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语言研究

2009-04-14张爱琳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文化

张爱琳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文化是语言的基石。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如果偏重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使用该语言所处的场合时,就会出现交流障碍。只有更好的了解异域文化,才能克服文化差异的影响,准确恰当的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文化;语言;文化差异

胡文仲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地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1]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当代文化学者张荣寰在2008年3月重新界定文化,阐明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为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完整而贴切的理论支持。文化是文明的裁体;文化是人幸福的工具;文化也是人学的社会呈现。文化蕴涵人最高贵的意义,以信仰真理;知识善行;仁爱美情来砾炼人格是人最高贵的意义,也是文化最高表达。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侯,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侯,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其它文化现象一样,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也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语言。可以说,语言具有文化的一切属性,所以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众多文化现象中的一种。语言不但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虽然只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其他文化现象一般不能离开语言而独立存在,只有通过语言,文化才能得到保存、延续和传播

(3)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当我们说文化发展的时候,是指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原有的基础是靠语言保存和传播的;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维,而思维活动又离不开语言;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社会成员的集体创造,只有借助于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才能进行沟通和达到相互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互相借鉴也要通过语言。由此可见,文化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得到发展,所以说,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3]

以上情况说明,语言和文化不但关系密切,而且有着特殊的关系。学好语言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同时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运用语言,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像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规范、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词汇含义等等。我们仅以英美国家的日常用语中较常涉及的文化差异的语言行为举例说明:

1.呼语。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语的使用是必不可免的。在英语中,晚辈可以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Miss./Mrs./Mr.加上姓,甚至可以直接叫名字。跟英语相比,汉语的称呼语更多的体现出了尊卑、长幼、亲疏。交际双方即使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借用家庭称呼,以示礼貌或尊敬,如小孩子称自己的父辈或祖父的人为“叔叔”、“伯伯”、“阿姨”、“爷爷”、“奶奶”等诸如此类的称呼。在汉语中,“兄弟”一词,不仅仅可以用来表明两人有血缘关系,还可以用来表明没有血缘的两个人关系非常的好,感情胜似同胞。在英语中“brother”一词,只能表明两个人有血缘关系。

2.恭维与称赞

中国人与外国人对称赞的反应很不一样。而在中国文化中, “谦虚是一种美德”。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对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总是自谦地说“哪有”、“过奖了”、“不敢当”,或者是说一些相反的话,把成绩归功于集体或是他人。在英语国家里恭维与赞美具有促进社交的功能。莎士比亚说: “Our praises are our wages. ” 英美人崇尚个人奋斗、崇拜个人英雄主义,整个社会提倡平等竞争、推崇强者,认为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个人状况的象征,肯定自己的才能是自信的表现。所以对于他人的称赞通常会回应“Thanks”。

3.接受礼物

中国人收到礼物一般会先推辞一下,在对方的坚持下收下并且不会当面打开。而外国人收到礼物后,会很高兴的收下,连声的致谢并当面打开。

4. 委婉语

在社会生活中,委婉语的应用较为普遍。中国人不讳言“老”。中国社会崇尚尊老,认为老人阅历丰富,充满智慧的象征。有俗语“老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饭都多”、“老人走过的桥比年轻人走过的路都多” 为证。中国人习惯主动帮助老人。西方社会人一旦变老,就意味着要被逐出主流社会,表示对社会无用了,因此,人人讳言“老”。西方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old people,而是用senior citizen或the longer-lived代替。在西方,老人一般不会轻易接受别人对他们的帮助,他们不想被看成是无用的人。

5. 词汇

汉语与英语中的词汇与文化传统密不可分。Dragon在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封建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自称。在英语字典里dragon 是神话传说中一只巨大的蜥蜴,通常代表罪恶、邪恶。

跨文化语言研究的几点认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学好语言才能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同时对一国的政治、历史、地理、传统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深入具体的了解,才能更加准确恰当的使用语言,与他人更好的交流。笔者建议在学习语言文化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教材的选用

在学习语言文化时最好选择一些国外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把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文化特点都很好的表现出来。

2. 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

获得语言文化知识的渠道之一就是教师的传授。教师应加强自业务学习。储备相当的文化背景知识,具有对文化差异的高度敏锐性,广泛的、不间断的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3. 通过课外活动补充知识

浩渺的文化知识只通过有限的上课时间的学习是不够的。还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报纸刊物,多看原版的英文电影,多渠道的增加学生文化知识。这些阅读材料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取向、人际交往、社会各个阶层动态,各种社会问题等等。可以学到地道的语言,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还可以积累了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外教,给外国的游客当导游、导购。学习一门语言,不光要学,还要学以致用。多跟外国人接触交流,才能切身体会到文化差异,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

4. 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

从学外语的角度来讲,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接触是十分必要的。很多东西中国教师没有接触过。外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对很多事情加以深刻的解释说明,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风土人情。

三、 结束语

文化没有优劣,只有个体差异。既不能沉浸在中国古老的东方文明中,也不能一味推崇或是排斥异域文化。培养好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适当的导入文化元素才能使学生准确的掌握英语,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许国璋. 语言的定义、功能、起源[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年(2); 17-24。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J].世界汉语教学,

1992. (2)。

[5]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6]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M] .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王才仁. 英语教学交际论[M] .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9]H. H. Stern.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1999.

[10]Kramsch , Claire.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1999.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