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下的一台戏与一群人——观精编越剧《梁祝》
2009-04-13于烈
于 烈
2008年岁末,宁波艺术剧院陈云其工作室一台由演员王芳、吴明娟自筹资金、自行建组、自行运作的精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于12月18日至21日连演4场,场场座无虚席,若非亲眼所见,实难相信。春节后因观众的要求又加演了4场,其间的故事令人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戏剧的希望。她们的成功,为戏曲更好地走进当代观众提供了经验。而这一切,都是由两个人的圆梦追求开始的,因为她门对戏曲怀有——
难以割舍的情结
王芳是宁波艺术剧院的干部,15岁考进宁波越剧团,攻范派小生。吴明娟现任宁波市文艺学校越剧专业教师,18岁进团从艺,攻傅派花旦。她们俩在前辈老师的言传身授的培养中很快脱颖而出,在舞台上扮演过许多人物角色,各自在省市获“小百花”奖和“优秀演员”奖。她们对《梁祝》情有独钟。“楼台会”、“十八相送”,是她们再熟悉不过的折子戏,也是当时市政俯经常接待外宾的一张戏曲名片。可惜,就是没能完整的演出整场《梁祝》。但就在她们前景光明、追求上进的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王芳、吴明娟等一批青年演员,不得已全线退出了舞台。她们的理想追求化影而去,但完整塑造梁山伯、祝英台形象的愿望一直深埋于心。2008年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要在5年内把宁波建成为与经济水平和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大市,体现在文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涌现出文化创新成果。看到这些,她们深埋于心的《梁祝》情结再次被唤醒。这是一次圆梦的好机遇,她们找来了原剧团的师辈们,一起商讨如何打造一台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梁祝”。自己向社会集资,不花国家一分钱,成功了,可以为宁波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些经验,为戏曲市场化作出探索;失败了,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的积累。她们的初衷得到了师辈们的赞同,都毫无奢求地为她们做起了绿叶。最终凝结的只有十个字——
我们爱越剧,我们有责任
这个剧组由宁波市戏剧界各路精英人才组成,剧本原著选择了上海越剧院演出本,著名编剧杨东标老师改编,七十高龄的陈珊明老师任艺术指导、导演,陈云其任导演,中戏毕业的年轻人王琪任执行导演,并饰演银心。作曲配器杨浩平,新词唱腔设计贺世忠,舞美设计鲍茂功、王森苗,灯光设计薄孝波,服装设计王晓江,音乐设计王少鸿,编舞陈肖静。
杨东标说:“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改编,王芳、吴明娟她们圆梦是戏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借凭她们扎实的基础,帮助她们圆梦,也体现了我们这批戏曲工作者的责任,经典是一座高山,惟有敬仰它,尊重它,才能攀登它,超越它。从观众的反映看,我们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
陈珊明说:“我70岁的人了,为王芳,吴明娟的精神所感动,我备感年轻,为她们和这台戏,非常乐意理解她们的初衷,圆梦重要,但由此得到的经验对于市场经济下的戏剧院团建设探索有益,能走出新路,对越剧是好事。所以艺术创作亦苦亦乐,苦中有乐,苦与乐都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陈云其说:“牵手蝴蝶,一路地追寻浪漫和美丽;在风景深处,突然发现还有那么多的感动和祈愿在我们身旁,诚如斯言:创作总根于爱。”
王琪说:“在这个自由的创作空间里,作为年轻人我被委以执行导演的重任,甚感所慰,当观众看到我的表演,听到对我的介绍,先是惊讶继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珍惜这个创作过程,王芳、吴明娟和这些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对戏剧艺术的忠诚和不图索取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浅。未曾作戏、先学做人的古训是不会过时的。”
宁波老观众对记者说,“我们了解这两个演员,听过她们的戏,那时她们还很年轻,不知怎么就看不见她们唱了,现在又上台了,唱得很好,剧情比以前更流畅、浪漫,更加好看了。”
年轻的观众告诉记者:此本梁祝经过编剧、导演的二度创作,再次呈现于舞台,相对我们以前看过的许多老版本而言,要新颖得多,其中运用了很多的导演手法,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情节更加紧凑合理了;演员的表演和唱很到位,舞台美、音乐等综合艺术都很符合我们年轻观众的审美观。
观众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他们的创作初衷,和袁雪芬版相比,精编版为春夏秋冬四篇和尾声,时长由3小时减至2小时,作曲配器杨浩平、新词唱腔设计贺世忠结合时代需求创作的新唱段,丰富了越剧的创作,为当代对经典剧目的改编作出了成功的探索,受到业内和观众的好评。一位青年教师说,在节目单上王芳的寄语是:在艺术天地里重塑自我,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吴明娟说,美丽的故事让人感动,剧组的创作过程让人感动,我希望我塑造的英台也让观众感动。听说她们的创作没花国家的钱,这应该是一台——
具有重大意义的戏
精编“梁祝”得到了宁波市外事学校、文艺学校师生、宁波演出公司及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宁波市艺术剧院院长郭国强、副院长王锦文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多种形式,多种制作主体的共同参与,光依靠政府的主流部分是不够的,王芳和吴明娟两人自创艺术制作主体,创排了精编的《梁祝》,其意义在于:第一是这个戏为圆梦为作;第二是为市场而作。圆梦是因为这一群人对艺术一直怀有一个梦想,她们热爱艺术,痴迷艺术,总觉得在艺术舞台上还有没有了结的夙愿,要帮助她们了结这个夙愿。为市场而作,因为她们是面向群众、贴近市场的,她们在艺术上有追求,有创新,这些追求和创新满足了观众的求新要求,是顺应时代的,在戏剧发展受阻的今天,他们的创新是了不起的,面对这个现象,我们作为艺术剧院的领导,当然要给予她们支持。我们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精神上、道义上、舆论上和一些物力上,这一群来自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不图回报地把这台戏作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来做,她们顺利地在舞台上实现了梦想,实践证明这次演出的效果非常好,广受欢迎,她们不光是圆了自己的梦,同时也是圆了广大宁波观众朋友的梦,因为他们在舞台上又看到了所热爱的、怀念已久的演员的表演。”
伴随春天的到来,这个凝结着心血而诞生的精编《梁祝》,犹如彩蝶在文艺的百花园中翩飞。该剧已成功演出了8场,日前,宁波市市长观看了该剧的演出并给予好评,宁波市委宣传部给与高度评价和奖励,鼓励该剧按体制外运作方法继续推广演出、总结经验、走出新路。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组为精编《梁祝》拍摄了专题片,报道了这一化梦成蝶的戏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