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实践
2009-04-15袁运甫
袁运甫
西方许多重要国家从中小学开始一直到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质教育,像美国的国会就通过了公民素质教育的文件,而这个公民素质教育里面把艺术学科列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科,和数学、物理这些课程或者和语文、人文、历史都是并列的,是一个核心学科。为什么艺术学科是一个核心学科?这是从对人的素质的全面研究,以及教学的质检和经验总结中得出来的,艺术对人的素质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纯艺术是艺术训练的核心,是学生进入美术学院以后需要进行的系统训练,并同时佐以中外史论的对应教育。而其最重要的就是到生活里去发现、认识和表现审美的体验和感受。
把艺术教育变成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关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纳入我国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教育部对此十分重视并做出多次修改,还专门研究了艺术教学的内容、方法的改革,特别是涉及造型、表演、音乐等方面的不同技能和分类,以及综合关系的最终目标。综合性的教学方案在全国也做了许多教程改革实验,教材也有不同方案,现代的教育领域非常强调艺术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
第一个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像国外那样将其分成核心学科和一般学科。实际上我们对艺术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其他几个学科是并列的,因为在教育部教育改革成立的小组中,艺术学科是一个大的学科组,与人文、科学是并列的,足以证明国家重视艺术学科教育。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吴冠中先生有句话我认为很深刻:“我们国家经济发达了,文盲也越来越少了,但是美盲似乎越来越多了。”在新的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审美的水准应该是越来越高,但有钱并不等于美盲越来越少了,现今社会中出现的某些情况不得不令人担忧。我们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建筑的思考,对建筑的装修和它们相互形成的建筑环境关系的追求中都能体会到——并不是花钱越多,审美价值就越高。
我常常感到当代的中国画有些太不讲究色彩了,但历史上中国并非如此,从敦煌、永乐宫、法海寺那些传统的壁画以及中国古代的重彩人物、花鸟绘画到山东青州的彩塑等,这许多的国宝作品,其色彩的造型、色彩的微妙处理都很激动人心。但当代的重彩画已经到了千人一面的状态。为什么色彩如此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也与教学有关,中国画教学已经不把色彩列为主课了,中国是个伟大的色彩国家,因此敦煌壁画才让人如此激动。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需要来研究、推敲。
在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对于色彩世界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提高,这就是我们对印象主义色彩的认识,是对于把室外天光下丰富的色彩世界作为色彩教学的一个认识。这与在室内画惯了室内作业的色彩是两个体系。阳光体系下的色彩和室内观念中的色彩不一样,古典主义的绘画和印象主义的绘画是两个不同的光源关系的色彩世界,这都和教学有密切的关系。以前在中央美院,有几个教授曾展开过对印象主义的专题讨论,表现出对印象主义的重视,和对色彩世界的探索,热爱艺术的人都会对此有自己的判断。
对色彩的研究还有一个大的领域,就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里对色彩的经验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印染、刺绣上可以看出,都是在色彩上作了大量的实践。在民间玩具上也表现出了多种多样、各种风格的色彩,也在民间年画上表现突出。当时我们从事色彩教学,带学生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维坊杨家埠这三个全国最大的民间艺术集散地,研究民间色彩的表现形式。天津杨柳青文化传统非常丰富,所以说杨柳青在色彩上很有修养,多从对比色走向了相对淡雅风格的协调色。苏州桃花坞也一样,非常讲究对比色彩的配置,还有一些艺人,对传统的民间艺术的水色处理和套色很讲究。曾经有人说印象派尤其是后印象派的色修养里,有很多是吸收了浮士绘的东西,而在浮士绘中也含有很多中国的东西。中国色彩的文明不仅仅表现在绘画中,还表现在中国的戏剧、工艺美术、音乐、建筑、园林、雕刻、服饰方面,它还深深地表现在中国传统的节日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领域。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
