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联系,构建家校合一的教育平台
2009-04-13潘俊平
潘俊平
摘要:家庭教育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联系,让家庭教育有助于学校教育;坚持与家长加强信息交流,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联系中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促使家长分担教育学生的责任。
关键词:家庭教育信息交流家校联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学生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成绩:当家长对学校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孩子就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反之,学生就会把家长的不满情绪带到学校来,不信任教师,甚至拒绝接受教师的任何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为某些学生的家庭作业、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大伤脑筋,常会埋怨家长不负责任,家庭教育缺失。究其原因,其实是我们没能充分发挥家长这种资源的作用。绝大多数家长都愿意为孩子获得进步而付出努力,也想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只不过是有些家长会因为一些顾虑而怕跟教师沟通。所以,教师与家长的主动沟通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在家时间超过在校时间,失去家庭教育这个重要因素,失去家长的支持,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是一大损失——在校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校外的大多数时间则放任自流,那么,我们的教育必将事倍功半。有鉴于此,教师要与家长主动沟通。积极联系,让家庭教育有助于学校教育,并能与学校教育携起手来,形成一种合力,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的重要伙伴,共同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加强信息交流
要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就必须尽早并坚持与家长互通信息,信息交流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的纽带。
在互通信息中,我们能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这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也有利于我们选择与家长交流的方式、时机;在互通信息中,我们可让家长知道学习的目标和课堂管理的程序,家长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很好地和我们配合,督促指导孩子学习;在互通信息中,我们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在发现问题时,家长才能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教师只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告知家长,这就容易让学生和家长产生错觉:教师联系家长必定是告状,因此对教师的联系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问题的处理:而只有平时与家长积极交流的老师,才能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目标一致、互相配合的教育能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这样即使有了问题,寻求家长的帮助也会顺利。
二、要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
我们要将定期和不定期的家校交流活动坚持开展下去,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家校联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开学初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介绍学校、教师、学习的科目、作息时间,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并表达学校将与家长经常联系的意愿,让家长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使其对配合学校教育子女做好思想准备。
开好定期的家长会十分重要,每学期要开两次左右,最好以班级为单位,这是因为对学生最了解的应该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家长会一定要精心准备,教室的布置不能忽视,如在墙上张贴能体现这一阶段学生活动和学习情况的资料:作业展览、作业情况反馈表、学生行为情况记载表等,让家长对全班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也便于其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学生作比较,对自己的孩子会有更清楚的了解。教师也可让每个学生在课桌上留下一封给家长的信,介绍自己对这一阶段学习、行为习惯的认识和反思,写出平时不大与父母讲的感恩和表决心的话。家长在会前看到这封信,了解到孩子丰富的内心情感,会重新认识孩子,会感动,会更关心孩子,当其看了孩子的反思和评价后,再听到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也就不会吃惊和怀有敌意了,这样就便于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家长会上,教师要以表扬为主,介绍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的优点,并鼓励家长谈谈孩子近来的一些令他们高兴的行为,这种以欣赏的目光看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所以,教师在家长会上要树立典型,树立成绩优秀、态度端正、好学上进的学生典型和教育孩子认真负责的家长的典型,这既是对学生家长的鼓励,对不大尽职的家长又能起触动作用。
在家长会上,教师应介绍学生的情感特点、学校管理的方法及课堂教学步骤、需家长支持的事项等。有些内容应形成文字,将书面材料发到家长手中,这样能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还便于家长按材料要求进行家庭教育。
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是家校交流的重要方式,包括家访、校访和书信电话联系。电话联系以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被普遍采用,现在一些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打电话给家长,告知他们,而有的教师则经常通过电话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或反映学生在校的一些苗头性问题,防微杜渐,教师在经常的交流中逐渐与家长成为朋友,这对教育学生大有好处。上门家访虽然费时费力,但其优势仍是其他方式不能代替的,因为教师上门家访能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有更清楚的了解。书信联系也很重要,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家校联系卡”,教师在卡上可以反映出学生一周的学业测试成绩,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及作业情况的评价,并在附言中指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苗头,应采取的方法,同时征询家长的意见,这种情况的反馈有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教育督促学生学习。
我们只要将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方式结合起来,并坚持下去,家校联系的纽带就不会断,家庭的教育力量就会有助于学校教育。
三、加强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许多家长有教育子女的愿望,但缺乏教育经验,又不注意自身学习,所以不懂怎样教育子女。例如,有的家长希望子女能写好作文,就要求孩子看很多作文选之类的书,孩子要看小说杂志就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其实是违背新课程标准中广泛阅读的要求的。这时,教师就应让家长懂得,只看作文选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学生必须广泛地阅读,家长要学会指导孩子挑选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书籍来阅读。
教师还要指导家长做好子女的榜样,平时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时做到不看电视、不打牌,以免影响孩子;并挤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还应通过检查作业来督促孩子学习。
家长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子女。
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关系到家校联系的成效,十分重要,结合多年的经验教训,我认为以下两点特别重要。
1.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映。有的家长常埋怨老师从不跟他们联系,可在教师看来,他们的孩子很不突出,各方面既不好又不差,更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好像没有联系的必要。其实教师想错了,这种中等的孩子最容易被忽视,得不到关注和肯定的孩子很容易放弃对目标的追求,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很危险的。所以,当学生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取得小小的成功。哪怕是作业进步大一些,教师都应告知家长。家长看到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自然高兴,对孩子自然也就会重视起来,这样家庭教育就能促进孩子进步。
2.重视资料积累。面对家长要用资料说话,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积累资料。因为资料不仅记载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道德行为的提高过程,而且记载了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规范他们的行为作出的努力,资料是教师最好的说服家长的工具,能避免其遭受不必要的指责。当一个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比以前差了许多时,只有教师拿出有关的成绩和试卷等资料跟家长进行比较分析,才能让他们明白不能只看某次考试分数而对孩子作出退步的评价;如果缺乏具体资料,那么无论我们工作能力有多强,工作有多认真,在家长眼中都会大打折扣。
和家长交流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然而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却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它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会产生巨大进步,我们的工作也会因为有了家长的支持与分担而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