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赋予教师课程权力的意义

2009-04-14王智丽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权力课程教师

王智丽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课程权力,成为校本课程等课程内容、课程计划以及课程实施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本文主要讨论了赋予教师课程权力的意义,即有利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 课程 权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世纪本科层次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阶段成果之一(课题号:FFB011129)

教师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1],包括教师课程研究权力、教师课程开发权力、教师课程实施权力、教师课程管理权力和教师课程评价权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却不重视自身的课程权力,对自身课程权力误用、滥用,甚至主动放弃[2]。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广大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课程权力下放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赋予教师课程权力的理论意义

(一)丰富新课程改革的内涵

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原有课程中不合理的成分,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体系中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将权力的主体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的手中下放到学校和教师。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一次课程权力重新分配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的责任比以前更多了,同时教师的权力也比以前更大了。新课程改革不只是要求教师该做什么的改革,它更尊重并信任广大教师的才能和创造力。赋予教师课程权力,是新课程改革不同以往的独特内涵。

(二)转变课程实施理论的固有取向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倡和谐民主的学习和教学氛围,提倡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赋予教师课程权力促使课程实施的理论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转变。在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理论中,教育专家、管理者是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的制定者、决策者;教师则是这些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的忠实实施者、跟随者;学生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被要求毫不犹豫地遵守这些计划,完成既定目标,如果不能如愿完成,就会遭到老师们的严厉惩罚。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理念,表现出协调专家等外部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实际的取向。专家等外部力量只是为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和参考;教师则有权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调整专家制定的计划和目标;学生也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并与教师一同建构课程,体现出教育的民主化。

(三)变革教师专业发展范式

教师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由“新手教师”转变为“技术熟练者”是长期主导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范式。课程权力的下放要求这一发展范式做出变革。当今“反思性实践家”范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与“技术熟练者”范式相比,“反思性实践家”范式以教师的“自律性”与“智慧”(wisdom)为基础,强调教师在解决复杂情境的问题中实现专业成长,强调对科学原理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强调对实践的反思及实践性智慧。[3]

二、赋予教师课程权力的实践意义

(一)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则需要教师们结合当地实际、学校条件和学生需要来做出决策、制定计划和有效实施。

赋予教师课程权力有利于使教师成为国家力量、专家力量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有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和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具体实践,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教育的改革只靠几个顶尖级专家或者理论条文是无法真正起作用的,只有让教师成为专家或理论条文的实践者,才能使改革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起作用。

(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教师对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评价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体现。专业化特点之一就是专业自主,自主也是一个职业是否达到专业化的标志之一。只有赋权予教师才能使教师获得充分的自主。赋予教师课程权力是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的突破口。

具体的,没有课程研究权力,教师就无法加深对课程和学生的了解,进而影响到教师对课程的决策;没有校本课程研究权,教师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给每个学生更贴近生活的教育;没有课程实施权,教师就没有办法自由的选择课程的传授方式;没有课程评价权,教师就无法表达和提出自己对于课程的意见和见解,也无法用更贴切的方式去评价学生;没有课程管理权,教师就无法在课程法律法规制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不论是决策还是研究都是教师专业化的具体体现和通往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从教师领导理论的视角看,只有赋权予教师,留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并提供更多选择,才能促成教师持续而有效的发展。此外,拥有权力不仅意味着拥有控制力和主动权,同时也就意味着负担了一定的责任,责任可以成为催促人们有所作为和不断努力的催化剂,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督促教师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负担起相应的权力。这些必将会有形和无形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最终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赋权”与“规训”仅一墙之隔,赋予教师权力绝不是为了教师本身谋取什么私利,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好像赋予政府公务员权力意味着要肩负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的责任一样。那些打着校本课程的旗号,编制考试题集,设置历年考试真题分析课程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那些教师没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着想,把学校名誉和个人业绩看的更重。他们搞题海战术磨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用繁重的习题来摧残学生幼小的心灵。教师拥有课程权力是为了创设出更多结合学生实际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综上所述,教师不可以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教师对自己权力的放弃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教师应尽义务的逃避。“权力”不同于“权利”,“权利”带有享有的意味,一个人可以选择享受某样权利,也可以选择放弃某样权力。但是“权力”不同,它来源于差异,学生和教师角色的差异,国家政策、专家理念和学校教育实践的差异都催生了教师权力的产生。教师就像是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国家政策和专家理念,一头连接着学生。国家和专家往往通过教师的声音了解学生的心声,学生往往透过教师的话语和行为感受到政策和理念的影响。但教师并不仅仅是一条传送带,他具有自己的权力,并应用这个权力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发出自己的创造之声,从而使两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吴艳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4

[2]周正,温恒福,教师课程权力的相关研究回顾与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08 年3月第1 卷第1期

[3][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8,208-209,240

[4]彭茜,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及应对“课程权力下放”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6期

猜你喜欢

权力课程教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