明明活着却被宣布已经死亡,而阵亡了的马德在官方的名单上仍然活着;梅杰上校下令只有自己外出时才允许部下进屋见他;医生只因为没有动手术的机会就给根本无需实施手术的病人开刀,却连肝脏、胰腺和心脏的位置都区分不清;服役前曾是《生活》杂志摄影记者的亨格利·乔着魔般地迷恋于拍摄女性裸体照片,却不是忘记装胶卷、打灯光,就是忘了打开镜头盖,所以从未拍成过一张照片;身为领航员的阿费在执行战斗任务时总是迷航;为了金钱,米洛在与美军当局签订了一份由他负责轰炸德军一座桥梁的合同的同时,又与德军当局签订了由他来守护该桥的合同,从中他可各获得百分之六的酬金,每击落一架美军方飞机还额外获取德方支付的1000美金奖励……

小说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象征了美国腐败的官僚制度和混乱的社会秩序,尤其辛辣地讽刺了美国军方的官僚、愚昧和对生命的漠视态度。小说的背景为二战期间意大利一个小岛,恐惧、仇恨和嫉妒遍布岛上,仇恨的种子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整个人际环境充满了专横、自私、虚伪、贪婪和欺骗,人与人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令人难以交流和沟通,人的自我被极大地压制甚至丧失,人的理想和行为受到他人的阻碍、限制和破坏。在复杂的人际环境和深层的社会环境下人的境况,充满了隔阂与对峙,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诚和相互信赖而变得难以交流和沟通,甚至相互欺诈和猜疑。岛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并为此展开了无穷无尽的对峙和斗争。生活在这个地狱般的世界里,人们的痛苦不言而喻。作品采用调侃的叙述、嬉笑的态度、悖理的情境、乖离的意象,体现出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反省,其智慧性的戏谑、嘲讽中蕴藏着对人生的深层理解,读者在感到可笑的同时,又分明体味到了一种对难以解决的矛盾进行思考而引发的痛苦和困惑。因此,“笑声发了出来,但又凝固在唇吻上。”

四、结语

正如作者约瑟夫-海勒声称的,他真正的意图是探讨官僚机构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战争本身。在这样一个是非颠倒、道德沦丧的荒诞世界中,以尤索林为代表的“反英雄”进行了明智而无奈的选择。《第二十二条军规》呼唤人们超越自己,超越现实,清醒地认识世界,揭示荒谬。透过整个作品黑色幽默的渲染和漫画式的嘲讽,人们可以认识到一个严肃的主题:现实生活中遍布“第二十二条军规”,“反英雄”在陷入无尽的困惑之时,他们喜怒哀乐的变化、摆脱困境与追寻理想的奋斗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阐释。

猜你喜欢

困惑
三级跳远的三次教学与感悟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诸事结网,人如困兽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