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族利益到国家政治

2009-04-14袁运隆

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王权王位伦理

袁运隆

内容提要:易卜生早期诗剧《觊觎王位的人》叙述了霍古恩国王与斯古利伯爵围绕王权而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作家以人物之间的种种伦理关系为着眼点,揭示了由以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伦理到以国家政治为核心的伦理之历史转变:霍古恩与斯古利君臣之间的冲突表明新旧伦理观念的对立;斯古利与彼得父子之间的失望与希望表现了对旧王权伦理的维护及最终失败的命运;而霍古恩与玛格蕾蒂夫妻之间的爱情关系,则肯定了特定政治语境中个人爱情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霍古恩的最后胜利,说明公众与国家利益超越了家族与个人利益,新的政治王权伦理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剧本以复杂的伦理关系为切入口,从而让易卜生进步的政治伦理思想得到了充分表达与完整体现。

关键词:王权伦理家族利益国家政治《觊觎王位的人》

《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描写古代挪威宫廷里发生的一场争夺王权的生死斗争,体现了一种深远的历史眼光与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因而成为易卜生早期诗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卢卡契曾经认为,斯古利怀疑自己不具有战胜霍古恩的能力而放弃了机会,其性格的软弱导致了最后的毁灭,因此其失败是“没有必然性的”,因此它只是一部性格悲剧;哈康逊认为斯古利的失败是由于“在对于权利的欲望和对于自己能力和权利的怀疑之间左右为难,使他无力果断的采取行动,他终于因为犹豫不决,丧失了他的权利。”因此它也是一部性格悲剧。普列汉诺夫的评论也许算得上独具慧眼:“易卜生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喜爱,是因为他对道德的忧虑,他对良心问题的关心。”虽然普列汉诺夫提到了剧本的道德与伦理性质,可惜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全面的把握。笔者认为,此剧描写挪威宫廷围绕王权继承问题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揭示了特定历史时代所发生的新旧伦理之间的冲突,不仅接触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复杂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并且体现了作家先进的王权伦理观念与独立的审美理想。作家为此进行精心的艺术构思,设计了年轻国王霍古恩的身世之谜:霍古恩并不出生于宫庭,而是王后英格夫人从前在一个牧师家里所生,一岁之后才抱回宫中抚养长大。正是这个身世之谜,引起人们对其王位继承合理性的怀疑。剧作家将冲突的焦点聚集在王权政治及其相关人物相互之间的复杂伦理关系上:君臣、父子和夫妻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人物关系,正是在复杂而多样的情感对立与伦理冲突中,不同的政治信念、意志品格及其独特而复杂的性格得到了深刻的表达与塑造,作家对新旧伦理转换正义性的深入思考,也正由此得到了独到而深入的揭示。

一、霍古恩与斯吉利:脆弱的传统君臣关系

剧本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关系自然是霍古恩国王与斯古利伯爵之间的君臣关系。按照西方传统的伦理思想,霍古恩为君,斯古利为臣,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比较确定的,一切都应当按照国王的要求来进行。斯古利伯爵至少应该对霍古恩国王表现出起码的敬重;然而,不论是从前还是在自己的女儿成为王后之后,斯古利伯爵对霍古恩当上国王似乎都不服气;他不仅是不敬重国王,反而总是以种种方式在明里暗里与国王较劲,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对立、冲突与斗争。这就说明传统的君臣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既定的伦理原则受到了挑战。如果我们要问为什么会如此呢?根据剧本的具体情节,我们看到现任国王霍古恩之所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只是因为他的身份由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不具有确定性,即他是不是前国王所生,质疑最为严重的就是斯古利伯爵。一方面因为他是前国王的兄弟,同时担任过挪威的摄政王,如果霍古恩继承王位没有合法性的话,那么就是他最有资格继承王位;一方面他对于权利有过于强烈的欲望,他的家族利益也要求自己必须出来维护旧有的以家族血亲为核心的王权继承原则。正是由于霍古恩那种神秘的身份,带来了君臣关系的脆弱性,表现的却是两种伦理观念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作为旧的王权政治的代表,斯古利反对霍古恩继承王权。在斯古利伯爵的心目中,只有与国王有嫡亲血缘的男性才有权继承王位,他自己是前国王的弟弟,因此有继承王位的资格;霍古恩来历不明、身份神秘,自然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由此与霍古恩国王之间势不两立,并暗暗下决心夺回王权。出于维护嫡亲血缘的王权伦理,在他身上产生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并由此让他拥有了顽强的品格。同时,他又是一个对政治权利极度渴望的人:在从前,他无时无刻不在梦想当上国王,甚至为此而希望兄长早点死去;而现在,他更是天天梦想干掉霍古恩,自己当上国王。因此,他暗中操纵社会舆论,让众人参与议论国王霍古恩的身世及其王位继承的非合法性,“每个角落里一直有人窃窃私语,悄悄怀疑,以至于变成高昂的呼声,从南到北响遍全国”(9)。于是,铺天盖地的不满情绪形成一股股政治浪潮,让霍古恩国王产生巨大压力,迫使他屈辱地接受由教会主持的“热铁考验”,以便证实自己的王子身份;尽管“热铁考验”的结果证明霍古恩为前国王所生,斯古利对此仍然耿耿于怀。为什么如此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斯古利始终没有放弃强烈的个人欲望与政治企图。

