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洋裙制作课教学
2009-04-15赵伟月
文章是根据自1994年给服装专业学生开设西洋裙制作课以来,对西洋古代女装的理解、讲授此课的经验以及从教学中得到启示所进行的一些总结。西方历史服装之精髓是重视三维立体造型效果。紧身胸衣和带有裙撑的大裙撑在西方历史上的长期流行反映了西方妇女的审美取向,表现了西方古代人们的贵族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服装的构造特点及制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保持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组织好这门教学的关键。
——题记
2008年7月4日上午,坐落在仰山桥的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校园内飘动着数十朵五彩绚丽的云裳鸿裙。这是刚刚成功地举办了“古代西洋人物服装化装展演”的所有参演学生在摄影庆祝,他们沉浸在一片勤奋学习后的喜悦与成就感中(图1)。
看到这五彩斑斓的教学成果,作为西洋裙制作的任课教师,笔者也感到无比欣慰。回想自1994年给服装专业学生开设西洋裙制作课以来,在校内外笔者已教过8次西洋裙制作课,有必要将自己对西洋古代女装的理解、讲授此课的经验以及在教学中得到的一些启示进行总结。
西洋裙的含义分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上说,凡是西方历史上流行的女裙都应属于西洋裙范围内,其中包括古希腊流行的希顿(chiton用基本不加裁剪的长方形面料制成的长裙)。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用一对或数对扣针和腰带将简单的面料固定在身上,希顿完全表现人体的自然形态;包括17世纪荷兰风时期的不用大裙撑的女裙以及18世纪末古罗马风格的古典简洁女裙;广义的西洋裙还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洛可可和维多利亚时期流行的制作复杂、带有紧身胸衣和大裙撑的西方女裙。
西洋裙的狭义解释只是指前面提到的广义西洋裙的后者,即西方文艺复兴后流行的带有紧身胸衣和大裙撑的女裙式样。这种西洋裙不再是简单裁剪,不再是表现人体的自然形态,而是把服装分成许多部分,每一部分都进行复杂缝制,然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服装造型。它用服装的语言去表现女性的细腰宽胯的生理特征,去立体地、夸张地,甚至是扭曲地强调女性独特的形体特征。中央戏剧学院服装专业所开设的服装技术课中的西洋裙制作,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选择了最代表西方服装特点的西洋裙式样进行教学。因此,此文中提到的西洋裙是指狭义的西洋裙。即带有紧身胸衣和大裙撑的西方女裙。
西方历史服装之精髓——三维造型
进行西洋裙制作课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服装的最大特点。西方历史服装之精髓——重视三维造型。西方服装发展的轨迹是由披缠——简单裁剪——复杂裁剪——科学简洁式组成的。其中复杂剪裁式开始于中世纪后期。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服出现了紧身胸衣和带有裙撑的大裙撑。这种在外衣里面塑形的服装观念在西方流行了数百年。笔者认为,这种立体塑形的服装观念是与中国历史服装强调两维造型的最大差异。从服装裁制上说,造成这种三维造型的重要环节是西洋裙的内部结构,即紧身胸衣和带有裙撑的大裙撑的裁制。
紧身胸衣和带有裙撑的大裙撑的流行反映了西方妇女的审美取向。表现了西方古代人们的贵族意识,西方上流社会的贵妇们穿紧身胸衣的目的是为了表示他们与宫廷的密切关系。“据记载,英国女皇伊丽莎白(1558—1603年),虽长得丑,但身材细瘦,故极力倡导束腰,她自己曾特制了腰围13英寸(约33厘米)的紧身衣。据说她还规定:只有腰围在13英寸以下的妇女才许踏进宫廷。一时间,英国女性都不顾自己的体重腰肥,纷纷仿效女皇束腰。”①
因此西洋裙制作首先是使学生了解西洋裙的产生与发展。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收集西洋裙的历史资料,对西洋裙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各自的爱好与兴趣画设计图。
紧身胸衣与大裙撑之利与弊
紧身胸衣与大裙撑的使用首先表现了西方服装制作技术的高度发展。紧身胸衣是将面料按人体上身的结构进行多块分割剪裁,将这些裁片缝合并缝制成双层面料,并在双层面料中间逢出多个通道,插入鲸须,使服装能紧束住女子身体而不起褶皱。大裙撑使用宽大的裙片缝合,在裙子上横向缝上多道裙撑通道,然后将鲸骨或金属裙撑穿入其中,使女裙塑出人们想要的夸张的立体的服装造型。
