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2009-04-14苏双兰
苏双兰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数学教学中,除了有和谐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喜欢学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让学生喜爱和信任自己,才能喜欢自己所带的课程。所以,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大力提倡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首先必须是“益友”,然后才能是“良师”。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关爱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苦与乐,与学生交融,尽最大的能力让学生对你产生兴趣,喜欢你。你无须过多地管教,已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这时,学生因为喜欢你,转而迷恋你所教的课程是极自然的现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了老师看重自己,所以他们也感到了存在的价值。这时候,教师的一言一笑,举手投足,都成了学生的模仿对象,师生共同探讨着所教课程各个环节的得与失,学生敢思考,敢大胆地向朋友陈述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时,学生已视你为知己,你当学生为朋友,从而就塑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如潮水一般的学习兴趣不就形成了?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讨论问题,从不会学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由简单的摸索到积极的深入思考。
二、 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
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如讲有理数的引入时,给学生举一个实例:我从讲台向门走1米,从门走回讲台也走1米,接着问学生几个问题:(1)我的位置变化了没有?(2)我走了几米?(3)能用数学式表示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有变,可实际上我走了2米,怎么用数学式表示就感到茫然了。趁着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课题。
三、 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教师施教的基本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一个形象的比喻,几句风趣的语言,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同类项”一节时,我把同类项比作人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事先做一些纸卡片,让部分学生到讲台前发给他们,然后让他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是好朋友的(即同类项)站在一起,最后让同学们去判断。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对学知识特别感兴趣,掌握得牢固而持久。
四、 应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让他先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让他们亲自去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同学们都能有条理地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兴趣也浓厚。紧接着,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部分,同学们很快地把其他特征完整地叙述出来。在这基础上,老师用简明的数学用语做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五、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中,仅有老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得到的知识是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学生才能获得比较充实的感知。因此,老师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发展兴趣,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的时候,让学生准备大小不等的圆柱形罐头或纸盒,然后让他亲自剪一剪,通过大家动手操作,知道圆柱体在展开后有可能是长方形,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和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是圆柱的高。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既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又学会了怎样计算侧面积。
六、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中学生富于理想,上进心强,但也容易受挫折而一蹶不振。所以,教学中应采取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对学生提出的简单幼稚的问题,要热情回答,对错误的问题也要耐心纠正,并看到其中的正确部分。对提出的富有创见的问题要给予科学诱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肯定其创造精神。比如:上课时,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进行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尝到成功的喜悦。总之,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各自的发展。
(大城县大广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