霍古恩国王作为新王权伦理的主张者,认为国王不应该只是体现家族利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公众的利益,国家的王位继承并不完全凭借嫡亲血缘关系,而是要由国民的意志来自由决定。在这场严酷的政治斗争中,他同样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在斯古利掀起的政治风波中,他主动宣布自己要放弃国王继承权,提议采用公开选举的方式重新确定挪威国王。他自信地说:“侍卫大臣、侍卫、仆从,今后我一概不要,我是一个穷人,我继承的全部财产只是一支别针和这支金镯子”,“我没有比你们占便宜的地方……现在吹号开始吧,让上帝和圣王渥拉夫的法律来决定”(14)。经过法律的公正裁定,他终于再次当选国王。“热铁考验”仪式是王权继承的关键时刻,尼古拉斯主教得到过牧师的亲笔信,它完全可以揭开霍古恩的身份之秘;但是,出于一种阴暗心理的驱使,他最终决定将其烧掉,不让霍古恩个人的身份成为真实,说明个人身份本身已经不能成为王权继承的关键。霍古恩的胜利表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公众的利益战胜了狭隘的家族利益,一种新的政治伦理道德原则最终得以确立。

斯古利所主张的王权伦理是建立在个人私欲与家族利益基础上的。他觊觎王位的目的。就是要维护他自己的家族利益;也正是因此,手下余党才拥护他、支持他,总是口口声声要求他:“你千万别让步。别忘了那批跟你同祸福、共成败的人”(15)。他们之所以对斯古利宣誓效忠,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建立在家族利益基础上的伦理原则,会从根本上损害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在斯古利所直接统治的地区里,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谴责他、反对他甚至讨伐他。霍古恩作为新的国王,始终把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放在首位:考虑的是首先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他说:“我有深切而热烈的信念,并且我毫不惭愧地承认:在目前,只有我一个人能把国家带上昌盛的道路”(11)。为了保障公众利益不受损害,他要求国家政治的清明,认为在国王的身边不能有过于亲近的人:“国王做事,两手不能受束缚,国王的行动必须不受限制,他既不该听别人的支配,也不

该受人诱惑”(20)。正是因此,他将自己的母亲也送出了宫廷。作为国王的霍古恩并不因循守旧,而总是拥有一种新的思维,同时具有一种大胆开拓的精神,正是他抛弃了旧的史传,创造了一部新史传。因此,我们说霍古恩国王身上体现的正是一种新的王权伦理,正是因此,他总是得到人民的热爱与支持。在他当政时期,挪威风调雨顺,“果树一年接两次果,母鸡夏天孵两窝雏儿,田地里饱满的麦穗被风吹得直不起来”(3)。在剧作家看来,已经老气横秋的斯古利伯爵是一个旧时代的人,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旧的伦理原则,他只能将国家带入黑暗里;而年轻的霍古恩国王才是一个真正为国家利益、民族兴旺而努力的国王,他体现的正是历史演变的合理性与时代发展的新方向。斯古利与霍古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君臣关系,自然不是一种正常的伦理关系。他们的对立与冲突正是古老的传统伦理与新的国家政治伦理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在新旧交替的时代,简单的君臣关系原来如此脆弱。

二、不同的政治信念:霍古恩与斯古利冲突的动因

从表面上来看,霍古恩与斯古利之间的冲突是因为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对立,前者代表的是挪威国家的利益,后者代表的只是家族的利益;其实,背后所隐藏的正是两种不同的王权政治观念。正是政治信念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冲突是没有回旋余地的冲突。