在古代西方,许多人认为女子束腰是有教养的表现。19世纪一位英国女士写到她15岁被送到巴黎近郊的女子学校,在学校束腰的规章制度下,三年后她的腰围整整缩小7英寸。她说自己“从一个山村愚笨粗俗的小姑娘变成了大家闺秀”。②紧身胸衣与大裙撑的使用创造了西方女性细腰、宽胯的优美线条、优雅的体态。使得西方妇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财力与时间坚持束腰数百年。
紧身胸衣与大裙撑的使用使得平面两维的服装面料成为立体三维的服装造型,这给服装的视觉形象提供了更多的表现与制作空间,例如中国传统服装的一般装饰手段为图案。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服装的式样一般是简单裁剪的袍式,是平面两维的造型方式,它较适合两维的装饰手段,并突显了刺绣这一传统的装饰方法。而西洋裙既具有巨大的体面又有立体三维的服装造型,所以它既适合两维的装饰手段,如刺绣图案,也适合三维的装饰手段,如褶饰、镂空、垂饰等各种装饰方法。戏剧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上西洋裙制作课时会发现它的创作天地特别广阔,制作方法多种多样,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因此而产生极大的兴趣与热情。
紧身胸衣在西方服装史上是最具争议的服装式样。从某种角度上说,它还起到矫正女子身体畸形的作用。但正像现代女性热衷于减肥一样,适当的减肥有利于健康,而过度的减肥则有害于健康。在西方历史上,人们为了追求细腰的审美要求,过分地束腰以至于造成骨骼变形、影响内脏发育甚至发生过因为紧身胸衣束得太紧而夺去女子生命的事情。
紧身胸衣与大裙撑的使用不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节奏。笔者认为,紧身胸衣与大裙撑之所以在20世纪的生活服装中消失,除它不舒适、不利于健康外,重要的是它不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节奏。现代的交通工具要求节约空间,如汽车、火车,尤其是飞机无法容纳大裙撑所占有的巨大空间。
尽管紧身胸衣与大裙撑已经在20世纪的生活服装中消失,但它的魅力仍然不减,在表演服装、礼仪服装中,如婚纱中仍然时常出现。现代服装设计师也经常从中得到创作灵感。它的魅力也同样吸引着我们的学生。在西洋裙制作课中首先是训练学生制作紧身胸衣和带裙撑的衬裙(图2)。
在制作中保持作品品格
一件艺术作品的优劣很重要地取决于它的品格,即一个作品的风格与品位。笔者在辅导学生制作西洋裙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坚持独特的创造风格是保持作品品格之关键
虽然这是服装技术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西洋裙的内部结构、制作方法。但在设计时,有些学生的构思非常活跃,有很新奇的创意。在较长时间的西洋裙制作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坚持自己最初的独特创意,在他们动摇或盲目地改变初衷时,鼓励他们不断地明确自己的方向。例如中央戏剧学院高职服装2007班的刘帅君同学设计的西洋裙是中国古典风格的(图3)。在制作中当她看到其他同学的制作,如(图4)高文娟的西洋裙是公主式的豪华风格,便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想往精致豪华方向装饰,如装饰珠宝、亮片等饰物,笔者就和她分析:“高文娟的西洋裙选择的是豪华的西方传统宫廷风格,她选用的面料是娇柔的淡粉色丝绸,造型是洛可可式的繁琐荷叶边式样,在这种造型的前提下用珠宝、水钻和蕾丝进行华丽的装饰是与她的西方传统宫廷风格统一的(图5)。而你的设计则是古色古香的中国风格,用的是厚重的布料,深棕色的中国古典图案,造型古朴,如果你在这种西洋裙的基础上去追求高文娟的西方传统宫廷豪华风格,你无论如何是追不上的。不但追不上她的效果,反而破坏了自己的风格,如果你能认真地寻找强调你自己风格的手段,你的西洋裙会在一片华丽的西洋裙中凸现出来。”之后,她从裙子的棕色带尖角的环状图案中找到她的装饰造型,将这一造型放大,用到裙饰与头饰上,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到适合她的设计风格的装饰。
2.注重服装材料的节奏是保持作品品格的重要环节
