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台戏曲电视艺术片拍摄中电视导演的任务及影视艺术手法的运用
2009-04-15辜惠龙
辜惠龙
一、电视导演(也称切像导演)在运用电子现场制作系统(下简称EFP)拍摄舞台戏曲节目中的任务与作用
戏曲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由参与演出的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来完成的。EFP拍摄是由多种功能岗位人员通过设备和技术保障来完成拍摄工作的,也是一门综合艺术。
戏曲导演完成舞台艺术创作,一部完整的舞台艺术作品要拍成舞台艺术片,电视导演应按照舞台艺术构思,运用电视拍摄艺术手法如实记录下完整的舞台表演艺术,此中是两种综合艺术的融合、提升。舞台电视艺术片在某方面弥补了现场看演出因“固定景别”和“固定视角”而产生的局限,特别是电视拍摄运用中、近、特写等镜头来变换视角,使演员的表演、情绪变化无论巨细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同观看舞台剧的感觉迥异,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在运用EFP方式拍摄戏曲节目中电视导演的职责有如下五项:
1.协调舞台上、下各部门的工作,如灯光照明、布景道具定位,以适应电视拍摄要求;乐队、音效、演员唱念音量的配比(虽然由专业音控人员操作,但总体效果的把握,电视导演要介入、确定)。
2.电视导演要对所拍摄的节目在艺术上、技术上总体把握,如画面质量、色彩、音响效果。舞台上一般由演出团体负责,但要作必要的沟通,提出拍摄时需台上配合的工作要求。如某个部门的工作未达到拍摄要求,不能轻率开机拍摄,以免导致拍摄质量达不到要求而重拍。如果属现场直播或实况拍摄则另当别论,准备工作必定要提前做好,确保万无一失。
3.电视导演的另一个主要职责是现场进行镜头切换。电视导演通过内部对讲系统,指挥若干摄像机按预定的舞台拍摄区域,按不同的景别、人物关系,有预见地、带前瞻性地、有条不紊地进行拍摄工作,完整地记录下整个戏曲节目。
4.一个段落拍完,电视导演要对拍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作及时处理和改进,拍摄过程中任何部门的重大失误当然要停下来,在理清问题后重拍。但一些不影响大局的小毛病在拍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为保证拍摄进度可以不中断拍摄,在拍完一个段落以后再行弥补。
5.电视导演对拍摄完的节目进入后期合成给予指导,对完成片整体效果进行把关,因镜头切换在现场已完成,主要对整部节目的音响效果,包括伴奏与演唱的音量比例进一步合理调整。必要时对整个节目的画面质量,如色彩、亮度、对比度再作细致调整,片头、片尾处理及字幕、唱词叠加等工作都要一一落实,这样,一部舞台戏曲艺术片才告完成。
二、电视导演在拍摄舞台戏曲节目中影视艺术手法的运用
中国的地方戏曲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演变、创新,至明清时期已逐渐形成一套严谨的舞台艺术表演程式:唱、做、念、打无不蕴藏着千百年来历代梨园弟子的师承和创新。电视导演的职责就是运用现代摄录技术,将异彩纷呈的舞台艺术通过影视艺术手法如实地记录下来。
大凡拍摄舞台戏曲节目的影视镜头组接多属连续构成,有时也会采用对列构成形式。通常采用切换,有时用叠化等镜头转换方式。拍摄手法也就是“推”“拉”“摇”“跟”,在“跟”的手法上有时会带上其他的手法,如“跟”带“推”,“跟”带“拉”,“跟”带“摇”。戏曲舞台表演,对应于观众(也相当于电视拍摄系统EFP),是一个平面,演员都在这个平面上表演,影视的其他特殊手法在戏曲舞台的拍摄中是很难用上的。但实践证明,简约的镜头手法运用,对于拍摄具有古典韵味的戏曲节目是恰到好处的,过于花俏的手法反而画蛇添足。相对于电视拍摄系统(EFP)而言,整个舞台的拍摄总角度都在轴线一侧的180°范围内,人物关系轴线、运动轴线始终清楚,加之画面多为连续构成形式,几乎不存在超轴的问题。故此,用电视拍摄系统(EFP)拍摄舞台戏曲节目,从拍摄总角度上来讲,少了一份超轴的担忧。下面谈谈影视艺术手法在戏曲节目拍摄中的运用。
1.切换点:什么时候可以切换镜头,什么时候必须切换镜头(也称转换镜头)。转换镜头分为切镜转换和叠化转换,先讲切镜转换。
节奏:文艺节目离不开节奏,戏曲的唱、念、做、打,音乐旋律、打击乐演奏都离不开节奏。顺着节奏同时切换镜头,观众会感到流畅、舒服,大多数情况下,在强拍子上切换,尤为合适。
剧情:跟随着剧情,如二人或多人的对白、对唱。则是一句白、一句唱腔完了可作切换点,或是一段台词或唱腔的重要内容出现之前也是很好的切换点。
运动:当被摄主体处于运动过程中,运动的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速度变化,也可以作切换点。
动作:戏曲的表演程式往往和音、击乐相互配合,抓住动作表演的点也就抓住了节奏,动作的点就是切换点。动作的幅度越大,越明显越好,这是最佳切换点。在节奏、剧情、动作、运动四者之间以动作为主作为镜头转换的切换点。例如,在拍摄广东粤剧《醉打金枝》时,剧中男主人公出场后的一连串醉步,亮相,画面配合击乐的叭、达、呛!采用切镜特写、小全、中近;把人物的肢体动作、亮相造型、戏剧表情,在有节奏韵律的镜头切换中呈现给观众。
以上是可以切换镜头的切换点。至于必须切换镜头的切换点,则是:
反应:一句台词、一句唱腔,或一个动作之后,如同台表演的人物有情绪反应的,就必须切换镜头,让观众看清楚其他人的情绪反应。反应镜头可以是一个人、几个人,或整个舞台所有的人。故此,反应镜头的运用可以是近景、中景、小全或全景镜头。