家族利益与国家政治的伦理冲突,集中体现在政治信念的巨大差异上。霍古恩国王高瞻远瞩,自觉地维护中央的权威,不允许党派之争祸国殃民;他果敢行动,立即清除了与中央相对抗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结果是“穆杖党消灭了,斯利通党消灭了,吕布恩党也消灭了”(75),为挪威社会安定创造了条件。同时,挪威的各民族之间不应该相互敌视,他说:“此前挪威是一个国家,今后他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以前特隆赫姆人反对维肯人,阿格得人反对霍尔达伦人,哈勒革伦人反对索格纳尔人,从今以后,大家必须团结一致,必须感觉和认识到他们都是一家人”(78)。这样的政治观念不仅符合挪威民族的利益,也符合整个国家的利益。不仅如此,霍古恩还要求部下与伯爵部下之间不准相互仇恨,而要通力合作,体现了一代年轻国王的开阔胸怀与强大的亲和力。斯古利正好与此相反,他从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王权伦理观念出发,为了保障少数人的既得利益,他希望自己所在的国家继续混乱下去,甚至提出了种种荒谬的主张:“党派必须跟党派对立,野心家必须跟野心家对立,地区必须根地区对立”(78)。所以,在他作为摄政大臣掌管国家权力时期,许多党派都在祸国殃民”,挪威一盘散沙,发生了许许多多社会冲突与人生悲剧。当霍古恩国王提出要结束这种四分五裂状态的时候,斯古利伯爵不仅不配合,反而极为恼怒地说:“把整个民族联合在一起——唤醒他们,使他们认识自己是一个整体!这个怪思想你是从哪里学来的……只要我还有力气戴战盔,我绝不许这个思想变成事实”(79)。可见,在年轻的霍古恩国王与老年的斯古利伯爵之间存在国家政治观念上的巨大反差,这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因为政治见解的不同,而是出于自我集团利益而产生的政治理想与伦理原则的不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种种形式的你死我活的尖锐对抗,必然使他们双方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从而展露出各自不同的性格与人格。在开始的时候,斯古利的主导性格是“狂热”与“仇恨”:正是出于对以嫡亲血缘为核心的家族王权伦理原则的维护,以及他对王权政治的勃勃野心,才不惜一切代价要夺下王位;即使是在成为国王的岳父之后,也是如此。在宫廷上,他毫不掩饰对霍古恩国王的蔑视,他甚至摆出一副无奈的面相,直接对国王说:“我就是不听你的命令”(77)。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至不惜发动一场战争,他说:“咱们只能走最后一条路,霍古恩,咱们拿起武器决斗,一个对一个,拼个你死我活”(77)。在霍古恩提出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强调自我欲望的满足与家族利益的保障,提出必须自己统治国家的政治要求,并煽动他的部下“杀,杀,我绝不留情”(80)。正是这种“狂热”的仇恨情绪,使他变成一个恶魔而去了人性。最后,当失败的结局无法再挽回时,斯古利才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并开始进行痛苦的反思:“有些人生下来为了活下去,有些人生下来为了把生命交出去。此前我一向爱走上帝没给我指出的方向的途径,所以我从来没看清自己的道路,我破坏了自己的安静的家庭生活,现在已经无法挽救”(139)。面对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他终于冷静地面对死亡,走向愤怒的群众,而死于乱刀之下。于此,斯古利伯爵在嫡亲血缘的家族伦理观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由“意志坚定”(野心欲望)——“狂热仇恨”——“冷静反省”的心路历程,才得到了真实而完整的呈现。

