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视剧《走西口》看民国初年晋商精神的价值取向

2009-04-14高春燕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晋商

高春燕 赵 丹

[摘 要]2009年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以仁义礼智信为思想主线,讲述了民国初年山西祁县田家大院小少爷田青,家道败落之后迫于生计走西口,在坚韧不拔、诚信义利的晋商精神指导下经商成功,并最终在革命党人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笔者通过分析剧中暗含的晋商精神,探索了民国初年新晋商在救国图强时代大潮中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走西口 晋商 晋商精神

作者简介:高春燕,女,上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赵丹,女,上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如果你看过由山西省京剧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联袂演出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走西口》,你一定会被一位不畏艰险、自强不息、以义制利、勇于创新的晋商晋德裕大掌柜常雨桥深深感动。

一、“走西口”

电视剧名为《走西口》,那什么是“走西口”呢?原来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规模浩大的移民潮: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其中“走西口”指的就是长城以内晋西北、雁北、晋中以及陕北等地的人们到长城以外地区谋生的社会活动。所谓“口”,原来指明朝隆庆以后在长城沿线开设的互市关口,后来演变成对蒙贸易的关卡。山西商人习惯称大同以东的张家口为“东口”,大同以西的右玉县杀虎口为“西口”;长城以内为“口内”,长城以外为“口外”。[1]

历史上的走西口活动,主要经历了两个高潮:一为康雍乾时期,虽处太平盛世但人口激增带来的人地矛盾无法调节,遂有大量百姓不顾朝廷禁令,到口外垦荒谋生。二为光绪年间到民国二十五年。这一时期,清政府为了偿付战争赔款以及抵御沙俄蚕食侵略,鼓励口内百姓移民口外;而后来的民国历届政府为了从百姓身上多榨取苛捐杂税,也支持移民。再加上口内自然灾害频繁,战乱不断,很多人在政府提倡和自身生存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纷纷移民口外。

二、走西口和晋商

晋商发展的前期,商人多以晋南人贩盐致富;后期则多以晋中、晋北等地晋商走西口或走口外为发财致富之路。[2]很多迫于生计走西口的山西人,经过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和用心经营,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富甲一方的豪商巨贾。

虽然山西商人在他们商业发展的前期注重节约自律、注重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但是很多人经商成功之后或广置田地,或大兴土木,或窖藏白银,或挥霍无度,或吸毒成风。名噪一时的巨商及其后裔因此而衰败者,屡见不鲜。 “抽吸鸦片和赌博发展浸染了商人阶层,那些成功的山西银行商的后代沉湎于纵情声色、出入戏院、赋诗作画之中,使得他们祖宗在满清帝国时期积累起来的事业从他们身上败落了。” [3]

电视剧《走西口》一开场便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幕:剧中男主人公田青的祖上也是当年“走西口”致富的晋商。但是田家大院的主人同样难逃这股恶劣风气,小田青的祖上早就卖掉了生意,广置田亩,在家过起了收租的清闲日子。而其父田耀祖,在唯一的儿子摆周岁酒的日子里竟然也泡在赌场,最终输了个妻离子散。

三、晋商精神与“田家祖训”

“在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千里走荒漠的旅蒙商路上,走西口的晋商培养了不畏险阻、开拓进取、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的人格品质;树立了审时度势、机动灵活、重视信息、薄利多销的经营意识;形成了以人为本、诚信不欺,信誉至上、克勤克俭的经营理念。这种内在的灵魂,铸就了晋商的精神。”[4]

历史上的山西,受孔孟之道影响颇深。山西商人在经商过程中非常看重做人的德行,崇尚信义。从儒家信条生发而来的诚信精神可以说是早期晋商精神的精髓。也正是由于对诚信的坚守,才成就了晋商“海内最富”的辉煌。比如清代曾经号称“天下第一乔”的晋商乔致庸就曾经提出过“首重信、次讲义、三取利”的经商之道。因为乔家重义轻利,所以发生在乔家商号的胡麻油掺假事件,不但没有让乔家一蹶不振,反而因其不记眼前损失坚持销毁假货而名震海内。就连梁启超都说“晋商笃守信用”。从“走西口”发家的田家同样继承了晋商精神的精髓,并将其在晋商“以义制利”朴素信条的基础上有所发扬光大。电视剧第一集中田老太太对“田家祖训”做了精彩的诠释 :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公平合理是为信。虽然这五句祖训均是以个人角度来阐述做人处事的道理,但是一句“修齐治平是为礼”,暗含了一代晋商朴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天下”理想。

四、晋商精神的升华

《走西口》一剧中对“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的诠释是贯穿于全剧的一条精神线索。全剧依托不同的主人公和不同的背景对这五个字的含义做了三种诠释:

第一种是“田家祖训”:大忠大爱为仁、大孝大勇为义、修齐治平为礼、大恩大恕为智、公平合理为信。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简短精炼的五句话里我们不难看到当年崇尚仁义礼智信、信奉温良恭谦让、胸怀达则兼济天下宏愿的一代晋商的光辉形象。剧中田家的少爷败了田家,此时祖训的维护者以及执行者不是田家的嫡系血脉,却是嫁进田家的老太太和少奶奶。这样的剧情安排给了观众一种暗示:当年晋商创业时的精神已经不再嫡传了,但这种精神的影响还在,并且还将影响下一代人,进而督促下一代重新振作。

第二种是早期革命党人徐宝音的理解: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盈为智、以义取利为信。徐宝音对于“仁义礼智信”的理解,一开始就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带着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他的理解就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由于他和田青一家的深厚渊源,他一直关照着田青的成长。同时他的这种精神追求也对田青的思想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直接引导着田青走上了革命道路。

第三种是田青在历尽“走西口”千难万险之后对“仁义礼智信”所做的诠释: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相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和祖先一样“走西口”的田青经历了许多复杂的事情,但无论是做土匪还是沦为阶下囚,从当店伙计到成为老板,田青一刻也没有忘记田家祖训,但也并非简单的遵从祖训。观众在田青身上能够看到昔日晋商的风采,也能够看到新的希望。从本质上讲,田青作为重新崛起的新一代晋商,他对“仁义礼智信”的理解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祖训上,而是在徐宝音的影响下将其发扬光大,变成了自己的理解与追求。

总而言之,在电视剧《走西口》中,处于革命大潮中的田青已经不再刻意关注小我对于儒家信条的坚守,而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如果说当年的晋商对于“家”、“国”、“天下”的立场是兼顾,即在经营好自己事业的同时,尽自己可以尽到的力量济世救民;那么新一代的晋商则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谱写“仁”、“义”、“礼”、“智”、“信”。

参考文献

[1]王俊斌,近代历史上的“走西口”[J]山西档案,2007,(5)

[2][4] 降大任,走西口与晋商[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

[3]E.A.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晋商
走进晋商
晋商票号的防伪密码
浅谈晋商文化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河北新发地的新生代晋商故事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刍议晋商诚信道德对诚信机制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