在中国一些好的园林建筑中也保留了一些好的彩画,那不是一般地作为工程或作为商品,由基建公司派人完成的,而是用细工慢慢地画出来的,这样的东西在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还能见到,现在已经慢慢地变得商业了,彩画的水平也越来越一般了,包括建筑雕刻也是如此。过去对色彩的修养和现在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在很多地方还能找到有着丰富色彩的世界,看到传统艺术的特点。大家对山东青州的彩塑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由于埋在地坑里,长期见不到阳光,还保留着传统色彩稳重的特点,不属于那种跳动的艳丽,含有一种有分量的灰调子。红颜色达到这样的修养我认为很不容易,非一日之功,和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红是两回事。视觉的认识和绘画色彩的体验不一样,绘画色彩的选择不只是一般视线的选择,还有质感和感觉,是一种沉稳而有厚度的色彩感觉。因此,我们电视语言把一般“红光亮”的、普遍的“红”色都叫做“中国红”。这从学术上讲是错的,真正的“中国红”应是真正的朱砂红啊!它是矿物质颜料,尤为讲究色彩的纯正和品位。艺术爱好者们可以想想,艺术色彩的质觉和一闪而过的彩色电视的颜色是两码事,后者只是艳丽而已,轻快而已,虽有美感但不厚重,我们所向往的质觉的美感是更深一层的味道,是色彩更直接的感受力。
我有一次最有意义的质觉体会。1996—1997年中央工艺美院一个代表团到美国考察艺术教育,在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一间特设赏画室看了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等一批真迹,很是难得和珍重,在这个小厅里一张一张很隆重地拿出来,让我们就近细细欣赏。看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课。朱砂的沉稳而跳动的艳丽,在画面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厚重、细腻、饱和的朱砂红色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丰富、最高贵、最好的一块红,红得细腻而高雅,里面也有眉毛、头发的黑颜色的渲染,从浓黑到灰黑之间的细微变化很多,美感达到了一种极致。我个人认为这是重大收获,一生难见,不虚此行。看到了这么好的中国色彩确实是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画风传神,对于形象的处理,对五官渲染产生的那种微妙变化,自己感觉和领悟到了。所以我每次画红颜色特别小心,总是以此为心模,注意一块色彩的差度,墨色也是一样,一块好的墨色和差的墨色也是不可比的,这就是对色彩的直觉认识。
第二个问题:公共艺术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它是为人民大众、千家万户,为国家、城市整体服务的。这和个人观念的创作有所不同,公共艺术的评价标准应当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有中国当代气派的艺术,同样顾及到人民大众对艺术欣赏的要求;个人观念出于纯粹的个人喜好、个人收藏,是追求个性的艺术风格艺术创造,而公共艺术是人民大众喜爱,为大众服务,表现城市的,而非个人的。允许有个人、有风格的存在,但不能破坏整体的环境,违背整体的人民大众的评判标准。但也不能把这种区别绝对地对立起来,每种不同的艺术有它独有的个性。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对这种观念的认识。最近我参加了北京画院一个代表团访问日本,在此期间,有机会来深入了解日本当代的艺术:一个是关于个人的风格;一个是公共的艺术。这两个方面和中国相近,在某些方面的东西很能引起我们中国人的关注,有很多心得体会。有一条对我来说是个很深刻的认识——日本重视优秀的公民产权,加倍保护、爱惜自己珍贵的文化遗产,那种精益求精的保护,那种珍视人们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的精神很值得学习。