有的学生在创作时从材料入手,逐渐发展成具有明确风格倾向的西洋裙作品。如张扬的设计,首先她的着眼点是设计一个牛仔面料的西洋裙,这就给她的作品一个与其他同学不同的风貌。笔者在肯定她的创意的同时,鼓励她寻找能够更加突出作品的装饰手段去丰富作品。因此如何在牛仔的主题上丰富作品,强调摇滚,强调反传统,强调现代是她在制作中苦苦追求的重点。她选用了金属拉链、穗饰、金属气钉与扣袢、皮革饰条等材料,使作品产生节奏。一种布料经过处理可以产生几种材料的效果,如将牛仔撕裂、毛边,拔染或将其编织、打褶可使原本崭新平板的牛仔变出丰富的节奏感。张扬用了上述的各种手段,使她的作品既丰富又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图6)。
3.注重服装色彩的选择是保持作品品格的重要环节
色彩是服装尤其是表演服装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表演服装是远距离欣赏,观众对服装的做工有时感觉不敏感,但对作品的色彩,尤其是大色调的处理是十分敏感的,所以色彩在表演服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处理好色彩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洋裙的制作过程也是训练学生学习色彩、认识色彩,使用色彩的过程。学生在选择色彩时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使用的色彩对比过于强烈、杂乱。例如在红裙子上使用大量的绿色或蓝色,使得裙子失去一个统一的色调,有时在裙子的色彩纯度上不够注意,例如在灰粉色西洋裙上配鲜粉色的荷叶边,使得整个作品杂乱而不协调。及时地调整色彩的色相与纯度是保持作品品格的重要环节。笔者在辅导学生制作西洋裙时,经常提醒他们在买裙子面料时,一定要带上已买好的面料的小样,要不断地与现有的面料进行比对,看它们是否匹配,选出与已有面料协调的布料与配饰。
二是色彩过于单调。一件作品的成功,既要求作品的统一,也要求作品的节奏、变化与层次。这种变化可从明度上调节。如做红色西洋裙,可用比此红色深或浅的深红色或浅粉色,这种变化可从色相上调节。如做红色西洋裙,可用比此红色稍暖或冷的红色,还可从纯度上调节,即用比此红色稍鲜或稍灰的红色。如(图7)付海华同学所做的西洋裙,裙子的上身和内裙用了面料的正面,而下边的外裙与内裙的荷叶边则使用了此面料的反面,她利用裙子面料正反面的色差,再加上与裙子相匹配的其他装饰使裙子变化丰富。
4.注重服装装饰的调节是保持作品品格的重要环节
如上所述,西洋裙是非常利于装饰的一种服装。它可用平面装饰,如添加图案、花边以及进行亮片、珠宝装饰;也可添加裙褶、荷叶边等立体装饰。在装饰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装饰个体与裙子整体的比例关系。例如领口与裙子底边都装饰花边,它的宽度要适中,太宽则显得笨重,太窄则显得小气;在领口的花边因为人体领部的面积较小,花边的宽度就要较窄;而在裙子底边装饰的花边,因裙子面积较大,花边则要加宽,这样在视觉上才较为舒服(图8、图9)。
其次,要注意的是装饰的适中。装饰是为了给作品添彩,是为了丰富作品,所以要适可而止,如果添加的太多则可能使西洋裙显得过于杂乱。
再次,要注意表演服装是远距离欣赏的艺术种类。西洋裙上的装饰如果太小、过于密集或反差过小,在近处观赏时可能效果不错,但在舞台上,观众与服装相距较远,服装的装饰与变化则可能消失。如有一学生做的是白色西洋裙,她在下裙上装饰了白纱条的肌理装饰,颜色很高雅,肌理变化也很有特点,但由于她将整个大裙子都装饰了一样的立体的白纱条,费了很多时间。但在舞台上,白纱条形成一片,失去了近处观赏时的丰富的变化,而使得裙子过于简单。
给学生创建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
实践证明,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使学生的服装制作有一个演出展示的机会,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2005年,笔者在中央戏剧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服装专升本班进行了西洋裙制作课程的教学。在课程结束时为了留下形象资料,组织学生用了一天的时间进行化妆、试装,并进行了无观众的走台、照相与录像。虽然没有观众,不是正式演出,同学们仍然热情高涨,同学们说通过这次展示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专业的自信和成就感(图10、图11)。
2006年6月18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服装化装教研室的教员组织了“中央戏剧学院人物造型专业阶段教学汇报展演”。这次演出共展示了104身服饰,其中包括中央戏剧学院本部服装2003级西洋裙设计与制作课作业14身,指导教师胡万峰;中央戏剧学院本部化妆2003级中国古典发式装饰课作业15身,指导教师田丹;中央戏剧学院本部服装2005级服装材料设计练习课作业17身,指导教师赵伟月;中央戏剧学院高职学院服装2005级和中央戏剧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人物造型2003级西洋裙设计与制作课作业共计58身服装,指导教师赵伟月、陈向群。参与的学生包括中戏服装化妆专业、艺术史、灯光、戏文以及表演专业的学生共达200多人。