霍古恩国王的性格在这场尖锐的冲突中也越磨越亮,越到后来越是闪现出耀眼的火花。霍古恩国王冷静宽容,不希望看到战争,多次规劝斯古利放弃野心,希望他象从前一样,只做一个掌握大权而能够施展才华的大臣。当霍古恩看到由于战争让老百姓生灵涂炭的时候,在无奈之中主动提出一种不得已的“分土而治”的主张,却遭到了斯古利的坚决反对。作为一个具有新政治伦理思想的政治家,霍古恩心胸开阔,不计前嫌,以自己的善良与正直主动与对手握手言欢;为了体现诚意,他决定娶政治对手斯古利的女儿玛格雷蒂为妻,同时又赐给了斯古利更多土地,并封他为公爵;在无比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他总是想团结更多的人,把国家的大事一件一件地做得更好。他性情温和,与人为善,甚至是如此的仁慈与宽厚,当看到斯古利最后惨败而可能失去生命的时候,还提出来让他出国避难,并不想置他于死地。为什么会如此呢?虽然斯古利从来没有将年轻的霍古恩放在眼里,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国王,并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叛乱战争,给人民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与心灵创伤,成为民族与国家的罪人;但是,斯古利在从前曾经作为摄政王为国家作过许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是霍古恩国王的岳父,是王后玛格雷蒂年老的父亲。因此,霍古恩面对艰难的伦理现实,他也不得不处于一种极度复杂的伦理困境里。所以,从表面上看来,他们之间的冲突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对立,是一种政治信念之间的对立;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伦理冲突,霍古恩不得不放自己的岳父一把,不然他会将自己置于一种不义、不智、无情、无理的境地。当然,斯古利自知罪恶深重,对于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民族与国家都无脸面对,所以他最后并没有买霍古恩的账,自己走出教堂,惨烈地死于愤激群众的乱刀之下。剧作家把霍古恩与斯古利两人放在家族利益与国家政治的激烈冲突中,让他们各自不同的心态与性格作了自动的展露与呈现,特别是对他们不同的政治信念及其差异性作出了深入剖析,从而表现了旧的伦理必定为新的伦理所代替的时代倾向。

三、家族利益:斯古利与彼得父子之间的纽带

斯古利伯爵与他的儿子彼得之间的关系,对主题表达与艺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正是这种父子关系,揭示了以嫡亲血缘为基础的家族伦理的实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斯古利始终强调以嫡亲血缘为基础的王权伦理的重要性,他认为“有嗣子的君王最受欢迎,父王子

承,不会引起纷争”(129);如果谁违背这个原则,就是一种罪恶,必将受到严厉惩罚。他之所以坚决反对霍古恩继承王位,首先就是怀疑他不具备嫡亲血缘的合法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己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正是因此,他不惜发动一场内战,也要打败霍古恩夺下王权。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斯古利并没有儿子,所以虽然信念坚定、行动果敢,但很快就发现未来与前景并不光明;因为即使他做了国王,以后也没有儿子来继承,不可能再坚持旧的王位继承法则。那么,如此残酷的斗争以及未来的胜利,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他才越到后来就变得犹豫与焦虑。罗克战役里虽然他大获全胜,部下们都庆贺他成为了挪威新的国王。他却始终高兴不起来,甚至闷闷不乐,认为“这个胜仗隐藏着一种神秘可怕的意义”。其实,这就是卢卡契等人曾经指出的其“怀疑”与“犹豫”性格: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对自己王权继承的忧虑。当他知道霍古恩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的时候,他是那样的焦虑不安,甚至有的时候想干掉那个小孩子(其实是他的小外孙);相比之下,他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正是这种无子继承的现实,使他变得更加忧郁,对未来信心不足并时时心灰意冷。他总是这样感叹到:“没有一颗爱我、信任我的心,这是国王的乞丐相”(99)。因此,他总是渴望自己有一个儿子:“如果我的女儿是儿子,我就不问你我需要什么能力了。我身边必须有这么一个人,他把自己的意志完全融化在我的意志里——大胆相信我,紧紧挨着我,跟我共祸福,他活在世上只是为了要为我的生命上散布光明和温暖”(97)。面对自己无子嗣的处境,他甚至提出一个荒唐的想法,要诗人维特盖尔做他的儿子,他说:“如果你愿意做我的儿子,为我的事业活着,对我有信心,那么将来我一定把挪威王位传给你,把全部国土都传给你”(97)。没有儿子让他无心打仗,以至于意志消沉,犹豫不决。这直接影响到了他对整个战局的思维以及采取的军事行动,以至于多次延误战机,丧失了主动权。由此看来,传统的伦理观念时时影响着斯古利,并对他的性格、人格与心灵产生着重大影响,让他始终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家族伦理的体现者。

