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存在与心理扭曲

2009-04-14刘艳林李群英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2期

刘艳林 李群英

摘要:理查·赖特的小说《土生子》是黑人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黑人文学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本文重点探讨了主人公别格的心理变态、自我毁灭的前因后果,指出主人公的罪行是社会畸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美国社会制度所造成的。

关键词:《土生子》;社会存在;心理扭曲

一、引言

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小说《土生子》以其塑造的反汤姆叔叔式的黑人形象别格而成了黑人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主人公黑人青年别格·道格斯的身上,第一次看见了一个正常的有着善与恶和喜怒哀乐的新黑人形像,同时也对当时的美国社会环景与黑人的生存地位和遭遇有了新的描写,不在是停留在南方的种植园里,这在当时的美国文学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壮举!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欧文·豪曾指出:“在《土生子》出版的那一天,美国文化被永久地改变了。”

《土生子》取材于1938年芝加哥黑人青年罗伯特·尼克拉谋杀一个白种女人的真实案件。作为一本“城市抗议题材”小说,理查德·赖特以其严谨的构思,精湛的文笔,公正客观的塑造了一个出生并生长生活在那个时代,群体和个人受白人种族压迫与剥削的美国的黑人别格·道格斯,他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进行剖析,发掘犯罪活动和社会制度、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白人的说法进行消解,指出黑人的野蛮既非天性也非民族特性,而是美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土生子》的书名就隐含着这样的意思。在一个长期被剥夺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社会里,黑人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面对现实,他们畏缩、逃避、麻木不仁、缺乏反抗意识。而主人公别格则形成了畸形心理:心理狂躁、性情不稳定、自我封闭、冷漠、不由自主地使用暴力。最终,在极度混乱的意识中残忍地杀害了白人姑娘玛丽和他的黑人女友蓓茜,自己也受到法律的严惩——被电刑处死的后果。

二、社会状态决定了黑人的悲剧

小说的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了别格居住的地方,别格与母亲、弟弟、妹妹等四口人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而且租金要比白人居住的地区贵很多。母女和兄弟俩各自合睡一张床,每天母女俩起床的时候要先让男孩子背过头去,才能保持一点起码的做人的尊严。作者还用极为传神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别格如何残忍地与一只足有一尺长的大老鼠做“殊死搏斗”的场面,因为它确实可以在夜里咬断人的喉咙。诸如此类的有关黑人悲惨生活的段落充分地向我们揭示了社会与犯罪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看到生活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一个人的。作者有着很明确的倾向性,毫不掩饰坚决反对暴力和种族主义、同情和尊重黑人的立场,他明确表示过要将文学和语言作为武器。《土生子》是一部严肃创作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主人公的父亲在别格小时候死于南方的白人暴民手中,从而使别格从内心深处对白人世界充满了极度的恐惧与愤慨和仇恨,但当他看到城市上空白人驾驶的飞机在蓝天中自由翱翔时,又忍不住的向往,但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却是自己的肤色与种族。

他不喜欢白人的世界,却又不得不按白人的方式与规则生活,在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别格违心接受了为白人地产投资商道尔顿先生的工作,当了一名司机和锅炉工,本来他将开始一个新的生活,但在这天晚上他把醉酒昏迷的道尔顿的女儿玛莉抱上她的卧室时,却被玛莉双目失明的母亲碰见!别格出于内心对白人世界的极度恐惧,出于不想被发现自己在小姐的卧室里,失手用枕头捂死了因醉酒而熟睡的玛莉从而酿成了大祸!一个只是双目失明的白人老妇人,却能让一个黑人青年铤而走险失手杀人。在这里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以美国白人为主导的社会总体上对黑人种族的压迫。可见当时的社会制度所产生的效应!

三、黑人在被压迫下产生的扭曲的心理是悲剧的必然

这部小说从闹钟丁零零响开始,一直到别格最后微微苦笑着跟麦克斯道别,通篇充满着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压迫民族埋在心底的深仇大恨。 别格在来道尔顿家工作之前,曾有过计划抢劫白人商店的想法。还有,当他怀抱着醉酒的玛莉回到她的卧室时,在酒精和人本能的意识的驱驶下,作为一个健康强壮的男人别格也对玛莉也产生了单纯的欲念,这时玛莉双目失明的母亲突然出现了!让人读阅读后久久的回味唏嘘不已,别格作为一个祖上世代受白人欺压剥削的黑人,他不想为白人服务可他又无法摆脱其的制约。赖特认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使人们的精神压抑,造成病态心理,产生扭曲的心理!陷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广大黑人,要么像小说中别格的母亲那样笃信宗教,借宗教麻醉自己;要么像别格的情妇蓓西那样借酒浇愁;要么像汤姆叔叔那样使自己适应社会环境,对压迫者唯唯诺诺,逆来顺受。至于赖特自己,他说他跟别格一样,看不惯这样的社会,内心像一座蕴藏着无限仇恨烈焰的火山,总是处在爆发的边缘。各人的心理反映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是精神受到压抑后病态的和变态的心理。

《土生子》中虽没有残酷迫害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形象,但是小说中的白人诸如道尔顿一家以及共产党代表简、麦克斯等对于黑人的真实情况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另外,在谴责白人有眼如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包括主人公别格及其家人等在内的黑人在对待白人的压迫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正是两种种族之间的盲目关系与态度导致了小说浓重的悲剧色彩。事发后,黑人街区被白人暴民趁机围攻扫荡殴打无辜的黑人。给他提供工作的道尔顿先生,赖特对他的描写很有代表性,他给黑人学校捐款助教,同时还指导别格上学,但却不雇佣黑人职员或学生,一方面他雇用别格为自己打工并给其丰厚的报酬,另一方面却把品质极次的劣质房以高价租给黑人谋取暴利。

这部小说充满了悲凉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表面上看是把犯罪的行为作为戏剧性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而内在的表现则是他没有孤立地认识和看待这些案件,而是把它同背后的社会联系起来,同黑人几百年受奴役做牛做马的悲惨历史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主人公的罪行是社会畸形发展的必然产物的重要结论。赖特指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使人们的精神压抑,造成病态心理。黑人的野蛮凶暴既非天性,也非民族特性,而是美国社会制度所造成的,别格的性格乃是美国文明的产物!

参考文献:

[1]理查·赖特著,施咸荣译;《土生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2]胡铁生《社会存在与心理动机》,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四期。

[3]Amis.Lola Jones .Native Son Notes Lincoln ,Nebraska;

Cliffs,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