2007年在徐翔院长的倡导下,中央戏剧学院联合北京其他高等艺术院校于5月14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共同举办了“首届北京大学生服装化装设计教学展示会”。参加这次教学展示会的有中央戏剧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和北京城市学院7个院校的93个学生的服装与化装作品。许多作品表现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图12)是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职业学院2005服装班沈冰冰的作品。她最初的创意是想用西洋裙构成一个圆锥形火山的造型。模特上台后,火山爆发。笔者跟她说这个创意很新颖,但在技术上怎样做到在模特走到前台时当场使表现火的材料喷发出来,还有在火山爆发后,怎样保证西洋裙的形象还要好看。如果能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这个设计是会很精彩的。沈冰冰在认真调查后放弃了火山爆发的创意。但仍然坚持了制作带戏剧性效果的作品,最后她选用了皮影的创意,她将鼓状的西洋裙外裙做成前开口的式样,模特刚上台时外裙是闭合的。当模特走到台前,模特慢慢将外裙像大幕一样拉开,露出内裙。内裙做成白色的放映幕,内裙里装上二极管灯,白色内裙里安有两个皮影人物,模特手持拉线可操纵皮影,当舞台光压暗时,观众可看到模特表演的皮影,由此产生很强的新鲜感与趣味感。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北京7所院校的大型展示,这次展示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与动手能力,而且打开了学生的眼界,极大地促进了北京艺术院校服装、化装设计专业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2008年这次展演,是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职业学院2007服装班2008年3月至7月服装制作课与2007化妆班化装技术课学习成果的教学汇报。参加这次演出的高职学生共计82人。涉及的班级有服装班、化妆班、表演班、舞台设计班、绘景班、编导班、制片班等10个班级。通过本院及外院服装、化妆、表演专业老师的评选,共有26位学生分别获得服装、化妆、表演及平面设计奖。这次展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利用一切上课与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快到演出的时候,服装制作教室的夜晚经常是灯火通明。通过这次展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达到设计效果,他们运用了缝制,贴补、拔染等各种手段。展演的成功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专业的热情。
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末的女裙一直在不断地使用紧身胸衣和带裙撑的衬裙,它的形态在这四五百年中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裙撑,在文艺复兴的中期流行西班牙式裙撑,它的形态是圆形的(图8),到了后期流行法国式裙撑,它的形态是鼓状的。在1770年和1880年曾流行马臀式的裙撑。中央戏剧学院服装专业有两个教员进行西洋裙制作课的教学。胡万峰老师进行的教学中学生设计的西洋裙形态多种多样,既有圆形的也有鼓状的(图13),还有臀垫式的(图14)。而笔者在教学中缺乏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尝试制作各种形态的西洋裙,这是今后需要总结与改善的,通过总结经验,希望使今后的服装教学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2月,第109页.
②瓦莱丽·斯蒂尔著,师英译.内衣一部文化史.白花文化出版社,2004年1月,第119页.
作者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
(责任编辑:鞠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