正在这时,早先的情人英格博格给他带来了年轻的牧师彼得,这正是他们早年所生的儿子,只是他从前并不知道。儿子的到来,让斯古利的精神极为振奋,因为儿子正是他事业的灵魂。这样,王位终于有了继承人,斯古利是那样的喜不自胜:“你正是我一心盼望的那个人”,“好,现在一切都没有问题了,我的确得救了,现在挪威就要出现伟大的王业了”(104)。在此之后,他每时每刻都决心夺取王位,并把它传给彼得。他对彼得说:“等我的王业建立起来之后,政权都归你掌握,你头戴王冠,肩上披着紫斗篷,坐在宝座上,全国人们都要向你俯首听命”(104)。他大声地鼓励自己的部下:“杀!一个都不饶!挪威王位有了新的继承人”(104)。由此可见,嫡亲血缘既是他王权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情感世界唯一的精神寄托。当他来到教堂,看到王后玛格雷蒂的儿子睡在摇篮里,作为外祖父的他并没有因看到外孙而高兴,更没有天伦之乐,反而极为恼怒与沮丧:“霍古恩有了儿子,他的宗族不会断绝了,如果他死了,他的儿子首先有权继承王位”(73)。于是他恨不得亲手杀了他的小外孙。在斯古利夺取王位遭到失败以后,儿子彼得首先想到要做的一件事情,也是要杀掉霍古恩的儿子,使其王位没有嫡亲血缘的继承人:“必须把王子交出来,把他杀了,在王后怀里也要杀”(137)。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外孙的态度却如此不同?为什么是同样的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父亲与外甥的态度也是如此不同?我想就是因为正常的伦理关系被内心过于强烈的欲望与对于权利的要求所扭曲,让他们失去了人性,因而才造成伦理的悲剧。

斯古利与彼得是一对父子,但并不完全具有正常的父子关系。一方面斯古利虽然喜欢自己的儿子,却只是将他当成家族利益的代表,当作以后能够继承王位的工具;另一方面,他对儿子也有亲情,所以当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意识到自己与儿子都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深深地认识到正是自己害死了儿子而陷入一种深深的悲痛之中。从彼得来看,一方面他深爱自己的父亲,认为他父亲的事业是正义的,他应当按父亲的要求夺得王权,并在以后继承王位干一番事业;一方面他又总是为权力所迷醉,以至于认识不清是父亲重要还是王位重要,是亲情重要还是权力重要。悲剧在于他少有独立陛,对于父亲基本上是惟命是从,对父亲的说法与命令从来没有加以反对;同时他为了权力,也认为应当将其竞争对手(其实是他的外甥)无情地杀掉。在剧本里,斯古利与彼得总是陷于这种伦理与权力的困境中,这也是他们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剧本通过对斯古利与彼得父子关系的描写,揭示了以嫡亲血缘为原则的政治伦理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被看成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原则;但是,斯古利的失败却说明了这种传统的王权伦理观念,无论是教会还是民众都不支持,反而受到坚决反抗。于是,斯古利感到自己的政治理念在霍古恩的“国王思想”面前显得十分虚弱和渺小:“每逢我无意中想起国王问题时,我总觉得合法国王是霍古恩,而不是我”(135)。在这个时候,他对自己所坚持的家族王权伦理观念也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的思想戕害了儿子彼得。因此,他痛心疾首地对儿子说:“国王思想是霍古恩的,不是我的,上帝把实现这个思想的能力只给了他一个人,你相信的是一句谎言。赶紧离开我,拯救你自己的灵魂。”“你以为我是受命于天——注定要在挪威建立伟大王业的人。现在你仔细看看我,上当的孩子!我用国王破烂的衣服装饰自己,这些东西都是借来偷来的——现在我要把它一件一件的脱下来”(138)。斯古利与彼得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代表了那个时代里一种旧的伦理观念。因此,在新的时代面前,他们已经握不住历史的僵绳,屡屡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一种深深的被抛弃的感觉。所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嫡亲血缘的王权伦理不能代表社会公众利益,因此是注定要失败的。在斯古利与彼得之间虽然并不是不存在真正的父子之情,但作家着力于表现的却是他们为了家族利益与个人权力而发生变异的情感与伦理关系,越到后来权力与政治的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王位继承的问题与政治纷争的影响,他们也许自始至终是一对深情的父与子,生活怡然,生命永远。可是事实并不如此,作品的感染力正从此而来。

四、政治权力:霍古恩与玛格雷蒂的夫妻关系

剧本里主要人物个人的感情及其家庭生活,始终是与政治生活与政治事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即使在个人的爱情生活里,也不可避免地掺进了政治因素。

最为突出的就是霍古恩与玛格雷蒂。霍古恩当上国王的时候,由于受到前摄政王斯古利的严重挑战,拟通过变换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关系的方式来巩固政治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他决定放弃心上人康格而选取斯古利的女儿玛格雷蒂为王后。因为在他看来,与玛格雷蒂的联姻能够给国家带来和平。他对玛格雷蒂说:“女人的忠言对于每一个男人都有益,从今以后,除了你,我没有别的女人了。”(24)他决定把她永远留在身边:“把你打发

猜你喜欢

王权王位伦理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2017届一轮复习解几与立几(不等式线性规划)综合测试题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真实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