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小说还能走多远

2009-04-13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职场小说内容

张 静

一.职场小说的起源

国内职场小说的兴起,和西方企管图书畅销热的消退有着很大的关系——《执行力》、《没有任何借口》等“伪励志书”忽悠了中国读者数年后,中国的读者终于发现,这些由书商拼凑的图书,贩卖的多是西方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所谓管理经验和职场生存法则,对国内读者而言,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借鉴意义。而在中国内地,职场小说的最早的雏形是“官场小说”,其中最有名也最有影响力的是王跃文的《国画》,早在1999年便成为非常热的官场羊皮卷。近年来王晓方写的《驻京办主任》系列和《市长秘书》也红极一时。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两名作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曾经都是官场中人,他们对官场的游戏规则了如指掌,并且他们对官场生涯有着深刻地体验,以“局中人”的姿态来写,这也成为之后的职场小说所共有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职场小说近年来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职场充分形成的今天,职场小说真正有了其存在的物质条件。在王跃文、肖仁福、王晓方等作家的“官场小说”兴旺了多年之后,从2005年开始,中国本土的职场小说才开始初见苗头,然而却是以商场小说的面目示人的。2005年10月王强的《圈子圈套》的出版,可以算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其后的《圈子圈套2》也获得了成功。随后,国内原创的作品如丁力商场小说系列、《美丽甲醛》等,都以“商场小说”的名义横空出世。商场是职场的一部分,而职场,又不全是商场。因为商场汇聚了职场中最诡秘冲突最激烈的要素,所以成为职场小说中最早出现的板块。可以说,2005以来出现的描写软件销售行业的职场小说《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系列拉开了职场小说热潮的序幕,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职场小说热潮初起,便迅速影响到教师、记者、销售、广告、公关、策划、设计、律师等白领的细分职业领域。比如, 集中描写高校和教授,包含了“师生恋”、“明星教授”、“论文抄袭”、“股权分置”、“发审委”、“诉讼代理”等内容元素的《桃李》、《桃花》和《教授》;描写基础教育和中学教师的《磨尖掐尖》;讲述地方报业集团在新闻体制改革中的人事纷纭,对宣传部门、媒体和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描写的传媒业职场小说《新闻界》;房地产行业因为周旋于权力和金钱之间,这一行业的职场小说极易陷入官场反腐败小说的俗套,而2005年出版的《地产泡泡》和2008年出版的《北京不向北》因为聚焦于房地产策划和营销的职业和工作,成为典型的职场小说。

标志着职场小说热潮真正形成的是2006年出版的描写外企HR职业的《杜拉拉升职记》大获成功。该书的销售量突破70万册,被评为2008年度推荐书籍,创造了一个小说市场新的神话。《杜拉拉升职记》的热销标志着职场小说终成气候,因为它还原了职场小说本应该具备的真实感和现场感,里面的细节描述,都是中国白领们熟悉的场景。它的出版,打开了中国白领看似宽阔实则狭窄的视野,通过别人的故事,映照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发现自

己的角色定位,对事业的发展和心理的平衡都有着一定的启迪,因此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小说类型。

三.职场小说畅销原由

(一)小说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首先,从职场小说的内容来看,它所描述的故事给读者特别是身在职场的读者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读者通过阅读它们想要得到的是职场经验、指导等实用性内容,以及共鸣和激励等阅读体验。职场小说的很多作者都是职场中人, 有着丰富的职场阅历,小说所描述的内容能够真实再现职场,因此,职场小说能够尽可能真实地展现职场的方方面面,也能被读者较容易接受。

其次,职场小说的作者大多会讲故事、会谋篇布局。职场小说内容的真实性使小说有了好的写作素材,再加上作者精心的谋篇布局,使故事情节具有可看性。因此,能吸引读者忍不住地往下阅读,身临其境地参与小说中的职场竞争,吸引了读者的眼球的图书自然会“叫好又叫座”。

再次,职场小说做到了文艺欣赏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通过阅读发现,多数职场小说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不着痕迹地点拨需要多年才能领悟的职场成功的法则和方法,让读者通过阅读深刻的体会为人处世之道、竞争技巧、谈判手法、销售策略和方法、潜规则等工作中需要学习的东西,使这样的职场小说在真实性、可看性上更具有了实用性。小说《浮沉》的责任编辑在编辑此书时,特别地在每章结束后印上这一章节里曾提到的职场技巧,这一做法大有画龙点晴之妙。

(二)作者的非专业化

通过分析今年来畅销的职场小说的作者,会发现这些图书的作者并不是在出版业或者社会上有着很高知名度的人士,而是某一领域特别是在职场上有着多年老道经验和资历的精英人士,在著书方面,他们没有所谓的“知名度”,但是他们却是在相应的“圈子”里摸爬滚打较长时间,有着丰富职场经验的人。由此可知,职场小说的作者非专业化趋势很明显,他们最大的优势便是了解职场,掌握大量的第一手经验,这些以现实中的公司为原型创作的职场小说,讲述的职场环境非常真实,对读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也正因为真实,避免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些作者选择使用笔名,不公开真实身份,颇具神秘感。比如《浮沉》的作者崔曼丽用的笔名就是“京城洛城”。

四.职场小说的发展困境

(一)缺乏思想和文化层面的深入挖掘

职场小说的内容虽然具有与现实生活的高度贴近,但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多是作者经历的变相记录,小说内容多是在陈述作者的职场经历,语言缺乏文学性。文学水平是决定小说生命力的关键,文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文学作为“精神疗养院”的这种抚慰能否深入职场人的内心,能否实现与他们真正的共鸣。这样看来,职场小说在文学性与经典的文学作品相比之下的弱势,则使它成为缺乏难度和想象力的写作,这样的小说将很难持续。

(二)内容多有雷同,这类小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下,“仿效”是出版界一条心照不宣的捷径,一本书的畅销也引起了海量的同类产品被快速炮制出来,“跟风”出版的恶习也在职场类图书中故伎重演。比如,在《杜拉拉升职记》红了以后,一批诸如《“白骨精”职场秘诀》之类的职场读物相继出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而职场小说在内容方面除了描述职场生存现状、揭示职场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职场生活中夹杂着爱恨情仇的关系等,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让人感到意外的内容,这样的小说容易让人感觉到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探险和挖掘。

在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的情况下,职场小说仅仅为读者提供值得借鉴的生存智慧,对它来说远远不够,对读者来说也不足以持续具有吸引力。而缺乏文学性的平铺直叙的语言描写和同质化的图书也会使读者产生厌倦甚至抵触的情绪,这些将会导致职场小说销售量的下跌,失去已有的读者群。职场小说应在内容打磨上花功夫,进一步细分阅读市场。

未来职场小说何去何从?这股近乎疯狂的职场小说写作是否有提升品质的空间?《问鼎》作者、职场小说写手崔伟在上海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陈述的观点,颇值得玩味。崔伟认为,时下不少走红的职场小说,着力于描述竞争中的你输我赢、职场里的圈子圈套、公司内的浮浮沉沉。说到底,讲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把世界看成敌我二元的处世厚黑学,视野、格局都颇为狭隘窄小。读者看后,往往会心情消极,觉得职场似江湖般险恶。“以这样的观念、心态来面对同事、上司和工作,肯定无法问鼎职场之巅。”他提出,现在的职场小说缺失的是更高的职场境界,和更具智慧、开阔的职场态度,其实对一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健康的职场信念和健康的奋斗心态,很难成就大事。

张静,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职场小说内容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职场首页
疯狂的职场/等