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文学的影响
2009-04-13张炜晶
张炜晶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I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3-0064-01
有人说,20世纪末期,由于计算机的诞生,网络不但代表着科技文明,而且在逐步侵蚀着文学领地。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书写和阅读手段与习惯,而且网络所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奇特感,使文学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影响文学创作的灵感。由于计算机的出现,文字的数字化大大解决了图书馆的馆藏空间,而网络的构建不但使人们缩短了与图书馆的距离,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获取资料的速度和广度。所以,从20世纪末网络走进图书馆后,图书馆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如今,图书馆不仅有了网络服务,而且网络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手段。所以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网络改变了文学获取资料和素材的方式和方法。人们已经不用走进图书馆,通过网络即可远程到达图书馆数据库,轻而易举地触及到数据和资料。但是,这种文学信息的普遍性容易使文学工作者产生依赖感,甚至被网络所左右,因而影响文学创作的自我灵感和激情。所以,那种不假思索地把既不稳定又不确定的网络数据当成文学素材是有害的。因此,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必须认识到,网络所提供的那些廉价和虚假的信息会给文学带来风险,损害文学的发展。
2.网络颠覆传统的文本结构。我们知道,在文学研究中不但要了解事物,而且还要熟悉社会,认识世界。由于网络的触角极其广泛,从时空角度来讲,可谓无处不在。从内容来看,网络不但可以提供文字和图片信息,还可以提供音频和视频,真可谓丰富多彩,五光十色,可以给文学研究获取素材,扩大视野提供便利条件,所以网络对文学工作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众所周知,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的数字化信息是一种超文本结构。由于文学工作者热衷于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的数字化信息,使得超文本阅读和创作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因此,这种网络时代超文本的文学现象开始无情地颠覆传统的文本结构。所谓传统的文本是以书本为载体的文字印制,文学作品要以文字提供影响力。而超文本不仅加入了图像和声音,而且以超级连接为阅读途径,因而破坏了传统的线性阅读,表现为跳跃或断续的阅读模式,进而模糊了文本概念。这种超文本文学往往过分重视媒体的表现,因此降低了文字的魅力,再加上网络屏幕限制了阅读的流畅性,也伤害了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3.网络使文化研究替代了文学研究。文学与文化仅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大不相同。所谓文学是通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为载体的艺术创作或欣赏,而文化简言之是泛指一般知识。再进一步解释,文化是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兴起,文学开始进入网络文化的研究领地,有些文学工作者开始转向文化研究,探究文化的内涵,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由于网络文化具有跨国界、跨地域、跨现实等特性,他们便把网络世界作为文学本源,进而在网络中讨论主体、性别、阶级、族群,甚至情欲和性等议题。毋庸置疑,这种把文学研究纳入文化研究也是文学的生机,使文学有了社会发声的新渠道,从而充实了文学的社会性和实用性,并拓展了文学创作的视野。但是,文学和文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以,文化研究绝不能取代文学研究,也不能随意改变文学的主体性。因此,即使网络再发展,网络文化也不能替代文学,文学依然存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网络文化使文学与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整合。我们知道,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早期,是没有学科之分的。早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历史、社会学等等都是在一起研究和讨论的,即使在我国的早期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有了天文和地理、政治和经济等等学科之分。如今网络时代的来临,使文学与科技可以结合了。文学与科技从早期的意识形态对立,转变为文学把计算机软件当成文字处理与创作的工具,甚至文学把网络数据作为创作源泉,或者把网络当成创作的对象,这样就把文学融入科技之中了。不仅如此,诸如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等,都是文学创作的理论依据,因而具有与文学整合的基础。因此我们说,在网络时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古典意识形态的回归,文学创作只不过是诸学科中的一环。但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整合,绝不是人类认识初期的整合,绝不是抹煞各个学科之间界限的整合。如今势不可挡的网络发展要求文学工作者必须面对文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现实,与各种媒体互动。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已经置身于网络之中。因此,文学工作者不能回避网络对文学影响的严酷现实,只能面对。必须承认网络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精神食粮和文学创作的能力。所以,文学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重大调整,勇敢面对虚拟,阔步进入虚拟,牢牢把握虚拟。文学尤其应该在网络世界里寻找发展的对策和立足之地,进而发掘自己的研究领地和活动空间,不断促进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文学只有在网络的激流中搏击,才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文学也要与网络文化保持一定距离,使文学与网络呈现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确保文学的纯洁和真实。
责任编辑 邹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