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学生生活体验

2009-04-14陈佳才

教师·上 2009年1期
关键词:团体票用水量生活化

陈佳才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一、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简单平均数”的教学,在目标定位上,除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实际材料的学习,体会到客观世界存在着众多的自由度和随机现象。求平均数则是从随机现象中统计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教学时,渗透“移多补少”“对应”“估算”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类似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出示了这道题:学校用水量统计:

由于讲的是自己学校的情况,学生倍感亲切,我随即提出:“你想提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我想问前3个月的平均用水量是多少?”于是我叫大家列式(1020+1050+1080)÷3,马上有学生提出:太麻烦了,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学生提出了种种算法后,我表扬学生真会动脑,接着问:你从表中还发现了什么?有学生说:“我发现我校用水量太大了,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多,应该节约用水。”我当即反馈:“你的观察力真强!节约用水要从每个人做起。”又有学生问:“4月份的用水量是多少呢?”让学生预测。我又引导:“如果学校使前四个月的用水量不超过4000吨,4月份的用水量是多少呢?”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让学生把结果告诉学校总务主任,叫他想方设法控制这个月的用水量。这样设计教学,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许多促使人发展的因素,如数据感、直觉、估算和节约资源教育,变关注知识为首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生活问题数学化

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抽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注意让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思想,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我们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例如,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安排“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最佳设计方案”“买票中的学问”等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开展敬老活动,邀请老年人和小朋友一起去秋游。老年人25人,小朋友150人。老师3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全买团体票:(25+150+3)×20=3560(元)

不买团体票:(25+3)×30+150×15=3090(元)

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即:25+3+2)×20+(150-2)×15=2550(元)

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优化意识,体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不同水平。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贾腊生)

猜你喜欢

团体票用水量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买 门 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给孩子一次表达的机会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工业给排水用水量计算的重要性
上海铁路局试行团体票电话预订及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