我看到很多的宗教寺庙等,吸收了中国很多的东西,我们许多寺庙当中那些优秀的地方都吸收了,包括地砖、建筑形式、寺院林木、菩萨造型都显然是从中国学来的。庙堂建筑的妙处在于没有一块地方给人感觉是错落的,而是堂堂正正、干干净净的,完好如初,整个林院前前后后做得都非常结实,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曾参加了北京市的一个水立方建筑环境会议。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和鸟巢旁边的水立方,可以说是中国奥运会两座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我对这两个设计师有非常肯定的评价,水立方形态鲜明、简洁,创意很好。这种外立面镶嵌式的不规则的组合是一种自由地把有机材料组合起来,这很聪明,而且有十分完美统一的效果。当时我提出了一条意见并且坚持到底,这么好的一个水立方的建筑,原想利用一块很大的外立面做彩屏,转播里面的运动形象,使外面的人也可以观赏。但我认为用屏幕破坏了这个建筑的完美,而且广告味十足,破坏了视觉的整体感。里面热闹外面就不要再敲锣打鼓了,好好的一个环境绝不可乱七八糟的。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周边自然环境的加工上,要使这座水立方的游泳馆更适应环境的存在价值。很高兴他们最终还是赞同了我的如上建议。
江苏省运会的南京体育馆也有类似的问题,建筑师和体委会带了图纸来找我,讨论环境的处理,色彩的控制,我直言这不叫设计,给人一种影像杂乱的感觉,到处是氢气球、大标语,显得闹腾。有些人易犯这个毛病,只重热闹,杂乱无章,没有次序,忽视主从的关系。体育运动就是体育竞赛,跟热闹是两码事,次序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城市并非热闹就好,有时候城市要有秩序,文明城市是有文化的城市,应该是很有次序,很有主体,很有功能的。城市的色彩要注重分配轻重缓急,各有分工,城市要做到有条理,文化与城市的文明,这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公共艺术要有总体设计,既要互相谦让,又能突出主题。我讲的第二个问题,需要强调的就是创造能力、色彩能力和构图能力。这三种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要强调的,包括我们对小孩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到这种绘画的技术能力,不一定从小就那么强调,但是要逐步地具备这三个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毕加索不管怎么变,他的素描能力、色彩能力、构图能力,他年轻时表现出的这些能力是非常高超的,这种高超的修养就是到了最后都可以在创作中加以运用发挥。在1982年的时候,赵无极从法国回来,郁风先生带他到我们学校来参观,在一个座谈会上,他看到我们学生画的素描,觉得中国学生的素描基础不错,但是他说“素描的能力能够用就可以了”,他没说明怎么叫够用,我想应当是你要表现一个人,比例、情绪、解剖你应当要掌握,你画一个形象你能把握住,不要把时间都放在特别细致的刻画上。还有,我们有时候不注意了,比如色彩方面的培训,在画中国画的过程中,常常认为色彩的能力是不太必要的,笔墨能力就能代替一切了,这个倾向确实值得我们警惕。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有着非常细微的色调变化,他的色调处理得非常微妙,绿颜色含的颜色每次都有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同的绿色调,不是相同的绿,这点他是非常讲究的。《万山红遍》这幅画,李先生前后不断反复地进行修改,同一幅题材他竟创作了20余幅之多。比较严谨地在山头、水流、瀑泉等的处理上总有调整和增减。李先生不是随便来画万山红遍,他的用墨、用色极为讲究,墨分五色在李先生的笔下有极为丰富的变化。他经历了中西方艺术以及各家各派艺术的融合与分离,形成个人独具的特点。他在掌握艺术技巧方面运用自如、体裁明确,每张作品表现什么,表现什么心理,都全力以赴贯穿于这个主题,形成艺术上的这种判断,是很了不起的。他的作品每一张都是不一样的,他一定是寻找到每件作品的意义不同之处,找到它的区别,找到它的侧重点,每一张画表现出的个性与他对总体风格的把握是不矛盾的,我觉得这也都是极为重要的。
我对当代社会有一些新的认知,这些新的认知是在传统里没有的,但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新的知识、新的修养、新的环境、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影视手段,它们介入到艺术里来,不得不吸收。
