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艺术地进行阅读教学的提问

2009-04-14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空明闲人原句

徐 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一样。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我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查找,小组讨论后明确了这一点。

二、 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辐射开去。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只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现。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我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性

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针对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问题来提问,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

(2)“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

(3)“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

“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探究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我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唐山市丰南柳树0中学)

猜你喜欢

空明闲人原句
“欣然”与“积水”背后的生命超越
忙人与闲人
在水边
江岚诗词二首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仿写句子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解读单元考点,牵手高频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