区位:即人物表演区位与机位的关系。当使用1、3号机随着演员表演作跟镜头拍摄,在与舞台即将形成对角时就必须切换镜头,否则,镜头就要斜穿边幕,就是穿帮。所以,必须切换镜头。
景别:当摄像镜头采用中近景别跟拍时,有时因演员表演区域大,或表演区位忽左忽右,人物容易出画面,俗称“跟丢了”。所以,在未“跟丢”之前必须切换镜头,而不能让镜头“找人”。
调度:戏剧表演中人物的上场、下场,演员的每一个区位调换,即运动轴线变动,均必须转换镜头,如原来用中、近景别,切换成小全或全景即可,目的是让观众看到轴线变化的过程。
叠化镜头多用于表现舞台的时空转换,如梦境、闪回、想象、再现等,也常用于柔和、抒情、梦幻飘逸的场景和一切为了避免画面过于跳跃的场面。叠化转换点的设置也应根据节奏、剧情、运动、动作、反应、调度、人物区位等要素并根据戏曲旋律设置画面转换点。切换点的设置一般遵从动接动、静接静的镜头组接规则,并做到合理、顺畅、不跳动和景别必需有明显发展为前提。
2.推镜头,戏曲节目拍摄中的常用手法。其画面效果为同一对象由远至近或众多对象到几个或一个对象的变化,使观众有视线前移的感觉,可在一个镜头内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情绪表现上也有逐渐推高的特殊效果;在戏曲拍摄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演员的大段独唱,通常称为“核心唱段”,其节奏型以慢板为主,肢体大动作相对较少,有时干脆坐着唱。在舞台调度上属相对静止的表演,如采用固定镜头拍摄,则画面显得呆板。此时若采用慢推镜头,由全景(或小全)推至中近,1、3号机轮滚进行,结合出画、入画及固定镜头等手法处理,则画面会显得柔美流畅。推镜头及落幅也多作为一场、一幕或全剧结束的常用手法,也即是引向局部结束。
3.拉镜头,其艺术效果可使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从一个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使观众有视点向后移动的感觉,可在一个镜头内让观众了解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着重展示、悬念、对比、联想等艺术效果,戏曲拍摄中,特别是传统戏曲剧目,其布景设计多为传统的对称设计,如宫殿、府衙、中堂等等。如开场时镜头自正中的图腾、匾额等处随着戏曲节奏拉开,人物随着入画、排列、穿插、造型、定位。长拉镜头与舞台调度一气呵成,无论舞台是庄严威武的,或是欢庆娱乐的,其气势和气氛都一览无遗地传递给观众。这是其他手法所不能比拟的。拉镜头在处理拍摄对象相对静止的表演时其效果与推镜头相似,都是静中带动,有使画面不致呆板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在一大段剧情或一场戏之中,只采用推或拉手法中的一种,不主张“推”“拉”并用,可选其一种,并可与“跟”“摇”等手法配合使用。拉镜头有拉低情绪和结束感等功能,拉镜头及落幅也常作为一场戏或全剧结束的常用手法。
4.摇镜头,在拍摄中摄像机作上下或左右的运动,画面出现动态构图,产生巡视环境、展示规模、揭示动态人物的精神面貌等多种艺术效果。在舞台戏曲拍摄中,当演员展示揭示着剧情新变化的道具时,镜头从道具摇至关系人的脸部表情,有引导观众视钱的作用,更能烘托情绪与气氛,拍摄中的出画入画手法必定以摇镜头为基础,结合推、拉、跟等拍摄形式,以获得丰富的画面效果。通常在拍摄过程中,上下摇、左右摇不主张并用,上下摇或左右摇中间宜加入其他固定方向的镜头作为过渡。
5.跟镜头,跟拍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不变,而前后景则不断变化,它既可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一气呵成的可能性。跟镜头与固定镜头,在舞台戏曲拍摄中最为常用。跟拍也是考验摄像师功底的试金石,因摄像师要根据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跟拍,且要有前瞻性,人物欲动,镜头宜先动,人物欲止,镜头运动即止。人物在舞台上大范围的调度,摄像师有时需边拍边跟焦,以保证画面清晰,画面的动态构图也是跟拍时应特别注意的。跟镜头常与推、拉、摇等形式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艺术手法的运用都以服务剧情为前提,而镜头的转换节奏又为营造画面的艺术气氛、渲染戏剧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分切镜头的堆砌形成积累效果,加上采用前进式镜头能推高剧情的紧张度,而连续的几个叠化长镜头,结合后退式景别又可以起到舒缓情绪、柔化画面的效果。
EFP拍摄戏曲节目,作为电视导演,在拍摄之前最好能观摩彩排或演出,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一个胸有成竹的电视导演,才能从容淡定地指挥整个EFP系统及协调台上、台下各部门,运用影视艺术构思完成拍摄工作。而当遇到突发拍摄任务及无法提前观摩排练、演出的现场直播时,因现场情况千变万化,随意性很大,只能依靠临场发挥,故而要求电视导演运用平时的经验积累,加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敏感视觉、听觉,从容淡定,以不变应万变,细心指挥,认真切换镜头,才能顺利完成拍摄任务。
作者单位: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
(责任编辑:鞠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