另外,谈谈我创作中华世纪坛壁画的例子。壁画要有永恒的纪念意义,最好是用石雕,首先是汉白玉,但面临颜色太单一、并有自来灰的问题,难分远近层次,后来考虑用多色石材的拼镶,因我这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后来组成小组由市政协领导一起去江苏通州看了我已做成的这种壁画的效果,都认为很好。做多色浮雕,这个难度是很大的。在选材时跑了很多地方,最后是在贵州发现了一种象牙白石材,微暖色调的白色,比汉白玉理想,为了能够表现各个历史朝代的历史特点,我明确提出“三物”的要求,即按壁画四个历史分期,由人物、景物、器物来表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内容。也就是以“三物”体现每一个朝代的历史特点。在创作时把整体壁画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即把中国历代的五千年文明史分为:第一组,从史前到春秋战国,即先秦的理性精神;第二组,秦汉唐,这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即秦汉唐的包容气概;第三组,宋元明清,即四代皇朝的公忠气节;第四组是解放后到新的历史时期,即“近现代救亡与启蒙和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中兴。在主题上我请北京大学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和清华李学勤教授一起研究了118米长幅壁画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壁画表现的内容不应当是帝王将相的传承历史,而应当是科学与人文进步促成的国家历史文化与发展进程。以此为主体,我们明确了这个主题之后选定了63位代表人物,并以书面内容列出每位代表人物的主要史绩,分别用3米左右的统一穿插高度做成浮雕,穿插并联结于各个部位。人物、景物、器物是构成四大部分主要历史见证的代表形象。并以彩色花岗岩作高浮雕拼镶于壁画的特定环境的部位。这是极其艰巨而浩大的艺术工程。由于时间有限,我从全国各大石雕工程队挑选了200余名石雕艺人,就地在京郊施工,并从全国各石材矿区选定的17种颜色的花岗石运京施工。并分四个大组进行制作,夜以继日完成了浮雕和安装的繁重工程。中间部分是金柱浮雕的拱顶,它体现了中华历史的辉煌与不断向上升腾的壮丽气概,并联结壁画大厅天顶的星空,它是用光导纤维制作的21世纪元月的“新世纪星空图像”,此图是由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由五级不同光度的三千颗星相图组成。它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广阔空间境界,这种光导纤维的制作是由日本光导公司完成的,已愈10年仍然完好。这圆厅中心巨柱直径5.8米,环大柱四周是八座1.2米的云纹柱体。巨型柱体上,设计有中国四大发明和龙凤纹饰的锻铜高浮雕。主要是以向上升腾的视觉效果,象征着中国人民永远前进发展、壮大的雄伟气概。并与其环境的五千年文明史的壁画相呼应。
我讲大型公共艺术,除造型和历史文化外,就是必须要懂得材料运用,懂得工艺,懂得施工工序,懂得历史背景的衔接要求。后来,不少中外观众反映:看世纪坛的壁画,有一种面对隆重的、庄严的、宏伟的艺术环境和神圣的艺术殿堂的感觉,并对五千年的国家历史有了一个高度概括的认识。能感受的正是祖国五千年的伟大壮丽和辉煌。
以上讲的这些公共艺术项目是较有代表性的,规模大、时间短,要求复杂,牵涉到地面、天空、墙面的处理诸多因素的一些例子。从机场壁画创作起,我们逐步形成为公共艺术的“基干民兵”,也是组织性很强的一支队伍,是经过很长时间才形成的。
现在我最感兴趣的是彩墨画,此前我也画了大量的水墨和水粉的写生画,我觉得彩墨画是可以不受拘束的、自由表现的一种艺术形态。我有心在体力仍然很好的状态和条件下,努力从事运用中国传统水墨与我所期盼的色彩表现结合起来。做到墨色相融,中西相通。将全力倾注在一张宣纸上,没有其他事物的约束和限制,实在太自由了,完全把精力控制在眼前的这张雪白的宣纸,这与面对巨大墙面和庞大空间完全不同。中国发明造纸,对人类文化是太大的贡献,中国人创造了宣纸,发明了矿物质颜料和后来的水色印染技术,这是对人类辉煌的色彩世界和艺术表现最具精神性的情感力量的恩赐。
第三个就是期望:如果说我的努力做出了一点贡献,那么我对当代美术家和美术教育特别是对青年美术家们留几句由衷的话,我想直白地说:一、学美术不能太窄,太单一,要重视和关注自己的审美质量和文化含量,我提倡“大美术”。二、学美术要有很强的专业基础能力,从青年时代就要训练面对生活的写生兴趣。关注造型、色彩和构成的“三合一”。三、学美术要立足民族,兼顾周边,兼学比效,互补为尚。要高度重视和培育“艺术创造力”。
(本文摘自作者在“第四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鞠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