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德育灌输的创新出路
2009-04-14周子旋
[摘 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灌输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我们悠久的道德灌输传统不能抛弃;另一方面,西方在重新探寻道德灌输上所做的努力也应借鉴;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德育 灌输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周子旋(1984-),女,汉族,上海市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07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仍然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重读灌输理论,坚持并加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丰富其内容,加大灌输力度,改善灌输方法,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带来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这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传统的德育灌输
在我国,思想道德灌输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注重道德灌输,在道德教育中重视教师和长者的权威地位,重视建立和传授社会道德规范,重视道德教育的强制性。
中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这使得社会结构具有牢固的血缘、宗族性,这种特质使得中国社会长期处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自我循环。这种社会结构使得其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宗法伦理的维系。与之相应,中国传统社会的学校德育一直强调以伦理政治为核心,培养服从君主的臣民。君主对臣民有绝对的权力,臣民对君主有绝对的义务。这种教育的意义和信念给中国人提供相当稳定的价值资源和文化认同,使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呈现高度的同质性和一致性。于是,“以维系宗族人伦关系为初衷的道德则自然成了统治国家的政治要求,统治阶级为了保持这种秩序和稳定性,则将教育作为教化和输导其政治要求的工具。中国传统社会的德育灌输的内容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形态,其核心便是以血缘宗法等级关系为基础的伦理道德,如人们熟知的三纲五常等等。”[5]这种以纲常伦理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灌输,对于维护封建阶级统治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与西方德育灌输明显不同的是,中国的德育灌输教育不是来自超越一切人的上帝,而是来自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德育的内容是根据统治阶级的要求而设置的。因此,尽管当前正在经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传统教育也正受到了全面的挑战,但我国现行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依然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形态,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德育灌输的核心没有改变,因此,人民的道德信仰、价值观体系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西方灌输理论对我国德育灌输的借鉴意义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西方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比我国更完备、更详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灌输教育,在方法上注意灵活性,强调实践性,看重实效性;在途径上则将传统途径与现代途径完美结合;而方法、途径上的渗透性和隐蔽性是其独到之处。这些成功经验是具有借鉴价值和应用价值的。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间接灌输,间接灌输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点滴。在取消德育课的时期,道德教育是融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集体活动之中。尽管近些年,西方各国又纷纷恢复了道德教育课,但是还是较多倾向采用间接的、隐蔽的灌输教育方法。间接灌输寓教于娱乐,能使受教育者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达到灌输教育的目的。
西方灌输理论提倡对话式灌输。“对话式灌输是双向互动式灌输,也可称为主体性灌输、学习式灌输,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前提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活动,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开放的、相互尊重的交往,达到灌输和教育的目的。”[6]而我们当前的灌输模式多为强制性灌输。强制性灌输指的是教师依靠自己的权力或权威,无视学生的理解与否,也不允许学生的选择和怀疑,迫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内容。这种灌输由于教育者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道德教育的实效不能令人满意。显然,强制式灌输是一种单向的奴化的道德教育灌输,显然太过机械,无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我们必须摒弃。
三、我国德育灌输的创新出路
当前,我国德育灌输方法的创新,应以马列主义科学灌输论为指导,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实际,对中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扬弃,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灌输教育方法。
首先,坚持灌输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通过上述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发展进程的历史回顾,我们看到,抛弃德育灌输的后果导致六七十年代的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如吸毒赌博、性道德日下、社会责任感淡薄、极端个人主义盛行。这不得不使西方各国重新开始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并纷纷加强灌输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为强调灌输美德知识的品格教育在学校的复兴。因此,面对我国教育界反对德育灌输的声音,我们要吸取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坚持灌输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国家灌输教育的传统和优势是直接灌输。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借鉴西方的间接灌输途径,将传统的直接灌输与间接灌输相结合,在发挥直接灌输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校园管理、课处活动之中,突出间接灌输的基础地位,大力倡导环境灌输、渗透式灌输、活动灌输。
此外,网络成为中西方国家进行灌输教育的新途径。与传统传媒相比,网络的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积更广。我们应当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利用网络这一灌输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根据形势的需要,运用网络平台,不断地开辟新网战,提高网络宣传的质量。要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采用不同艺术形式、不同信息含量的网络宣传形式。灌输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功能的庞大系统,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实施的灌输教育的网络系统,在现实中,发挥网络虚拟环境“软灌输”的功能,保持灌输教育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公民在环境中受到熏陶,提高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闵绪国,二十年来灌输理论研究综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8(3)
[2]孙来斌,“灌输论”思想源流考察[J] 武汉大学学报2004(1)
[3]付绯凤,浅论中西方德育变迁中的灌输[J]五邑大学学报2006(5)
[4]杨新宇,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灌输特性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
[5]付绯凤,浅论中西方德育变迁中的灌输[J] 五邑大学学报2006(5)
[6]杨新宇,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灌输特性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