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价值取向

2009-04-14陈胜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构建

陈胜国

摘要:教学价值取向对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价值取向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价值取向取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引导和教师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建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价值取向;构建

中图分类号:B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09)02-0116-03

教学价值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领域中,不同地位、不同角色的人,由于其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知识、教育与人的发展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教学价值观,这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自己的教育需求和教学实践。当代教育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现代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的教学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制约着教学实践的利益选择和行为取向,对教学实践有着指导、调控作用。“教学价值观在教学思想的诸多层面中处于最高层次,在总体上支配着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

价值是标志客体与主体生存、发展、完善之间肯定性关系的哲学范畴,主要是指客体对主体生存、发展、完善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在教学活动中,价值是作为教育者和教学对象活动条件的反映和教学活动的意义而存在的。教学活动是“人和世界积极相关涉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理解而达成‘我—你关系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的价值关涉的过程”。不同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乃至教师个体,对各种教学价值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别,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即教学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教学实践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导致教学实践中价值认识与价值选择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了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价值取向,可理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主要指教师)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功能、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目标、教学价值的基本价值态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价值选择时的基本价值倾向。一定主体的价值取向能够决定他的全部激情、意志和活动过程。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可以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的预见和对价值成果的积极追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育活动既沿着课程教学发展的方向,又沿着教师自身需要的指向发展,以保证其活动取得成功。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策略的选择,对学生品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养成和评价起着决定作用。

1教学价值取向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到课程名称的变更、学时的调整,规定之细是其他学科所不曾有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国家观念,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关注转型期社会发展问题,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法治意识显著增强等。但我们不能否认,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多元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思想政治理论在当代学科教育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在不断下降,甚至有人开始质疑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和所起的作用。明确教学价值取向,能够增强教师的主体反省意识,提高创新课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与实施,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2明确教学价值取向有利于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改革和教学目标的科学化

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要想做到教材编著更具科学性,学科建构有方向性,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等一系列要求,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已经开始突破传统教材的封闭性、统一性与体系化,逐步向多样化、开放化、合理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已经“突破传统的权威而成为世俗化知识分子的先行者”。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再像口号一样漂浮在半空中,而是正在走向现实。教学不仅关注今天怎样、明天如何,更加关注如何由今天走向明天。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将有助于对教材的灵活把握,有助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真正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通过教师这一媒介,进一步促进教材、教学内容的革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价值取向的构建亦取决于对这三个维度的认识。构建合理明确的价值取向必将改变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获得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教学改革顺利地进行下去。

3合理的教学价值取向能促进教学评价的改革

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将理论教育与知识教学评价引向科学、合理的轨道,引向促进我们的政治道德教育宗旨得以实现的领域。教学价值取向和教学评价取向应当一致,突出学生主体的取向,价值一元与多元的协调一致,尊重个体差异。教学价值取向的合理构建有助于教师评价观的转变,突出评价中的价值结构问题,会使教学评价有一个质的突破,从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评价的进一步完善和独立体系的形成。

反映教师教学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莫过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数教师一方面开始认可和逐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整合发展的素质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在认识与实践的结合上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学行为中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认识相背离的现象

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来看,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意识到应该更多地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角度,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出发来确立自己的教学价值观,然而,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偏重知识价值的传输,说明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价值的选择,即价值取向仍未摆脱传统知识教学思想的制约,也说明了部分教师在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真正目的和价值目标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

2在学科课程目标上,重视思想政治教学的“普遍性目标”。忽视思想政治教学的特殊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基于一定的经验、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目标或原则,其特点是把一般教育目标或原则与课程教学目标等同起来,具有宽泛性、模糊性、规范性,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中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大多属于这种取向。由于这些目标的宽泛、模糊,一些教师无法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解说,具体到某些特殊教学情境,就难以做到目标的具体化,必然影响教学价值的实现。结果,思想政治课教学常常忽视或脱离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发展现实,造成社会认

可度下降,经受不住社会现实的冲击。

3教学方式上,注重思想政治观念的灌输,忽视道德行为的养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知行统一,但实践中往往难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是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政治理论观点的把握,还应产生相应的行为。遗憾的是,教师仍习惯于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处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缺乏进行教学创新的欲望和动力,造成思想政治教学的知识化倾向和德育行为的表面化现象,给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宏观认识上接受的观念在具体实践中摇摆,脱离不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说明了教学价值观转变的不深刻性和教学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实质上就是现实教学价值标准和价值解释的冲突,是不同价值理念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的不同影响难以“和睦相处”,造成了主导价值观缺失的一种困惑。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价值取向本质上是一个预定的价值体系如何在实际中贯彻运用的实践问题。无论是课程的改革,还是教学的创新,教师被作为当然的执行者,很少有人关注教师与课程实施的关系,预定教学价值目标的理想色彩逐步湮灭于现实之中。理想的教学价值与现实的价值取向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偏差”,难以取得实质上的一致。

但是。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已经逐步开始独立地思考,开始关注社会和个体双方的价值需求,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发,自主选择和建构合理的教学价值体系。价值取向逐渐由外在转向内化,教学逐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原基之上。

现代教学论注重从知识的智能价值上关心教学内容,其价值取向集中于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以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导向和最终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即强调人的发展的完善化,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为根基强调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

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顺利地实现各种教学价值的整合,要在现代教学理念和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建构现实的合理的教学价值取向。

1更新教学理念。立足价值整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价值取向的问题和矛盾冲突,虽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其主要因素仍在于教师内在的主观动力不足、认识不到位。因此,更新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立足于多元教学价值的整合,是建构现实合理的思想政治教学价值取向的观念基础。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去构思和组织课堂教学,将政治理论、道德信念融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案例,形成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灵活的教学组织、丰富的常识知识。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道德人格的完善必须从他们自身的实际去引导,才会产生直接的效果。

2明确价值导向。自主选择建构

多元教学价值取向中都内在地包含着一个“中心价值”。体现出教学的普遍性价值和高于现实的理想追求。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重视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和教学价值取向的动态性。就课程价值取向问题而言,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需要建构不同的教学价值体系。教师的主观因素和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动态性、创造性,又使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见性,因而,追求过程的、隐性的价值取向的要求增多。“生成性目标”在这方面的取向就很好地体现了现代发展性教学价值取向的特点,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过程性、动态性,强调教学价值体系的开放性,追求师生和教学环境的互动作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建构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要明确教学价值体系和价值取向建构的自主性。在我国,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缺乏自主的选择,往往被动地受教育体制和课程导向的制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构建合理的学科教学价值体系。在教学价值取向的建构中,教师是真正的价值主体,发挥教师的自主性、独立性,对于教学价值的选择和价值取向的构建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自主建构和价值导向相结合,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价值取向的合理化、科学化。

3多方力量共同协作,寻求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取向要想取得长久阵地,也要依赖学校之外的力量,尤其需要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缺乏社会和家长的配合将难以为继。如家长方面,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多种双向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明确孩子的真正需求,也让学生理解家长的期望,同时,让他们都认识到学校和教师教学的目标体系和价值所在,在价值取向上寻求一致,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建立一种适应性强的、开放的教学价值取向,促进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合理建构。

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和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发展和建构的过程。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变化,对教学价值的认识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在价值视野中不断审视这种选择和承诺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会走出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重新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定位,并在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和反思中把握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构建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试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强化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养研究及外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