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
2009-04-14刘凤英
刘凤英
[关键词]执政能力;基层;建设:强化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着重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这样一个历史性命题,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献。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应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驾驭基层工作的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国革命从开始到不断取得胜利,都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党的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懂得:理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工作质量的成败,对任何一级组织、单位和个人来讲都是如此。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之下。各方面情况十分复杂,参与、管理、驾驭的难度相当大,如果领导者学识浅陋、理论素养低下,谈不上什么创新、发展、决策和执政能力。只能是落后于时代,被历史所淘汰,贻害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和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把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当做一项基本功常抓不懈,在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息理论、社会学、文学、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与本职业务相关联的业务理论知识等等。只有坚持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使基层各项工作真正地开展好。
二、牢固树立廉洁勤政的思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社会稳定。其中首要的就是必须政治清明、廉洁勤政,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党的各级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基础,任何工作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党的整体工作。因此,每一个基层组织和单位的领导者。必经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定办事,从每一件具体的小事做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心思用在如何干好事业,做好工作上。少为个人的私事着想。在保证自身廉洁从政的前提下,还要以良好的形象和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自己周围的人,安分守己,去掉不良作风,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为人民服务。遵章守纪,创一流工作业绩,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执政考验。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才观,增强识人、用人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到:科学人才观,应当是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同时,关键是要不拘一格。不唯“标准”,即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可见。人才与一个人的知识、学历并不完全等号。知识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在具备好品德的前提下,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才能以完成工作确定是否是好的人才。有的学识水平很高,确实有才,但德行操守极差。他们也能干事,但多半是乱干事。甚至干坏事,这方面,且不说高官落马,就是基层人员也不少。这一类当然算不得是人才。还有的人。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响当当的招牌,却是身有一技之长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干事,干好事,如山东省青岛市码头工人、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就是其中的一个。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人才的识别和任用上。程度不同地存在偏差。要么重才轻德,要么重德轻才;要么不顾条件,不讲“标准”,既不重德又不讲才,任人唯亲;要么死板教条,拘泥于所谓的“标准”埋没人才。这一切,最终的结果是不能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造福国家,造福于人民。而使得相当一部分私欲膨胀,平庸无能之辈,靠投其所好、歪门邪道而平步青云,使得人才这个概念良莠掺杂、真假莫辨,给党的干部队伍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给党的事业造了极大的损害,甚至灾难。
事业召唤人才,时势造就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人才工作贯穿党的事业的始终。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还是党的基层组织,都有一个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才观、去识人用人的问题。党的基层组织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办事。按照党管理干部的原则,在自己所掌管的工作中,唯才是举,以事实论高低,以工作论成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用人才,鼓励人才干事。
四、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的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在现代和新时期的延续和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学习牛玉儒、郑培民等爱民模范,深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则,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关心弱势群体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检验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如何,关键是看为百姓办了哪些实事、好事:关键是看老百姓都得了哪些实惠,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日子过得是不是越来越好。
因此,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富民政策代言人和践行者的党的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其所作为,就是要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只有这样,才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化作具体行动,在实际工作中得以体现。才能坚持科学发展,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